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古诗文  寒食雨二首
  • 自我来黄州,已过三寒食。
    年年欲惜春,春去不容惜。
    今年又苦雨,两月秋萧瑟。
    卧闻海棠花,泥污燕支雪。
    暗中偷负去,夜半真有力。
    何殊病少年,病起头已白。春江欲入户,雨势来不已。
    小屋如渔舟,濛濛水云里。
    空庖煮寒菜,破灶烧湿苇。
    那知是寒食,但见乌衔纸。
    君门深九重,坟墓在万里。
    也拟哭途穷,死灰吹不起。
    参考资料: 1、孙凡礼 刘尚荣.苏轼诗词选:中华书局,2005:121-122 2、陈迩冬 .苏东坡诗词选 :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55-56 3、王水照 朱刚.苏轼诗词文选评: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107-108
  • 译文
    自从我来到黄州,已度过三个寒食时际。
    年年爱惜春光想将它挽留,春天自管自归去不容人惋惜。
    今年又苦于连连阴雨,绵延两个月气候萧瑟一如秋季。
    独卧在床听得雨打海棠,胭脂样花瓣像雪片凋落污泥。
    造物主把艳丽的海棠偷偷背去,夜半的雨真有神力。
    雨中海棠仿佛一位患病的少年,病愈时双鬓斑白已然老去。

    春江暴涨仿佛要冲进门户,雨势凶猛袭来似乎没有穷已。
    我的小屋宛如一叶渔舟,笼罩在濛濛水云里。
    空空的厨房煮着些寒菜,潮湿的芦苇燃在破灶底。
    哪还知道这一天竟然是寒食,却看见乌鸦衔来烧剩的纸币。
    天子的宫门有九重,深远难以归去,祖上的坟茔遥隔万里不能吊祭。
    我只想学阮籍作穷途痛哭,心头却似死灰并不想重新燃起。

    注释
    ⑴寒食:旧历清明节的前一天,是寒食节。
    ⑵“两月”句:言两月来雨多春寒,萧瑟如秋。
    ⑶胭脂雪:指海棠花瓣。
    ⑷“暗中”两句:《庄子·大宗师》:“藏舟于壑,藏山于泽,谓之固矣。然夜半有力者负之而走,昧者不知也。”这里用以喻海棠花谢,象是有力者夜半暗中负去。
    ⑸何殊:何异。
    ⑹不已:一作“未已”。
    ⑺濛濛(méng):雨迷茫的样子。
    ⑻庖(páo):厨房。寒菜:原特指冬季之菜,此系泛指。
    ⑼“那知”二句:是说见乌衔纸才知道今天是寒食节日。见,一作“感”。
    ⑽“君门”句:宋玉《九辩》:“岂不郁陶而思君兮,君之门以九重。”注曰:“君门深邃,不可至也。”九重,指宫禁,极言其深远。
    ⑾“坟墓”句:谓诗人祖坟在四川眉山,距黄州有万里之遥,欲吊不能。
    ⑿“也拟”句:晋阮籍每走到一条路的尽头,就感慨的哭起来。这里隐言拟学阮籍途穷之哭。
    ⒀死灰:指上面“乌衔纸”的纸钱灰,隐用汉韩安国的话,《史记·韩长孺传》:“安国坐法抵罪,狱吏田甲辱安国,安国曰:‘死灰独不复燃乎?’田甲曰:‘燃则溺之!’”

    参考资料: 1、孙凡礼 刘尚荣.苏轼诗词选:中华书局,2005:121-122 2、陈迩冬 .苏东坡诗词选 :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55-56 3、王水照 朱刚.苏轼诗词文选评: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107-108
  •   第一首借寒食前后阴雨连绵、萧瑟如秋的景象,写出他悼惜芳春、悼惜年华似水的心情。诗人对海棠情有独钟,并多次在诗中借以自喻,其《寓居定惠院之东杂花满山有海棠一株土人不知贵也》一诗中说:“陋邦何处得此花,无乃好事移西蜀?”且对自己与花“天涯流落俱可念”的共同命运,发出深深叹息。这首诗后段对海棠花谢的叹惋,也正是诗人自身命运的写照。他对横遭苦雨摧折而凋落的海棠,以“何殊病少年,病起头已白”的绝妙比喻,正是对自己横遭政治迫害、身心受到极大伤害的命运的借喻。

      假如说前一首诗表现贬谪之悲还较含蓄,第二首则是长歌当哭,宣泄了诗人心头无限的积郁。诗中先描写雨势凶猛,长江暴涨,似欲冲入诗人居所。而风雨飘摇之中,诗人的小屋如一叶渔舟,飘荡于水云之间的状况“空庖煮寒菜,破灶烧湿苇”二句,描写物质生活的极度匮乏与艰难,表现了诗人在黄州时常迫于饥寒的窘况。诗人从前在京师、杭州等地,每逢寒食佳节,曾经有过许多赏心乐事,如今却只有满目萧条、满目凄凉,他不由得悲极而发出“那知是寒食”的设问。寒食、清明又是祭祖、扫墓的日子,看见“乌衔纸”,诗人这才恍悟,当前确实正是寒食节令,这故作回旋的笔墨,突显了诗人痛定思痛的心情。诗人以直抒胸臆的手法明言君门九重欲归不能,亲人坟墓远隔万里欲祭不可,于是篇末说是要学阮籍穷途之哭,又反用韩安国典,表示对政治的冷淡和忧谗畏讥的心情。

