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洞庭波浪颭晴天,君山一点凝烟。此中真境属神仙。玉楼珠殿,相映月轮边。
    万里平湖秋色冷,星辰垂影参然。橘林霜重更红鲜。罗浮山下,有路暗相连。
    参考资料: 1、彭定求 .全唐诗(下)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6 :2173 . 2、钱国莲 等 .花间词全集 :当代世界出版社 ,2002 :119-120 . 3、房开江 崔黎民 .花间集全译 :贵州人民出版社 ,1990 :362-363 .
  • 译文
    洞庭碧波荡涤着万里晴空,君山一点仿佛凝在烟波中。山中的美景真是神居仙境,楼阁如玉砌,殿堂连珠影,镶嵌在月轮边上,与明月相映。
    平湖万顷凝着秋色的清冷,天边闪烁着时隐时现的晨星。经霜的橘林色更鲜浓。听人传说,罗浮山下,有暗道与仙境连通。

    注释
    飐(zhǎn):风吹颤动。
    君山:在湖南洞庭湖中,又名湘山。《水经注》:“湖中有君山······是山湘君之所游处,故曰君山。”
    真境:神仙境界。《拾遗记》:“洞庭山,浮于水上,其下有金堂数百间,玉女居之。四时闻金石丝竹之声,彻于山顶。······其山又有灵洞,入中常如有烛于前。中有异香芬馥,泉石明朗。采药石之人入中如行十里,迥然天清霞耀,花芳柳暗,丹楼琼宇,宫观异常,乃见众女霓裳,冰颜艳质,与世人殊别。”
    玉楼珠殿:指君山上的湘妃祠。
    参(cēn)然:星光闪烁,时隐时现的样子。
    罗浮山:仙山名,在广东省增城、博罗、河源等县间,长达百余公里,风景秀丽。相传罗山之西有浮山,为蓬莱之一阜,浮海而至,与罗山并体,故曰罗浮。传称葛洪曾得仙术于此,被道家列为第七洞天。
    “有路”句:传说洞庭口君山下有石穴,潜通吴之包山,俗称“巴陵地道”。

    参考资料: 1、彭定求 .全唐诗(下)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6 :2173 . 2、钱国莲 等 .花间词全集 :当代世界出版社 ,2002 :119-120 . 3、房开江 崔黎民 .花间集全译 :贵州人民出版社 ,1990 :362-363 .
  •   这首描绘的是洞庭湖秋夜的景色,即使没有标题,也仍然表现了泛舟游览的景致。

      上片第一句,极言洞庭之大,可说是抓住了这湖的特色。句中的“飐”字,表现了风吹浪动的场面。但此句并非写浪涛的汹涌,而是湖面的广阔。第二句,写在湖面上遥望君山,如一点凝烟。这里仅用“一点凝烟”来描绘,既反衬出湖面宽广,更为画面添了一种神秘朦胧的情韵。第三句紧承上句,说明神秘朦胧的君山是神仙的世界。第四、五两句“玉楼珠殿,相映月轮边”,是作者对仙境的想像。这两句承上君山、仙境而下,“相映月轮边”,景色奇丽,又自然的交代了作者游湖是在夜间。

      下片开头,“万里平湖秋色冷”作者以“秋色”点名时令。后又着一“冷”字,则使境界全出,妙不可言。一个“冷”字不仅表现了湖水宽阔,为秋色增寒,让人仿若身临其境。天为秋夜,湖面之气温,人之体肤心理感受,都包容于此一字中。这种冷,只有身处水天空阔之中才感觉得真切。第二句以星斗下垂,写湖面视野开阔的景象,与杜甫《旅夜书怀》中所写下“星垂平野阔”意境相同。第三句写的是洞庭湖畔桔林,经秋霜一压,桔子成熟,更显得红艳娇美。给人以视觉享受。最末两句,将洞庭湖与号称道教“第七洞天”的罗浮山联系起来,表现了诗人对仙境的向往。

      牛希济《临江仙》共七首,都是咏往昔神仙之事,其共同的特点是语言芊绵温丽,写景抒情,融为一体,其凭吊凄凉之意,蕴含其中,深得咏史之体裁。而从此首词来看,作者运用虚实相间的写作手法,充分的驰骋想像,淋漓尽致的写出洞庭湖的神韵。在文字的运用上,自然平易,有一种清新明丽之感。

      这秋景是真境,或是幻境,该是真真幻幻,真中有幻,幻中有真吧。洞庭素称"八百里"。说波浪连天,湖中君山犹似一点,虽不免夸张,终属真境,说君山是神仙所居,上有"玉楼珠殿",与明月交辉,则是神话传说,属幻境。说湖中星影参差,随波上下,湖畔霜华遍野,橘林如丹,是真境;说洞庭与千里之外岭南的罗浮山相连,却是传闻之词,应属幻境。真境,固然歌颂了山河壮阔,幻境,也为这壮阔著上虹霓船的奇丽色彩。真真幻幻,虚虚实实,共同构成这阔大的词境共同衬托出词人阔大的襟怀。

