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古诗文  鹊桥仙·七夕
  • 缑山仙子,高清云渺,不学痴牛騃女。凤箫声断月明中,举手谢时人欲去。
    客槎曾犯,银河波浪,尚带天风海雨。相逢一醉是前缘,风雨散、飘然何处?
    参考资料: 1、马东瑶.《古典诗词鉴赏》: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13.12:第240页 2、曹济平.《唐宋风情词选》:江苏古籍出版社,1991.08:第36页 3、陆襄.《中华传统节日诗词故事》:上海远东出版社,2008.9:第248页
  • 译文
    缑山仙子王子乔性情高远,不像牛郎织女要下凡人间。皎洁的月光中停下吹凤箫,摆一摆手告别人间去成仙。
    听说黄河竹筏能直上银河,一路上还挟带着天风海雨。今天相逢一醉是前生缘分,分别后谁知道各自向何方?

    注释
    鹊桥仙:词牌名,又名《鹊桥仙令》、《金风玉露相逢曲》、《广寒秋》等。
    缑(gōu)山:在今河南偃师县。缑山仙子指在缑山成仙的王子乔。
    云渺(miǎo):高远貌。
    痴(chī)牛騃(ái)女:指牛郎织女。在这里不仅限于指牛郎织女,而是代指痴迷于俗世的芸芸众生。
    凤箫声:王子乔吹笙时喜欢模仿凤的叫声。
    时人:当时看到王子乔登仙而去的人们。
    槎(chá):竹筏。
    银河:天河。
    尚(shàng):还。
    前缘:前世的因缘。

    参考资料: 1、马东瑶.《古典诗词鉴赏》: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13.12:第240页 2、曹济平.《唐宋风情词选》:江苏古籍出版社,1991.08:第36页 3、陆襄.《中华传统节日诗词故事》:上海远东出版社,2008.9:第248页
  •   这是一首送别词,题为七夕,是写与友人陈令举在七夕夜分别之事。

      上片落笔先写陈令举之风度,他高情云渺,如侯家人于缑氏山头的王子晋在风箫声声的新月之夜,没有望到家人,自己便飘然而去。与友人在七夕夜分别,词人自然想到牛郎织女,但陈令举不像他们那样痴心于儿女之情。

      下片想象友人乘坐的船只来到银河之中,当他回到人间时,就挟带着天上的天风海雨。接着他评价二人的友谊能够相逢共一醉,那是前世有缘,当天风海雨飘飘散去之后,友人也将随风飘去。

      写送别,一般人都会徒增伤感,而词人却是豪气纵横,驰骋想象,遨游天界银河,如陆游所说“曲终觉天风海雨逼人”。一般写七夕银河,总是“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之类的柔情凄景,而词人笔下那天风海雨之势,正显露了他不凡的气魄与胸襟,这种逼人的天风海雨,便是他豪放词风形象性的说明。

  •   “缑山仙子,高清云渺,不学痴牛騃女”赞美王子乔仙心超远,若有若无,不去学习牛郎织女身陷情网,作茧自缚。“凤箫声断月明中,举手谢时人欲去”承接前文,刻画王子乔超凡脱俗的形象。王子乔吹箫奏凤凰之鸣,挥手告别时人,乘鹤而去,令人羡慕。王子乔放浪形骸、超凡成仙的形象,和放弃仙位陷于情网的织女形成强烈的对比,表现出词人渴望像王子乔一样能够遗世独立、羽化成仙的情志,也是词人对陈令举离别情思的开导之语。

      “客槎曾犯,银河波浪,尚带天风海雨”借用晋人遇仙的神话故事,比况几位友人曾冲破银浪泛舟而行。“相逢一醉是前缘,风雨散、飘然何处”写欢乐的地方很少,很快就面临离别。“相逢一醉是前缘”,写自己和友人的相聚,“风雨散、飘然何处”,写朋友分别之后各自离去。“一醉是前缘”,含慰藉之意,“飘然何处”,蕴含无限的感慨之情。

      全词不但摆脱了儿女艳情的旧套,借以抒写送别的友情,而且用事上紧扣七夕,格调上用飘逸超旷取代缠绵悱恻之风,读来深感词人的超凡脱俗以及卓而不群的姿态。

    参考资料: 1、刘默,陈思思,黄桂月.《宋词鉴赏大全集》:中国华侨出版社,2012.09:第151页 2、陆襄.《中华传统节日诗词故事》:上海远东出版社,2008.9:第248页
  •   熙宁七年(1074年),词人和陈令举坐船游玩,一边喝酒,一边快乐的畅谈,然而相聚总是要分离的,为了表达对陈令举的依依不舍,词人便写下这首词送给他。

    参考资料: 1、刘默,陈思思,黄桂月.《宋词鉴赏大全集》:中国华侨出版社,2012.09:第151页
宋代的其他诗人
  • 易祓 易祓 易祓(1156年—1240年,汉语拼音yìfú)字彦章,一作字彦伟,又作彦祥,号山斋,湖南长沙宁乡县巷子口镇巷市村人。南宋中后期著名学者,为孝宗、宁宗、理宗三朝重臣,与同郡汤璹、王容并称“长沙三俊”。与著名词人姜夔“折节交之”。著有《周易总义》二十卷、《周官总义》三十卷等查看更多易祓的诗文
  • 沈蔚 沈蔚 沈蔚(?~?)宋代词人,字会宗,吴兴(今浙江吴兴)人,生平不详。《全宋词》存词22首。查看更多沈蔚的诗文
  • 潘阆 潘阆 潘阆(?~1009)宋初著名隐士、文人。字梦空,一说字逍遥,号逍遥子,大名(今属河北)人,一说扬州(今属江苏)人。性格疏狂,曾两次坐事亡命。真宗时释其罪,任滁州参军。有诗名,风格类孟郊、贾岛,亦工词,今仅存《酒泉子》十首。查看更多潘阆的诗文
  • 司马光 司马光 司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年),字君实,号迂叟,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涑水乡人,《宋史》,《辞海》等明确记载,世称涑水先生。生于河南省信阳市光山县。北宋史学家、文学家。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为人温良谦恭、刚正不阿,其人格堪称儒学教化下的典范,历来受人景仰。生平著作甚多,主要有史学巨著《资治通鉴》、《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稽古录》、《涑水记闻》、《潜虚》等。查看更多司马光的诗文
  • 吴淇 吴淇 吴淇,字蕊仙,别字佛眉,江南长洲人。乃方伯挺庵公之孙女,孝廉康侯公女也。世居姑苏之花岸。蕊仙生而颖悟,五岁时辄过目成诵。父母见其慧性过人,为延师教读。髫龄而工诗,及笄而能文章,益昼夜攻苦不辍。查看更多吴淇的诗文
  • 胡铨 胡铨 胡铨(1102年—1180年),字邦衡,号澹庵。吉州庐陵芗城(今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区值夏镇)人。南宋爱国名臣、文学家,庐陵“五忠一节”之一,与李纲、赵鼎、李光并称“南宋四名臣”。淳熙七年(1180年),胡铨去世,追赠通议大夫,谥号“忠简”。著有《澹庵集》等传世。查看更多胡铨的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