当前位置: 首页  古诗文  咏史
  • 五都矜财雄,三川养声利。
    百金不市死,明经有高位。
    京城十二衢,飞甍各鳞次。
    仕子彯华缨,游客竦轻辔。
    明星晨未晞,轩盖已云至。
    宾御纷飒沓,鞍马光照地。
    寒暑在一时,繁华及春媚。
    君平独寂寞,身世两相弃。
    参考资料: 1、穆德编著.读点经典:中国华侨出版社,2013.09:378 2、赵沛霖著.历代诗文名著新选 八代三朝诗新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7年07月:369 3、刘心明译注.谢灵运鲍诗选译:巴蜀书社,1991年10月:167
  • 译文
    五大都市,自夸财富雄厚,三川一带,热衷于名利追逐。
    有钱的富豪,可以不受法律的制裁,明经的士人,能够得到高官厚禄。
    京城里,大路四通八达,高耸韵屋脊,像鱼鳞一样密布。
    做官的,华美的帽缨随风飘动,闲游的,骑着快马在城中漫步。
    凌晨时分,天上依旧繁星闪烁,官宦们的车驾,已如风云般涌入。
    宾客与仆从,随之纷至沓来,黑乎乎的土地上映照着鞍马的光芒闪闪。
    寒来暑往,似乎只是一瞬,百花纷纷争艳,只趁春光明媚之时。
    唯独严君平,甘于寂寞不慕荣利,俗世不用他,他也不求入仕。

    注释
    五都:西汉时以洛阳、邯郸、临淄、宛、成都为五都。
    矜(jīn):自夸。
    三川:秦郡名,治荥阳(今河南省荥阳县西南),其地有河、洛、伊三水,所以称三川。
    养声利:追求名利。
    不市死:不死于市中。
    衢(qú):大道。
    飞甍(méng):高耸的屋脊。
    鳞次:像鱼鳞一样密布。
    彯(piāo):长带摆动的样子。
    竦(sǒng):执。
    轻辔(pèi):是指善跑的马。辔,辔头,御马索。
    轩盖:带篷盖的车,达官贵人所乘。
    云至:云涌而来,极言其多。
    宾御:宾客和侍者。
    飒沓(sà tà):众多的样子。
    一时:一时间,刹时。
    君平:汉代蜀人严遵,字君平。他在成都以占卜为生,每日得百钱则闭门下帘读《老子》,一生不求仕进。

    参考资料: 1、穆德编著.读点经典:中国华侨出版社,2013.09:378 2、赵沛霖著.历代诗文名著新选 八代三朝诗新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7年07月:369 3、刘心明译注.谢灵运鲍诗选译:巴蜀书社,1991年10月:167
  •   “五都矜财雄,三川养声利。”诗人起笔便尖锐地指出,五都的人以财产雄厚而自尊自大,三川的人好追逐名利。诗人谴责的,不仅仅是五都和三川的人,他谴责的还有高门世族和达官贵人。接下来,这种谴责进一步深入:“百金不市死,明经有高位。”在门阀制度盛行的时代,无疑给他造成沉重的压抑之感。使得自己的抱负无法实现,因而内心充满了孤独与苦闷。

      下面八句,对于靠明经而出仕、怀巨金而来游的仕子游客的生活,进行了细致的描写:“京城十二衢,飞甍各鳞次。仕子彯华缨,游客竦轻辔。明星晨未晞,轩盖已云至。宾御纷飒沓,鞍马光照地。”大意是:京城里大路四通八达,高屋似鱼鳞一般密布。做官的帽子上摆动着华美的长缨,游者骑着快马来到京城。在明星未稀的清早,官宦们的车子已云涌而至,色彩斑斓,光照大地。诗人抓住这些具有典型性质的场面,用夸张铺陈的手法,极尽渲染描绘之能事,显示了京城的繁华奢靡和游乐之风的盛行。

      紧接着,诗的笔锋一转:“寒暑在一时,繁华及春媚。”寒暑的变化快,因此,如今的繁华兴盛、春光明媚也只是暂时的,散热曲折地透露出寄希望于未来的心绪。

      “君平独寂寞,身世两相弃。”唯有严君平不慕荣利,弃绝世俗,甘于寂寞。世不用他,他亦不去求仕进。在成都卖卜为生,每日得百钱则闭门下帘读《老子》,一生不求功名。诗人赞扬贫贱不移的严君平,又不乏自身的身世感慨,借此表达了对仕途不介于心的高旷胸怀和豁达的精神。

      这首诗在艺术上是高明的。首先,诗的语言华美而生动。诗中运用“飞甍”、“华缨”、“轻辔”等偏正词组形容达官贵人们的房屋、服饰、马匹,形象鲜明地显露出它们的奢华,用“鳞次”来描绘高屋密布,用“云至”来形容官宦们的车子纷纷而来,其多如云。准确的语言、生动的比喻,使诗句显示出华贵的色彩,将统治阶级醉死梦生的生活暴露无遗。

