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胡人以鞍马为家,射猎为俗。
    泉甘草美无常处,鸟惊兽骇争驰逐。
    谁将汉女嫁胡儿,风沙无情貌如玉。
    身行不遇中国人,马上自作思归曲。
    推手为琵却手琶,胡人共听亦咨嗟。
    玉颜流落死天涯,琵琶却传来汉家。
    汉宫争按新声谱,遗恨已深声更苦。
    纤纤女手生洞房,学得琵琶不下堂。
    不识黄云出塞路,岂知此声能断肠!汉宫有佳人,天子初未识,
    一朝随汉使,远嫁单于国。
    绝色天下无,一失难再得,
    虽能杀画工,于事竟何益?
    耳目所及尚如此,万里安能制夷狄!
    汉计诚已拙,女色难自夸。
    明妃去时泪,洒向枝上花。
    狂风日暮起,飘泊落谁家。
    红颜胜人多薄命,莫怨东风当自嗟。
    参考资料: 1、赵山林,潘裕民编著.桃李春风一杯酒 宋诗经典解读:上海百家出版社,2009.10:48 2、陶文鹏主编.历史爱国诗歌选译: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1995年02月:269-270
  • 译文
    北方少数民族以鞍马为家,以打猎为生。
    泉水甘甜,野草丰美没有固定的地点,鸟儿受惊,野兽互相追逐。
    是谁将汉人女子嫁给胡人,风沙是无情的,而女子容貌如此美丽。
    出门都很难看到中原人,只能在马背上暗自思念故乡。
    在琵琶声中,胡人也会感到叹息。
    如此美丽的女子流落异地,死在他乡,而琵琶曲却传到了汉宫里。
    汉宫里争着弹昭君所弹的琵琶曲,心中的怨恨却不知道从何说起。
    细小的手生在闺房之中,只能学弹琵琶,不会走出闺房。
    不知道沙漠中的云是这么飘出边塞的,哪里知道这琵琶声是多么的令人断肠!

    汉宫里有一位美貌佳丽,最初天子并不认识。
    突然间要随着汉使离去,嫁给匈奴国君,要去遥远的边地。
    姣美的容颜天下无比,一旦失去,要再得到可不容易。
    虽然天子发怒可以把画工杀死,对于事情又有什么补益?
    眼前的美丑尚且不能分辨,怎么能制服万里之外的夷狄!
    汉代的“和亲”实在是笨拙之计,女子不要再用容貌炫耀自己。
    明妃离去时伤心落泪,伤心的泪水哟,洒向花枝。
    日暮黄昏狂风吹起,风起花落啊,飘向哪里?
    漂亮的女孩大多有不幸的命运,不必怨天尤人,原应自己叹息!

    注释
    王介甫:王安石,字介甫。这组诗是为唱和王安石《明妃曲二首》而作。
    明妃:即王嫱,字昭君。晋时因避司马昭讳,改称明君。
    胡人:古代对北方少数民族的称呼。
    中国:指中原地区。
    咨嗟(zī jiē):叹息。
    新声谱:新曲谱,指昭君所弹的琵琶曲。
    纤纤(xiān):细小貌。
    洞房:犹深闺。
    黄云:沙漠上空的云,因黄沙弥漫,连云色也变黄了。
    单于国:指匈奴。单于,匈奴的首领。
    画工:传说汉元帝后宫既多,不得常见,乃使画工图形,案图召幸之。诸宫人皆赂画工,独王嫱不肯,遂不得见。后匈奴入朝,求美人为阏氏,上案图以昭君行。及去召见,貌为后宫第一。帝悔之,而名籍已定。乃穷案其事,画工毛延寿等皆同日弃市。见晋葛洪《西京杂记》。
    夷狄(yí dí):古称东方部族为夷,北方部族为狄。这里泛指华夏以外的各民族。

