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古诗文  大德歌·春
  • 子规啼,不如归,道是春归人未归。几日添憔悴,虚飘飘柳絮飞。一春鱼雁无消息,则见双燕斗衔泥。
    参考资料: 1、王学奇 等 .元曲鉴赏辞典 .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90 :73-74 . 2、李汉秋 李永祜 .元曲精品 .北京 :北京燕山出版社 ,1992 :15-16 .
  • 译文
    春天的杜鹃叫了,好像在说“不如归去”。你走的时候说是春天就回来,而今春已到,人还未归。最近几天已显得疲惫憔悴,心绪不定,好似那虚飘飘的柳絮。整个春天音讯全无,而旧时檐前燕子早已归来,忙忙碌碌地营巢筑窝干得多欢!

    注释
    双调:宫调名。大德歌:曲牌名。
    子规啼,不如归:子规啼声很像人说“不如归”,容易引起离人的乡愁。
    憔悴:疲惫没有精神。
    鱼雁:书信的代称。
    则见双燕斗衔泥:只见一对对燕子争相衔泥筑巢。
    斗:竞相,争着。

    参考资料: 1、王学奇 等 .元曲鉴赏辞典 .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90 :73-74 . 2、李汉秋 李永祜 .元曲精品 .北京 :北京燕山出版社 ,1992 :15-16 .
  •   关汉卿的大德歌分别写春、夏、秋、冬四个季节,以一位闺中女子的口吻抒发其久久盼望离人归来,而屡屡失望的相思之苦。这首是写春季的,以春季而人未归,抒写女主人公的哀怨情愫。

      此曲首二句“子规啼,不如归”,既写景,又写时。意为:春天的杜鹃叫了,好像在说“不如归去”。声声响在少妇耳旁,深深触动了她怀念远人的情怀。所以第三句写道:“道是春归人未归。”意为:你走的时候说是春天就回来,而今春已到,却不见你的踪影。由于盼人人不至,精神饱受折磨,于是引出“几日……絮飞”两句。“几日憔悴”是从外形上描绘其愁苦。“虚飘飘柳絮飞”,表面写的是景,实际是比喻少妇的心理状态。情侣在外是凶、是吉、是祸、是福都不得而知,不能不令人担心。因而心绪不定,正如虚飘飘的柳絮,无所适从。下句“一春鱼雁无消息”是说:她等了整整一个春天,九十个日夜啊,却一点消息也没等到,痛苦已极,百无聊赖。妙的是作者未从正面明写这种感情,而是宕开一笔,用“则见双燕斗衔泥”来反衬。燕是“双燕”,它们为筑爱巢在比赛着衔泥。此情此景,和孤居独处、落落寡欢的少妇形成鲜明的对比,不禁使人又添几分苦涩。

      曲子以“归”为诗眼。首句“子规啼”,因其声若“不如归去”,能发闺妇怀远之情。二、三句妙用三个“归”字,贴切、自然流畅,强烈地传达出思念的情感。在飘飘柳絮衬托之下,“添”字尤见精神,准确地把握了因“思”而起的恍惚神态。末句写眼前景,以双燕衔泥营巢继续映衬和强化浓郁的思念和独寂之情。

      此曲开头用的是比兴手法。中间写少妇的离别之苦,由表及里,层层深入。最后用双燕衔泥反衬少妇的孤独之苦。全篇紧紧围绕一个“春”字,从各个侧面描绘,突出了少妇的思念。行文上惜墨如金,不蔓不枝。

  •   这支小令以一位闺中女子的口吻抒发其盼望离人归来而久久未归的哀怨情愫。曲子以“归”为诗眼。首句“子规啼”,因其声若“不如归去”,能发闺妇怀远之情。二、三句妙用三个“归”字,贴切、自然流畅,强烈地传达出思念的情感。在飘飘柳絮衬托之下,“添”字尤见精神,准确地把握了因“思”而起的恍惚神态。末句写眼前景,以双燕衔泥营巢继续映衬和强化浓郁的思念和独寂之情。全曲运用既典雅又通俗的语言,蕴藉含蓄地表现闺中少妇绵绵不断的相思之情。

      此曲首二句“子规啼,不如归”,既写景,又写时。春天的杜鹃叫声,好像在说“不如归去”。声声响在少妇耳旁,深深触动了她怀念远人的情怀。所以第三句写道:“道是春归人未归。”由于盼人人不至,精神饱受折磨,于是引出“几日……絮飞”两句。“几日憔悴”是从外形上描绘其愁苦。接着又进一步从内部揭示少妇心灵上的创伤。