      在艺术特色上,《寒食雨二首》分别以人声韵与上声韵传达诗人苦闷的心境。通篇紧扣寒食节的主题。章法结构紧密,虚实相间。还以“空庖”、“寒菜”、“破灶”、“湿苇”等空寒物象,突现窘迫的物质生活;以“纸”、“坟墓”、“死灰”等死亡意象,渲染凄怆悲凉的基调,风格沉郁,显示出一种沉稳悲壮的人格力量。但是,作者即使在“春江欲入户”的艰苦环境中,仍不失那份天真的童心。大水都快淹进门了。他还在想象“小屋如渔舟,潆潆水云里”的那种乐趣。这正是东坡独特、可爱的地方。他很少作愁苦的呻吟,更不会无病呻吟,还时不时展现几分幽默感,如“空庖煮寒菜,破灶烧湿苇”、小屋如渔舟,潆潆水云里”,几乎已经从忍受苦难升华为诙谐欣赏的态度了。

      贺裳《载酒园诗话》说诗人“黄州诗尤多不羁”,认为此诗“最为沉痛”。黄州时期,苏轼写了不少旷远清超的诗词,但这首诗实在写出了他最为真实、沉痛的内心感情。诗人手书此二诗的真迹至今犹存,也可见其对此二诗的重视。

    参考资料: 1、孙凡礼 刘尚荣.苏轼诗词选:中华书局,2005:121-122 2、王水照 朱刚.苏轼诗词文选评: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107-108
  •   这首诗作于元丰五年(1082年)三月寒食节。东坡依然处境艰难,生活凄凉。心情孤郁。经过险恶的政治斗争和牢狱的折磨,东坡的个性收敛了许多。这两首诗充分表现了这种心境平和之后的无奈和绝望。

    参考资料: 1、孙凡礼 刘尚荣.苏轼诗词选:中华书局,2005:121-122
宋代的其他诗人
  • 聂冠卿 聂冠卿 (988—1042)字长孺,歙州新安(今安徽省歙县)人。嗜学好古,手不释卷;尤工诗。大中祥符五年(1012)进士,庆历元年以兵部郎中知制诰拜翰林学士,召试学士院,校勘馆阁书籍。迁大理寺丞。预修景祐广乐记,特迁刑部郎中。奉使契丹,契丹主慕其文词,礼遇甚厚。累官昭文馆,兼侍读学士。告归,卒。冠卿著有《蕲春集》十卷,不传。有多丽词一首,才情富丽,盖北宋慢词始于此篇,在词史上有重要地位。见《能改斋漫录》卷十六。有《宋史本传》传于世。查看更多聂冠卿的诗文
  • 王之道 王之道 公元一〇九三年至一一六九年字彦猷,庐州濡须人。生于宋哲宗元祐八年,卒于孝宗乾道五年,年七十七岁。善文,明白晓畅,诗亦真朴有致。为人慷慨有气节。宣和六年,(公元一一二四年)与兄之义弟之深同登进士第。对策极言燕云用兵之非,以切直抑制下列。调历阳丞。绍兴和议初成,之道方通判滁州,力陈辱国非便。大忤秦桧意,谪监南雄盐税。坐是沦废者二十年。后累官湖南转运判官,以朝奉大夫致仕。之道著有相山集三十卷,《四库总目》相山词一卷,《文献通考》传于世。查看更多王之道的诗文
  • 赵溍 赵溍 赵溍(生卒年不详),字元溍,号冰壶,潭州(今湖南长沙)人。度宗咸淳七年(1271)为淮东统领兼知镇江府(《宋史》卷四六《度宗本纪》)。咸淳九年,迁沿江制置使、知建康府(《至正金陵新志》卷三)。端宗景炎元年(1276)为江西制置使(《宋季三朝政要》卷六)。《全宋词》录其诗二首。查看更多赵溍的诗文
  • 刘仙伦 刘仙伦 刘仙伦(生卒年不详)一名儗,字叔儗,号招山,庐陵(今江西吉安)人。与刘过齐名,称为“庐陵二布衣”。著有《招山小集》一卷。赵万里《校辑宋金元人词》辑为《招山乐章》一卷。查看更多刘仙伦的诗文
  • 李莱老 李莱老 李莱老(约公元1260年前后在世),字周隐(词综作字逛翁。此从绝妙好词),号秋崖,里居及生卒年均不详,约宋理宗景定初前后在世。他大约是李彭老的兄弟。亦工词,与周密时相唱酬。咸淳六年(公元1270年)知严州。词与李彭老合为《龟溪二隐集》。查看更多李莱老的诗文
  • 禅峰 禅峰 禅峰,中国,汉,代表作品有百字谣。查看更多禅峰的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