    参考资料: 1、赵山林,潘裕民编著.桃李春风一杯酒 宋诗经典解读:上海百家出版社,2009.10:48 2、陶文鹏主编.历史爱国诗歌选译: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1995年02月:269-270
  •   这组诗第一首头四句,破空而来,用类似散文的诗语,写胡人游猎生活,晴示胡、汉之异。接着以“谁将汉女嫁胡儿”,接到明妃身上。写明妃以“汉女嫁胡儿”,以“如玉”之颜面,冒“无情”之“风沙”,而且“身行”之处,连“中国(指中原)人”也看不到,明示明妃“流落”之苦。接下用“推手为琵却手琶”,紧承“马上自作思归曲”。“推手”“却手”,犹言一推一放。“琵琶”本是象声词,如同现代说的“噼啪”,以乐器之声为乐器之名。一推一放,噼噼啪啪,刻画明妃满腔哀思,信手成曲。但琵琶哀音,却十分感人,连胡人听了“亦咨磋”不已。这种写法与王安石“沙上行人却回首”相同。以上三层,由胡、汉习俗之异,写到明妃流落之苦,再写到明妃思归作曲,谱入琵琶,层次井然,而重点在于这一琵琶“新声谱”。因为作者正是要就此抒发慨叹的。

      “玉颜”句承上;“琵琶”句启下。脉络十分清晰,而笔势极为矫建。作者所要讲的就是琵琶“传入汉家”以后的反应。明妃的“思乡曲”,本应引起“汉家”的悲悯、同情与愤慨;然而“汉宫”中却将其视为“新声谱”来“争按”,以别人的苦楚,供自己享乐。“遗恨”、“苦声”并没有激起应有的反响。

      “上有好者,下必有甚焉”,汉宫中“纤纤女手”“学得琵琶不下堂”,正是因为统治者喜好这种“新声”的缘故;而喜好这种“新声”,正是因为他们“生于深宫之中”,根本不知道边塞之苦。这里讲的就不止“纤纤女手”了。自石晋割弃燕云十六州,北边广大地区在北宋一直没有恢复,有许许多多“流落死天涯”的百姓。仁宗时,辽国、西夏交替侵扰,而宋朝君臣却仍粉饰大平,宴安如故。“不识黄云出塞路,岂知此声能断肠?”这正是作者对居安忘危、不事振作的宋朝君臣的揭露与谴责。以前写明妃的人,或写明妃个人遭遇,或借以抒发“士不遇”的感慨,欧阳修却从夷夏之辨讲起,从国家大事着眼,这是他高于前人之处。而且,议论国事,却只就琵琶“新声”而言,能从小中见大,因而较《和王介甫明妃曲》后篇的“在诗中发议论”,艺术性更强。

      第二首诗中“汉宫”四句化用西汉李延年诗歌之意,略叙明妃事实,笔力简劲。“绝色”两句,紧承前四句,妙在完全用“重色”的君王的口吻说话;“虽能”两句转向责备汉元帝,就事论事,语挟风霜。但这只是为下边两句作铺垫。

      “耳目”两句,为全篇警策,宋人说它“切中膏肓”(《诗林广记》引钱晋斋语),得以广泛传诵。诗人说,眼前的美丑尚不能辨,万里之外的“夷狄”情况何以判断?又何以能制定制服“夷狄”之策呢?这是极深刻的历史见解,而又以诗语出之,千古罕见。事实却不是“制夷狄”而是为“夷狄”所“制”。因而自然引出“汉计诚已拙”这一判语。

      “汉计诚已拙”语简意深,是全诗主旨所在。汉代的“和亲”与宋代的“岁币”,同是乞求和平,为计之拙,正复相同。诗中表面上是说汉朝,实际上是说宋朝。妙在一经点出,便立即转入“女色难自夸”,以接回明妃身上,否则就成了《和亲论》而不是《明妃曲》。

      “明妃去时泪”四句,用泪洒花枝,风起花落,渲染悲剧气氛,形象生动,但主要用以引起“红颜”两句。这两句要明妃“自嗟”“薄命”,怨而不怒。欧阳修对王安石诗中讲的“人生失意无南北”、“汉恩自浅胡自深”等语,也像王回等人一样,有所误解,故下此两句,以使之符合于“温柔敦厚”的“诗教”。欧阳修、王安石的思想境界之差别,亦于此可见。但解释时也不能太坐实,像钱晋斋说是“末言非元帝之不知幸于明妃,乃明妃之命薄而不见幸于元帝”,则与篇首“天子初未识”,“耳目所及尚如此”相矛盾,有失于诗人“微而婉”之旨。