      “虚飘飘柳絮飞”,表面写的是景,实际是比喻少妇的心理状态。少妇因情侣久去不归,在外是凶、是吉、是祸、是福都不得而知,不能不令人担心。因而心绪不定,忽上忽下,正如虚飘飘的柳絮,无所适从。作者这样从外而内两个方面刻画,便把一个愁苦的少妇在等待中度过了一个漫长的春天,同时也使下句的“一春”有了依据。

      既然少妇一等再等,结果九十春光已过,不仅人未归,连消息也没有得到,最后就不能不伤感地明确点出“一春鱼雁无消息”了。在这七个字中,虽未着一“思”字,而少妇思念远人的炽烈感情已溢于言表。不用说,这时的少妇痛苦已极,凄迷纷乱,百无聊赖。妙的是作者未从正面明写这种感情,而是宕开一笔,用“则见双燕斗衔泥”来反衬。燕是“双燕”,它们为筑爱巢在比赛着衔泥。此情此景,和孤居独处、落落寡欢的少妇形成鲜明的对比,不禁使人又添几分苦涩。

      此曲开头以子规鸟的啼叫引起少妇的思念,用的是比兴手法。中间写少妇的离别之苦,由表及里,层层深入。最后用双燕衔泥反衬少妇的孤独之苦。全篇紧紧围绕一个“春”字,从各个侧面描绘,突出了少妇的思念。行文上惜墨如金,不蔓不枝。

    参考资料: 1、王学奇 等 .元曲鉴赏辞典 .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90 :73-74 .
  •   《大德歌》是关汉卿在元成宗年间创作的新曲调,可知这首《大德歌·春》作于大德(元成宗年号,公元1297年—公元1307年)年间,具体作年不详。

    参考资料: 1、作品白话译文及创作背景部分内容由朝阳山人根据相关资料编辑.
元代的其他诗人
  • 王大学士 王大学士 王大学士即元代集贤大学士王约〔公元1252至1333年〕字彦博,号豫斋,赠文定公,亦称大梁王文定公。生于元宪宗二年,卒于文宗至顺四年,年八十二岁。祖父王通为汴京三槐堂之后,宋末避乱迁真定(今河北正定)。王约性颖悟,风格不凡,尝从魏初游博览经史,工文辞。至元十三年,(公元一二七六年)翰林学士王盘荐为从事,累拜监察御史。查看更多王大学士的诗文
  • 李茂之 李茂之 李茂之,[约公元一三零二年前后在世]名里,生卒年及生平均不详。约元成宗大德中前后在世。工曲,阳春白雪中有他的散曲。元·钟嗣成《录鬼簿》未载其名,明·朱权《太和正音谱》将其列于“词林英杰”一百五十人中。元·刘仁本《洞庭集》卷六《李荣贵传》谓李荣贵字茂之,元末居江陵府(治所在今湖北江陵县),中书省宣使李荣祖之弟。至正十二年(一三五二)红巾军破江陵,被杀。是否就是曲家李茂之,存疑待考。查看更多李茂之的诗文
  • 郑光祖 郑光祖 郑光祖(1264年—?),字德辉,汉族,平阳襄陵(今山西临汾市襄汾县)人,元代著名杂剧家、散曲家。所作杂剧可考者十八种,现存《周公摄政》、《王粲登楼》、《翰林风月》、《倩女离魂》、《无塩破连环》、《伊尹扶汤》、《老君堂》、《三战吕布》等八种。其中,《倩女离魂》最著名,后三种被质疑并非郑光祖作品。除杂剧外,郑光祖写散曲,有小令六首、套数二套流传。查看更多郑光祖的诗文
  • 兰楚芳 兰楚芳 兰楚芳,也作蓝楚芳,西域人。官江西元帅。“丰神英秀,才思敏捷”。(《录鬼簿续编》)在武昌(今属湖北省)时常与刘廷信赓和乐章,人多以元、白拟之。明·朱叔《太和正音谱》评其词“如秋风桂子”。入明皈依佛门(据谢应芳《龟巢集·方外交疏贺兰楚芳住法济寺》)。查看更多兰楚芳的诗文
  • 庾吉甫 庾吉甫 亦作天福,除员外郎、中山(今河北定州市)府判。生卒年不详。元·钟嗣成《录鬼簿》将其列于“前辈已死名公才人,有所编传奇行于世者”之列。明·贾仲明在马致远的吊词里把他与马致远、关汉卿、白朴等人相提并论。马、关、白都是杂剧蒙元时期的作家,故庄一拂在《古典戏曲存目汇考》中言庾氏于“元宪宗元年前后在世”。查看更多庾吉甫的诗文
  • 狄君厚 狄君厚 狄君厚,元代杂剧作家。平阳(今山西临汾)人。作元剧《晋文公火烧介子推》。查看更多狄君厚的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