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古诗文  方山子传
  •   方山子,光、黄间隐人也。少时慕朱家、郭解为人,闾里之侠皆宗之。稍壮,折节读书,欲以此驰骋当世,然终不遇。晚乃遁于光、黄间,曰岐亭。庵居蔬食,不与世相闻。弃车马,毁冠服,徒步往来山中,人莫识也。见其所著帽,方耸而高,曰:“此岂古方山冠之遗象乎?”因谓之方山子。
      余谪居于黄,过岐亭,适见焉。曰:“呜呼!此吾故人陈慥季常也。何为而在此?”方山子亦矍然,问余所以至此者。余告之故。俯而不答,仰而笑,呼余宿其家。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余既耸然异之。
      独念方山子少时,使酒好剑,用财如粪土。前十九年,余在岐山,见方山子从两骑,挟二矢,游西山。鹊起于前,使骑逐而射之,不获。方山子怒马独出,一发得之。因与余马上论用兵及古今成败,自谓一世豪士。今几日耳,精悍之色犹见于眉间,而岂山中之人哉?
      然方山子世有勋阀,当得官,使从事于其间,今已显闻。而其家在洛阳,园宅壮丽与公侯等。河北有田,岁得帛千匹,亦足以富乐。皆弃不取,独来穷山中,此岂无得而然哉?
      余闻光、黄间多异人,往往阳狂垢污,不可得而见。方山子倘见之欤?
    参考资料: 1、朱明伦.唐宋八大家散文 广选 新注 集评 苏轼卷:李宁人民出版社,1996:337-340 2、朱一清.古文观止鉴赏集评(四):安徽文艺出版社,1996:227-234 3、周先慎.苏轼散文赏析集:巴蜀书社,1994:167-172
  • 译文
      方山子,是光州、黄州一带的隐士。年轻时,仰慕汉代游侠朱家、郭解的品行,乡里的游侠之士都推崇他。(等到他)年岁稍长,就改变志趣,发奋读书,想以此来驰名当代,但是一直没有交上好运。到了晚年隐居在光州、黄州一带名叫岐亭的地方。住茅草屋,吃素食,不与社会各界来往。放弃坐车骑马,毁坏书生衣帽,徒步在山里来往,没有人认识他。人们见他戴的帽子上面方方的且又很高,就说:“这不就是古代乐师戴的方山冠遗留下来的样子吗?”因此就称他为“方山子”。

      我因贬官居住在黄州,有一次经过岐亭时,正巧碰见了他。我说:“哎,这是我的老朋友陈慥陈季常呀,怎么会在这里呢?”方山子也很惊讶,问我到这里来的原因。我把原因告诉了他,他低头不回答,继而仰天大笑,请我住到他家去。他的家里四壁萧条,然而他的妻子儿女奴仆都显出怡然自得的样子。

      我对此感到十分惊异。回想起方山子年轻的时候,是酗酒任性,喜欢使剑,挥金如土的游侠之士。十九年前,我在岐亭下,见到方山子带着两名骑马的随从,身藏两箭,在西山游猎。只见前方一鹊飞起,他便叫随从追赶射鹊,未能射中。方山子拉紧缰绳,独自跃马向前,一箭射中飞鹊。他就在马上与我谈论起用兵之道及古今成败之事,自认为是一代豪杰。至今又过了多少日子了,但是一股英气勃勃的神色,依然在眉宇间显现,这怎么会是一位隐居山中的人呢?

      方山子出身于世代功勋之家,理应有官做,假如他能置身官场,到现在已得声名显赫了。他原本家在洛阳,园林宅舍雄伟富丽,可与公侯之家相同了。在河北还有田地,每年可得上千匹的丝帛收入,这些也足以使生活富裕安乐了。然而他都抛开不去享用,偏偏要来到穷僻的山里,这难道不是因为他独有会心之处才会如此的吗?我听说光州、黄州一带有很多奇人异士,常常假装疯颠、衣衫破旧,但是无法见到他们;方山子或许能遇见他们吧。

