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古诗文  秋闺思二首
  • 碧窗斜月蔼深晖,愁听寒螀泪湿衣。
    梦里分明见关塞,不知何路向金微。秋天一夜静无云,断续鸿声到晓闻。
    欲寄征衣问消息,居延城外又移军。
    参考资料:
  • 译文
    斜月透进碧纱窗照进来,月色下显得周围都光线分外深沉。女主人愁思环绕,更有秋虫悲鸣,泪水沾湿了衣襟。
    在梦中,分明看到的丈夫所在的关寨,可是却始终不知哪条路才是通往金微山的。
    秋天的夜里格外安静,空中没有云朵,听着时断时续的鸿雁声一直到天明。(秋天冷了)想给丈夫寄些衣服,问了消息才知道丈夫所在的居延城现在又军队正在转移(这衣物该寄到何处)。

    注释
    蔼:古同“霭”,云气。
    寒螀:即“寒蝉”,蝉的一种,比较小,墨色,有黄绿色的斑点,秋天出来叫。此处借指深秋的鸣虫。
    金微:金微山,即今阿尔泰山,是当时边关要塞所在。
    征衣:出征将士之衣。
    鸿声:鸿雁鸣叫的声音。古有鸿雁传书一说。
    居延:居延是中国汉唐以来西北地区的军事重镇。东汉有居延属国。

  •   初、盛唐时,国力强盛。诗歌里洋溢着高昂、乐观情调。中唐诗的基调开始转为低沉了。就这两首诗而论,从闺中思妇的悲愁惶恐里,使人看出了边关动乱不宁的影子。

  •   第一首诗开头二句写思妇醒时情景,接着写她的梦境,乃倒装写法。

      她一觉醒来,只见斜月透进碧纱窗照到床前,环境如此清幽,心头却无比寂寞,更有那秋虫悲鸣,催人泪下;她的泪水早已沾湿了衣襟。

      刚才在梦里,分明地见到关塞了。那“关塞”正是她魂牵梦萦的地方。因为她的良人就出征到那里。她不由大喜:快,去找金微山!可是,前路漫漫,找不到去金微山的路了。一急,就此醒来。

      诗人以饱蘸同情之泪的笔触,写出了思妇的一片痴情。

      第二首诗写思妇心潮起伏,一夜未眠。她看到夜静无云,她听到鸿声时断时续。鸿雁,向来被认为是替人传递书信的,因此,她便由鸿声而想到要邮寄征衣,但寄到哪儿去呢?本想寄到遥远的居延城(在今新疆),谁料想,如今那儿又在移军。怎么办?真叫人愁绪万端,寝食不安。

      用字特点

      二首均有声有色,有情景交融之妙。用字亦有讲究。

      如用一“蔼”字,表现月光深暗,创造氛围。

      如用一“静”字,显示夜空的冷寂,并衬托出下面的“鸿声”清晰,女主人公则惟闻此声,勾起天寒欲寄征衣的满腔心事。

唐代的其他诗人
  • 郑洪业 郑洪业 郑洪业,年里、生平俱不详。唐懿宗咸通八年(867)丁亥科状元及第。该科进士三十人,同榜有皮日休、韦昭度等人。考官:礼部侍郎郑愚。查看更多郑洪业的诗文
  • 裴说 裴说 裴说,桂州(今广西桂林)人。唐哀帝天祐三年(906)丙寅科状元及第。该科进士二十五人。考官:吏部侍郎薛廷珪。裴说生于乱世,早年窘迫于乱离,奔走于道路。诗句"避乱一身多"引起众人共鸣。自幼勤奋攻读。曾任补阙、礼部员外郎,天祐四年(907),天下大乱,裴见升迁无望,即携眷南下,唐朝灭亡,全家于湖南石首一地约住半年,又因战火波及,再向家乡逃难,不久,于旅途中死去。裴说为诗讲究苦吟炼意,追求新奇,又工书法,以行草知名。查看更多裴说的诗文
  • 王初 王初 王初,并州人,仲舒之长子也。元和末,登进士第。诗十九首。查看更多王初的诗文
  • 梁震 梁震 梁震,生卒年不详,梁震人。唐末五代时为荆南(后称南平)割据政权的头号智囊。梁震与司空薰、王保义等人同为高季兴的宾客,但梁震不接受高季兴的官职,始终自称为前进士,自号荆台隐士,高季兴对他非常器重,作为自己的首席智囊,称他为前辈。荆南割据政权的所有军政要务和总体规划,大都是出于梁震之手。高季兴死后,梁震隐退,有集一卷传世,今存诗一首。查看更多梁震的诗文
  • 颜仁郁 颜仁郁 科场才俊——颜仁郁,字文杰,号品俊。福建德化三班泗滨人。生于唐大和(827~835)间。祖籍河南温县。祖父颜景茂,为兵曹参军,入闽任福州侯官县令。父颜芳(787~860),随其父入闽,辗转来到永福(今永泰)县归德场归义乡山亭里(今德化县三班镇泗滨村),受聘于金员外为家塾教师,后怡情当地山水,定居肇基于此。仁郁为颜芳第七子。查看更多颜仁郁的诗文
  • 归登 归登 [唐](七五四至八二○)字冲之,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崇敬之子。大历七年(七七二)举孝廉高弟。贞元(七八五至八○四)初复登贤良科,历迁工部尚书。有文学,工真、行、草、篆、隶。唐百岩大师怀晖碑为其篆额。贞元三年(七八七)赵赞所撰,唐宰相张延赏碑为其八分书。又尝书径山禅师碑,字皆真行,纵横变动,笔意尤精。卒年六十七。《墨池编、旧唐书本传、集古集、金石录》查看更多归登的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