    参考资料: 1、唐圭璋 等 .唐宋词鉴赏辞典(唐·五代·北宋卷)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8 :211-212 .
  •   牛希济《临江仙》共七首,都是咏往昔神仙之事,其共同的蕴点是语言芊绵温丽,写景抒情,融为一体,其凭吊凄凉之意,蕴含其中,深得咏史之体裁。

      这首词咏罗浮仙子。上片“洞庭”两句,极言洞庭之大,写景颇佳。下片好在景与情生,仙”人情。“万里平湖秋色冷”,着一“冷”字,境界全出,极妙。

      此词作者运用了虚实相间的写作手法,充分地驰骋想象,淋漓尽致地写出了洞庭湖的神韵。词中描写的洞庭秋景真真幻幻,真中”幻,幻中”真,真幻难辨。洞庭素称“八百里”,说波浪连天,湖中君山犹似一点,虽不免夸张,终属真境;说君山是神仙所居,上”“玉楼珠殿”,与明月交辉,则是神话传说,属幻境。说湖中星影参差,随波上下,湖畔霜华遍野,橘林如丹,是真境;说洞庭与千里之外岭南的罗浮山相连,却是传闻之词,应属幻境。真境,固然歌颂了山河壮阔,幻境,又为这壮阔著上虹霓船的奇丽色彩。真真幻幻,虚虚实实,共同构成这阔大的词境共同衬托出词人阔大的襟怀。

      此词在语言运用上,崇尚自然平易,“甚蕴藉”情致”(郑振铎语),给人一种清新明丽的感觉。

五代的其他诗人
  • 韩熙载 韩熙载 韩熙载(902年—970年8月31日),字叔言,其先为南阳(今属河南)人,后家于齐,遂为潍州北海(今山东潍坊)人。五代十国南唐时名臣、文学家。后唐同光四年(926年)进士及第。开宝三年(970年)卒,年六十九,赠右仆射、同平章事,谥文靖。韩熙载高才博学,又精音律,善书画。为文长于碑碣,颇有文名,当时求其为文章碑表者甚多。其所作制诰典雅,人称“有元和之风”,与徐铉并称“韩徐”。江左称其为“韩夫子”,时人谓之为“神仙中人”。其所撰诗文颇多。有《韩熙载集》5卷、《格言》5卷等,今皆佚。《全唐诗》存诗5首,《全唐查看更多韩熙载的诗文
  • 钟辐 钟辐 钟辐,五代后周时金陵(今南京)人。有才学,气豪体傲。樊若水女,才质双盛,爱辐之才,结为夫妻。后周时至洛阳应诏试,中甲科第二,得意不还。一夕,梦其妻诗,怨颇深,辐怀愧答一诗曰:“还吴东下过蒲城,楼上清风酒半醒。想得到家春欲暮,海棠千树欲凋零。”后归家,则妻已亡数月,遂不仕,隐居钟山著书守道,寿八十余。查看更多钟辐的诗文
  • 翁宏 翁宏 (约公元九一五年前后在世)字大举,桂林人。生卒年均不详,不仕。入宋,寓居昭、贺间。与王元、廖融等交游唱和。《宫词》(一作《春残》)等诗最为当时所称。所作诗今存三首。查看更多翁宏的诗文
  • 韩屿 韩屿 韩屿,五代时人。为祠部郎官。与道士李守微友善。事迹据《历代真仙体道通鉴》卷四三。《全唐诗》存诗1首。查看更多韩屿的诗文
  • 顾敻 顾敻 [约公元九二八年前后在世]字、里、生卒年均无考,约后唐明宗天成中前后在世前蜀王建通正时,(公元九一六年)以小臣给事内庭。久之,擢茂州刺史。后蜀建国,敻又事孟知祥,累官至太尉。性好诙谐,仁前蜀时,见武官多拳勇之夫,遂作武举谍以讥刺他们,一时传笑。敻工词,作风间似温庭筠,今存五十五首(见花间集及唐五代词)。查看更多顾敻的诗文
  • 王衍 王衍 前蜀后主王衍(899年―926年5月2日),字化源,初名王宗衍,许州舞阳(今属河南舞钢)人,前蜀高祖王建第十一子,母贤妃徐氏,五代十国时期前蜀最后一位皇帝。。王衍被封为通正公。后来,王衍在被送赴洛阳途中,李存勖遣人将他和他的亲族一起杀害,王衍死时二十八岁。王衍很有文才,能作浮艳之词,著有《甘州曲》、《醉妆词》等诗,流传于世。查看更多王衍的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