    注释
    方山子:即陈慥,字季常。
    光、黄:光州、黄州,两州连界。光州州治在今河南潢川县。
    隐人:隐士。
    朱家、郭解:西汉时著名游侠,见《史记·游侠列传》。
    .闾里:乡里。
    侠:侠义之士。
    宗之:崇拜他,以他为首。宗,尊奉。
    折节:改变原来的志趣和行为。《后汉书·段颎传》:“颎少便习弓马······长乃折节好古学。”
    “驰骋”句:在当代施展才学抱负。
    遁:遁世隐居。
    岐亭:宋时黄州的镇名,在今湖北麻城县西南。
    屋:帽顶。
    岂:其意为“(这)难道不是······”。
    方山冠:唐宋时隐士戴的帽子。
    遗象:犹遗制。
    “余谪居”三句:苏轼《岐亭五首叙》:“元丰三年正月,余始谪黄州,至歧亭北二十五里,山上有白马青盖来迎者,则余故人陈恤季常也。为留五日,斌诗一篇而去。”谪,降职。
    矍(jué)然:惊讶睁眼相视貌。
    “环堵”一句:用陶渊明《五柳先生传》“环堵萦然,不蔽风日”成句,谓室内空无所有。
    使酒:喝醉酒后爱发脾气,任性而行。
    余在岐山:宋仁宗嘉祐七年,苏轼任风翔府签判,时陈糙之父陈希亮知凤翔府。苏轼这时始与陈糙相识订交。岐山,指凤翔。凤翔有岐山。
    怒马:愤怒地鞭马独自冲出去。
    “一发”一句:一箭射中它。
    “精悍”一句:精明英武的神情气度。精悍,精明强干。
    “然方山子”二句:苏轼《陈公弼传》:陈希亮(公弼)“当荫补子弟,辄先其族人,卒不及其子糙。”世有勋阀:世代有功勋,属世袭门阀。
    穷山中:荒僻的山中。“此岂”一句:难道没有独特的造诣修养能够作到这一点吗?
    异人:指特立独行的隐沦之士。
    佯狂:装疯。
    垢污:言行不屑循常蹈故,被人们认为是德行上的垢污。
    傥:或者。

    参考资料: 1、朱明伦.唐宋八大家散文 广选 新注 集评 苏轼卷:李宁人民出版社,1996:337-340 2、朱一清.古文观止鉴赏集评(四):安徽文艺出版社,1996:227-234 3、周先慎.苏轼散文赏析集:巴蜀书社,1994:167-172
  • 通假字
      1阳:通“佯”,假装
      2傥:通“倘”

    一词多意
      1庵居蔬食,不与世相闻/使从事于期间,今已显闻
      闻:交往/出名;
      2余既耸然异之/余闻光、黄间多异人
      异:对……感到奇怪/与众不同的;
      3使从事于期间,今已显闻/使骑逐而射之,不获
      使:假使/让,叫

  •   重点写隐居时的生活和思想态度(随物赋形)。主旨:说明方山子为弃显闻富乐,独来穷山中的异人。文体:形式为应用文(传记:他传);内容为记叙文。用字准确而含蓄,字里行间饱受感情.写出作者想见已久而又不期而遇的喜悦之情.渲染了隐士的特征.。

      弃荣利功名而自甘淡薄贫贱,借他人之酒解自己胸中之不快.方山子实乃自悲不遇(暗示手法) 。有志于用世,却不得赏识任用,仕进无门,退隐以明志。藉此流露出同为“怀才不遇”的感慨。

      方山子弃荣利功名而自甘淡泊贫贱的行动,作者结合自己当时被贬黄州的处境,于文字之外,又寓有自己之情,是借他人之酒浇自己胸中之块垒。写方山子未尝不是自悲不遇,本文可以说是作者在黄州心态的一种形象的折射。

  •   元丰三年(1080年),陈慥听说苏轼被放逐而相迎于途中,以后过往频繁。据苏轼自己统计,在黄州四年,他“三往见季常,季常七来见余,盖相从百余日也”(详《岐亭五首》)。两人情至深,故苏轼于元丰四年(1081年)写下了这篇散文。

    参考资料: 1、朱明伦.唐宋八大家散文 广选 新注 集评 苏轼卷:李宁人民出版社,1996:337-340 2、周先慎.苏轼散文赏析集:巴蜀书社,1994:167-172
  •   方山子,是光州、黄州一带的隐士。年轻时,仰慕汉代游侠朱家、郭解的品行,乡里的游侠之士都推崇他。(等到他)年岁稍长,就改变志趣,发奋读书,想以此来驰名当代,但是一直没有交上好运 。到了晚年隐居在光州、黄州一带名叫岐亭的地方。住茅草屋,吃素食,不与社会各界来往。放弃坐车骑马,毁坏书生衣帽,徒步在山里来往,没有人认识他。人们见他戴的帽子上面方方的且又很高,就说:“这不就是古代乐师戴的方山冠遗留下来的样子吗?”因此就称他为“方山子”。

      我因贬官居住在黄州,有一次经过岐亭时,正巧碰见了他。我说:“哎,这是我的老朋友陈慥陈季常呀,怎么会在这里呢?”方山子也很惊讶,问我到这里来的原因。我把原因告诉了他,他低头不回答,继而仰天大笑,请我住到他家去。他的家里四壁萧条,然而他的妻子儿女奴仆都显出怡然自得的样子。

      我对此感到十分惊异。回想起方山子年轻的时候,是酗酒任性,喜欢使剑,挥金如土的游侠之士。十九年前,我在岐亭下,见到方山子带着两名骑马的随从,身藏两箭,在西山游猎。只见前方一鹊飞起,他便叫随从追赶射鹊,未能射中。方山子拉紧缰绳,独自跃马向前,一箭射中飞鹊。他就在马上与我谈论起用兵之道及古今成败之事,自认为是一代豪杰。至今又过了多少日子了,但是一股英气勃勃的神色,依然在眉宇间显现,这怎么会是一位隐居山中的人呢?