      其次,构思超越凡俗,详略描写恰到好处。诗的大部分极力铺叙渲染京城的豪华与奢侈,只用最后二句写君平的生活,便足以衬托出君平的的寂寞。矜财逐利和安贫乐道的鲜明对照,产生强烈的艺术效果。

    参考资料: 1、丁福林编著.谢灵运鲍照集:凤凰出版社,2009.01:204
  •   这首诗作于太始二年(466年),宋孝武帝刘骏死后,世人矜财货、重名利,与坚守寂寞、与世相弃的君平形成强烈的对比,益发显示了世风的奢华、腐朽。作者为了表达对于官僚贵族的强烈憎恶,以及自身对耿直高洁品格的坚守,于是创作了这首诗。

    参考资料: 1、赵沛霖著.历代诗文名著新选 八代三朝诗新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7年07月:369
南北朝的其他诗人
  • 颜之推 颜之推 颜之推(531年—约597年),字介,生于江陵(今湖北江陵),祖籍琅邪临沂(今山东临沂),中国古代文学家、教育家。学术上,颜之推博学多洽,一生著述甚丰,所著书大多已亡佚,今存《颜氏家训》和《还冤志》两书,《急就章注》、《证俗音字》和《集灵记》有辑本。查看更多颜之推的诗文
  • 沈约 沈约 沈约(441~513年),字休文,汉族,吴兴武康(今浙江湖州德清)人,南朝史学家、文学家。出身于门阀士族家庭,历史上有所谓“江东之豪,莫强周、沈”的说法,家族社会地位显赫。祖父沈林子,宋征虏将军。父亲沈璞,宋淮南太守,于元嘉末年被诛。沈约孤贫流离,笃志好学,博通群籍,擅长诗文。历仕宋、齐、梁三朝。在宋仕记室参军、尚书度支郎。著有《晋书》、《宋书》、《齐纪》、《高祖纪》、《迩言》、《谥例》、《宋文章志》,并撰《四声谱》。作品除《宋书》外,多已亡佚。查看更多沈约的诗文
  • 阴铿 阴铿 阴铿(约511年-约563年),字子坚,武威姑臧(今甘肃武威)人。南北朝时代梁朝、陈朝著名诗人、文学家,其高祖袭迁居南平(在今湖北荆州地区),其父亲子春仕梁,为都督梁、秦二州刺史。铿幼年好学,能诵诗赋,长大后博涉史传,尤善五言诗,为当时所重,仕梁官湘东王萧绎法曹参军;入陈为始兴王陈伯茂府中录事参军,以文才为陈文帝所赞赏,累迁晋陵太守、员外、散骑常侍。约在陈文帝天嘉末年去世。阴铿的艺术风格同何逊相似,后人并称为“阴何”。查看更多阴铿的诗文
  • 江总 江总 江总(519~594)著名南朝陈大臣、文学家。字总持,祖籍济阳考城(今河南兰考)。出身高门,幼聪敏,有文才。年十八,为宣惠武陵王府法曹参军,迁尚书殿中郎。所作诗篇深受梁武帝赏识,官至太常卿。张缵、王筠、刘之遴,乃一时高才学士,皆对江总雅相推重,与之为忘年友。侯景之乱后,避难会稽,流寓岭南,至陈文帝天嘉四年(563)才被征召回建康,任中书侍郎。陈后主时,官至尚书令,故世称“江令”。任上“总当权宰,不持政务,但日与后主游宴后庭”,“由是国政日颓,纲纪不立”(《陈书·江总传》)。隋文帝开皇九年查看更多江总的诗文
  • 王籍 王籍 王籍(生卒年不详),字文海,琅邪临沂(今山东临沂市北)人。南朝梁诗人。因其《入若耶溪》一诗,而享誉王籍诗史。有文才,不得志。齐末为冠军行参军,累迁外兵记室。梁天监末任湘东王萧绎咨议参军,迁中散大夫等。王籍诗歌学谢灵运,《南史·王籍传》称“时人咸谓康乐之有王籍,如仲尼之有丘明,老聃之有庄周”。查看更多王籍的诗文
  • 颜延之 颜延之 颜延之(384~456年),字延年,南朝宋文学家。祖籍琅邪临沂(今山东临沂)。曾祖含,右光禄大夫。祖约,零陵太守。父显,护军司马。少孤贫,居陋室,好读书,无所不览,文章之美,冠绝当时,与谢灵运并称“颜谢”。嗜酒,不护细行,年三十犹未婚娶。查看更多颜延之的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