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柳丝长,桃叶小。深院断无人到。红日淡,绿烟晴。流莺三两声。雪香浓,檀晕少。枕上卧枝花好。春思重,晓妆迟。寻思残梦时。参考资料: 1、(唐)温庭筠等著;王建新整理,婉约词·豪放词,万卷出版公司,2009.09,第115页 2、兰世雄编注,婉约词,安徽人民出版社,2001年10月第1版,第143页
-
译文
柳枝细长,桃树嫩叶小小,这静寂的深院啊,终日没有人到来。日光淡淡,浓绿的树丛笼罩着漠漠轻烟,几声黄莺啼叫划破了深院的沉寂。
雪白的肌肤透出浓浓芳香,眉旁妆晕消褪,只有枕头上枝梢叠压的绣花,依旧娇艳美丽。春日撩起的思绪沉重,晨无心梳妆,仍独自痴痴地寻思着清晨残梦的记忆。注释
更漏子:词牌名,又名《付金钗》《独倚楼》《翻翠袖》等。此调有两体,四十六字者始于温庭筠,唐宋词最多。《尊前集》注:大石调。又属商调。一百四字者,止杜安世词,无别首可录。 比较著名的有《更漏子·玉炉香》、《更漏子·柳丝长》等。
流莺:圆润婉转的莺鸣。
雪香浓:雪白的肌肤透出浓香。
檀晕少:妇女眉旁浅赭色的妆晕消褪了。
残梦:残存的梦的记忆。参考资料: 1、(唐)温庭筠等著;王建新整理,婉约词·豪放词,万卷出版公司,2009.09,第115页 2、兰世雄编注,婉约词,安徽人民出版社,2001年10月第1版,第143页
-
这首词表现了一个思妇在春雨之夜的孤寂境遇和愁苦思恋。词的上片描写庭院中的景物,下片转入居室内部,直接描写女子的外貌和内心。全词以闲雅的笔调和深婉的情致,抒写了春日闺思的情怀,创造出一种纯美的词境。
上片写室外之景。首三句描写春雨绵绵洒在柳丝上,洒在花木丛中的情形。独处空闺的人是敏感的。外界的事物很容易触动其心绪,何况是在万籁俱寂的春夜。因此,当她听到从花木上掉下来的雨滴之声,犹误以为是远方传来的计时漏声。可以想象,思妇由于对远人的眷念时刻萦系在心,无法释然。故而心绪不宁,度日如年。那雨滴之声就像是放大了的漏声,对她来讲就格外地刺耳。柳丝、春雨等本是浓丽之景。但在这里只是用来暗示思妇凄凉的心境,增强对比的效果。
“惊塞雁”三句则进一步渲染思妇的这种心理感觉。人忍受不了这夜雨之声的侵扰,那么物又如何呢。在思妇的想象中,即使征塞之大雁,宿城之乌鸦,甚至是画屏上之鹧鸪也必定会闻声而惊起,不安地抖动其翅翼。这几句是移情于物的写法,以惊飞的鸟来暗示思妇不安的心情。“画屏金鹧鸪”乍一看似突亍铿由室外移至室内,由听觉变成了视觉。其实,描写静止的鹧鸪慢慢变得灵动起来,这种错觉正好衬出思妇胸中难言之痛苦。
下片转入居室内部,直接描写女子的外貌和内心。先写她被鸟声唤醒,尚未起床时的情况:“雪香浓”,言其肌肤洁白似雪,浓香馥郁;“檀晕少”是说经过了一夜睡眠,她脸上的脂粉已然淡却;“枕上卧枝花好”,是说女子起身离枕,露出了枕面上刺绣的斜枝花卉,并且以花比人,言其貌美。接下来,描写女子心事重重的慵懒之态。“春思重”是点题之笔,是闺情这类题目的核心所在,当寓含“悔教夫婿觅封侯”之意;“晓妆迟”,晨起无心梳妆,当寓含“谁适为容”之意;“寻思残梦时”,所梦为何,毋须明言,但引她寻思,必是好梦,然而,梦境虽好,奈其残破何,又奈其虚幻何!收束之句,委婉含蓄,韵致无穷,最见笔力。
全词突出运用对比和反衬的手法。从全词来看,上片描绘春光美丽,下片却写闺中的女主人公脸色憔损,春思重重,迟迟不起。景与人的对照,形成强烈的矛盾和不和谐。这正反衬了女主人公“春思”的深重。从上片来看,外界是一幅有声有色充满生机的春景图,深院里却是“无人到”的冷冷清清的寂然无声的境界,也是一个鲜明的对照,反衬女主人公“春思”的深重。从下片来看,龙脑香所散发的香气制造了客观的温馨氛围,而女主人的主观却是“春思重”,“晓妆迟”而且脸上光色少了。主客观对照又是极不和谐,又反衬出“春思”的深重,所以尽管龙脑香浓,却提不起女主人公的精神来。
参考资料: 1、王双启编著,晏几道词新释辑评,中国书店,2007.1,第209页 2、何绵山著,古代诗词鉴赏,福建教育出版社,2002年01月第1版,第303页
-
这首词的具体创作时间不详。宋哲宗元祐初,词人已经到了晚年,独自一人深处闺房,为了描写自己内心的闺思之前,故写下了这首《更漏子》。
参考资料: 1、诸葛忆兵编选,晏殊 晏几道集,凤凰出版社,2013.03,第22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