      方山子出身于世代功勋之家,理应有官做,假如他能置身官场,到现在已得声名显赫了。他原本家在洛阳,园林宅舍雄伟富丽,可与公侯之家相同了。在河北还有田地,每年可得上千匹的丝帛收入,这些也足以使生活富裕安乐了。然而他都抛开不去享用,偏偏要来到穷僻的山里,这难道不是因为他独有会心之处才会如此的吗?我听说光州、黄州一带有很多奇人异士,常常假装疯颠、衣衫破旧,但是无法见到他们;方山子或许能遇见他们吧。

    参考资料: 1、周先慎.苏轼散文赏析集:巴蜀书社,1994:167-172
宋代的其他诗人
  • 徐俨夫 徐俨夫 徐俨夫(1200-1260),浙江温州平阳县沙岗派人,宗祠鸣山徐氏宗祠,(墓址浙江温州苍南县观美镇桃湖村)。字公望,号桃诸。宋理宗淳祐元年(l241)辛丑科状元。徐俨夫中状元后,曾于淳祐九年(1249)以添差通判绍兴军府除校书郎。十年,授秘书郎。十一年,以秘书郎进官著作佐郎,兼靖惠王府教授。不久,兼刑部郎官,任著作佐郎兼礼部郎官。十二年,任秘书丞,兼职依旧。葬所今观美镇岭脚村山下。徐俨夫为官刚正,不畏权贵。曾因直言忤怒丁大全被罢免,遂杜门不出,潜心学问。景定中(1260—1265),理宗下诏起用,拜为礼部查看更多徐俨夫的诗文
  • 史铸 史铸 史铸,字颜甫,号愚斋,山阴(今浙江绍兴)人。著有《百菊集谱》六卷,补遗一卷,成于理宗淳祐二至十年(一二四二~一二五○)。事见本集卷首自序。生平不详。晚年爱菊。查看更多史铸的诗文
  • 李祁 李祁 李祁(约公元1114年前后在世)字萧远(一作肃远),生卒年不祥,约宋徽宗政和中前后在世。雍丘(今河南杞县)人,少有诗名。宣和间,责监汉阳酒税。与王俊义首建正论。官至尚书郎。《乐府雅词》卷下载其词十四首。李祁的词作语言清俊婉朴,意境超逸。《南歌子》写一片寂寥秋色里词人在岳阳楼上听哀筝,眼前只见江月凄凉,败叶萧萧,更有秋风袅袅,雾雨迷蒙,真是一派悲气弥漫,袭人心扉。查看更多李祁的诗文
  • 郑子玉 郑子玉 郑子玉,字号不详,生卒年不详,大致处于宋朝时期,诗人,代表作宋词《八声甘州》。查看更多郑子玉的诗文
  • 程垓 程垓 「程垓」字正伯,眉山(今属四川)人。苏轼中表程之才(字正辅)之孙。淳熙十三年(1186)游临安,陆游为其所藏山谷帖作跋,未几归蜀。撰有帝王君臣论及时务利害策五十篇。绍熙三年(1192),已五十许,杨万里荐以应贤良方正科。绍熙五年(1194)乡人王称序其词,谓“程正伯以诗词名,乡之人所知也。余顷岁游都下,数见朝士,往往亦称道正伯佳句”。冯煦《蒿庵论词》:“程正伯凄婉绵丽,与草窗所录《绝妙好词》家法相近。”有《书舟词》(一作《书舟雅词》)一卷。查看更多程垓的诗文
  • 刘珙 刘珙 刘珙(1122~1178)字共父,崇安(今福建崇安)人。子羽长子。登进乙科。官资政殿大学士。淳熙二年守。谥忠肃。工书,学颜书鹿脯帖。卒年五十七。生平见《宋史本传》、《朱子文集》。岳麓书院曾在1131年毁于战火,时为湖南安抚使的刘珙“葺学校,访雅儒,思有以振之”,重建岳麓书院。刘珙身为礼官,“秦桧欲追谥其父,召礼官会问。珙不至。桧怒,风言者逐之”。查看更多刘珙的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