      前一首写“汉宫”不知边塞苦,后一首写和亲政策之“计拙”,借汉言宋,有强烈的现实意义。其间叙事、抒情、议论杂出,转折跌宕,而自然流畅,形象鲜明,虽以文为诗而不失诗味。叶梦得说欧阳修“矫昆体,以气格为主”(《石林诗话》),这首诗正是以气格擅美的。

    参考资料: 1、吴孟复 等 .宋诗鉴赏辞典 .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7 :131-134 .
  •   自汉代以来, 王昭君的故事一直是诗人们乐于吟诵的题材,但在主题上大多不出“悲怨”二字。嘉祐四年(1059)王安石(字介甫)作《明妃曲二首》,议论新警,一时和者甚众。欧阳修也作两首以和。

    参考资料: 1、吴孟复 等 .宋诗鉴赏辞典 .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7 :131-134 .
宋代的其他诗人
  • 施岳 施岳 施岳(约1247年前后在世),字仲山,号梅川,吴人。生卒年均不详,约宋理宗淳佑中前后在世。精于音律。卒,杨缵为树梅作亭,薛梦珪为作墓志,李彭老书,周密题,葬于西湖虎头岩下。可见他在当时是很受文人推重的。但他生平的事迹已经不可考。岳因通音律,故作词声元舛误;又因多读唐诗,故词语多雅淡。所作今仅见存于绝妙好词中的六首。查看更多施岳的诗文
  • 陈晔 陈晔 陈晔,字日华,福建长乐人。宋庆元二年间(1196)时知汀州,年发币捐款助学,革除官占良田以养学校;减官盐价以利平民。莲城及宁化头陀和奸商托五通渔利,依律法惩治;使尚鬼陋俗为之而变,末敢犯禁。广西帐干吴雄作《正俗论》三千余言纪其事。陈晔毕生勤著述,编辑《临汀志》,《家藏经验方》等书。也是宋代著名词人,见载于《全宋词》。其弟陈映在嘉定年间(1208~1224)接任汀州知府事,恪守兄法;汀之八县为之振兴。亦迁广东宪使。其先有同郡陈粹知州事,劝农养士亦多,典籍、革奏列为天下第三。宁宗赵扩赐书褒宠,故民称:晋安三贤查看更多陈晔的诗文
  • 徐伸 徐伸 徐伸,字干臣,三衢(今浙江衢州)人。生卒年均不详,约宋徽宗政和初前后在世。政和初,以知音律为太常典乐。出知常州。善词。查看更多徐伸的诗文
  • 琴操 琴操 琴操(1073年-1098年),姓蔡,名云英,艺名琴操,原籍华亭(今上海),是北宋钱塘艺名人。琴操原系官宦大家闺秀,从小聪明伶俐,得到良好的教育,琴棋书画、歌舞诗词都有一定的造诣。13岁那年父亲受宫廷牵诛,母亲气激身亡,家遭藉没而为杭州歌唱院艺人。不到三年,因其学习刻苦,加上天资陪颖,才华出众,16岁那年改了北宋诗人秦观《满庭芳》词而在杭红极一时。后受到大诗人苏东坡的赏识,引为红颜知己。据闻后因与苏对答后,遁入空门。查看更多琴操的诗文
  • 吴秘 吴秘 吴秘(生卒年月不详),字君谟,北宋福建建安人。宋景祐元年(1034)进士。历官侍御史知谏院,后出任豪州知府,提点京东刑狱。著成《春秋三传集解》流行世间。查看更多吴秘的诗文
  • 王十朋 王十朋 王十朋(1112-1171),字龟龄,号梅溪,南宋著名的政治家和诗人,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出生于乐清四都左原(今浙江省乐清市)梅溪村。绍兴二十七年(1157年)他以“揽权”中兴为对,中进士第一,被擢为状元,先授承事郎,兼建王府小学教授。王十朋以名节闻名于世,刚直不阿,批评朝政,直言不讳。查看更多王十朋的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