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古诗文  初到黄州
  • 自笑平生为口忙,老来事业转荒唐。
    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
    逐客不妨员外置,诗人例作水曹郎。
    只惭无补丝毫事,尚费官家压酒囊。
    参考资料: 1、苏轼 著 曾枣庄 注.苏轼诗文词选译:巴蜀书社 ,1991:44-45 2、张鸣.宋诗选: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205-206
  • 译文
    自己都感到好笑,一生都为谋生糊口到处奔忙,等老了发现这一生的事业很荒唐。
    长江环抱城郭,深知江鱼味美,茂竹漫山遍野,只觉阵阵笋香。
    贬逐的人,当然不妨员外安置,诗人惯例,都要做做水曹郎。
    惭愧的是我劝政事已毫无补益,还要耗费官府岸禄,领取压酒囊。

    注释
    为口忙:语意双关:既指因言事和写诗而获罪,又指为谋生糊口,并呼应下文的“鱼美”和“笋香”的口腹之美。
    郭:外城。
    逐客:贬谪之人,作者自谓。员外:定额以外的官员,苏轼所任的检校官亦属此列,故称。
    水曹郎:隶属水部的郎官。
    尚费官家压酒囊:作者自注:“检校官例折支,多得退酒袋。”压酒囊,压酒滤糟的布袋。宋代官俸一部分用实物来抵数,叫折支。

    参考资料: 1、苏轼 著 曾枣庄 注.苏轼诗文词选译:巴蜀书社 ,1991:44-45 2、张鸣.宋诗选: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205-206
  •   这首诗语言平实清浅,却深刻揭示出苏轼初到黄州时复杂矛盾的心情。

      诗以自嘲口吻开头,此前诗人一直官卑职微,只做过杭州通判,密州、徐州、湖州三州知州,到湖州仅两月便下御史台狱,年轻时的抱负均成泡影,只能说为口腹生计而奔忙。“老来”,诗人当时方四十五岁,这个年龄在古人已算不小了,苏轼作于密州的《江城子》词中便有“老夫聊发少年狂”之句。“事业转荒唐”指“乌台诗案”事,屈沉下僚尚可忍耐,无端的牢狱之灾更使他检点自己的人生态度,“荒唐”二字是对过去的自嘲与否定,却含有几分牢骚。面对逆境,苏轼以平静、旷达的态度对待之。

      初到黄州,正月刚过,又寄居僧舍,却因黄州三面为长江环绕而想到可有鲜美的鱼吃,因黄州多竹而犹如闻到竹笋的香味,把视觉形象立即转化为味觉嗅觉形象,表现出诗人对未来生活的憧憬,紧扣“初到”题意,亦表露了诗人善于自得其乐、随缘自适的人生态度。苏轼这种“能从黄连中嚼出甜味来”的精神是最应令人钦敬的,这种豁达、乐观的精神,使他在黄州的五年政治上的低谷时期(政治上不可能有任何作为),却在创作上达到炉火纯青的境界,《前赤壁赋》、《后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等大批著名词篇均写于这一时期,苏轼成了古代文学家中身处逆境而大有作为的典范,苏轼“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鲁迅语)的高尚思想境界成为后人之表率。

      后四句为作者自嘲,颈联写以祸为福的宽慰心态,用典自况。“为口”而至此,可以说是人生的大不幸了,诗人却以苦为乐,以祸为福,在扫兴的“员外置”前加了一个“不妨”,在倒霉的“水曹郎”前加了一个“例作”,安之若素,自我调侃。其心胸开阔,个性旷达便跃然纸上。尾联写无功受禄的愧怍,质朴自然。身为“员外”,却没能为国家出力办事,而又要白白花费国家的钱银,实在是惭愧。“压酒囊”就是工钱,虽然钱不多,可对于一个“无补丝毫事”的人来说,还要费这工资,确实惭愧。 在就表现了诗人的豁达和自得。

      “诗穷而后工”,“只惭”句有几分无奈,但并不把它作为完全无所作为的理由,政治上不能有所作为,文学上却可以大有作为。黄州成了苏轼一生词与文章创作的顶点,也奠定了他在中国文坛的地位。这首诗一反古代诗人在遭受打击时鸣冤叫屈、叹老嗟卑的惯例,虽自嘲不幸,却又以超旷的胸襟对待,后世诗作唯有鲁迅的一首“运交华盖”与其相似。

    参考资料: 1、张鸣.宋诗选: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205-206 2、何伟安.宋诗选析:安徽文艺出版社,2005:371-372 3、缪钺 等.宋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7:404-405
  •   苏轼1079年(元丰二年)八月十八日被押赴台狱勘问(即“乌台诗案”),十二月二十八日获释出狱,责授检校水部员外郎、黄州团练副使,不得签书公事,令御史台差人转押前去。第二年正月初一离开京师,二月一日至黄州贬所,寓居定惠院,随僧蔬食。此诗作于初抵黄州时。

    参考资料: 1、苏轼 著 曾枣庄 注.苏轼诗文词选译:巴蜀书社 ,1991:44-45 2、张鸣.宋诗选: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205-206
宋代的其他诗人
  • 李重元 李重元 远约1122年(宋徽宗宣和)前后在世,生平不详,工词。《全宋词》收其《忆王孙》词四首,皆是颇具意境的佳作。例如第一首写闺阁愁思:佳人高楼远望,只见连天芳草,千里萋萋,而所思之人更在天涯芳草之外;又听得杜宇声声悲鸣,痛“不忍闻”。暝色渐入庭院,主人公在“雨打梨花”的滴沥声中步归绣阁,但心中愁思无疑比此前更加凝重,全词可谓写得一派愁气弥漫。查看更多李重元的诗文
  • 姜夔 姜夔 姜夔[kuí](1154年—1221年),字尧章,号白石道人,汉族,饶州鄱阳(今江西省鄱阳县)人。南宋文学家、音乐家。其作品素以空灵含蓄著称,姜夔对诗词、散文、书法、音乐,无不精善,是继苏轼之后又一难得的艺术全才。有《白石道人诗集》《白石道人歌曲》《续书谱》《绛帖平》等书传世。查看更多姜夔的诗文
  • 陈偕 陈偕 陈偕是北宋时江苏高邮人,即著名诗人秦观(少游)的同乡。《全宋词》收有陈偕的词三首,其中《八声甘州》一首、《满庭芳》二首,主编唐圭璋先生在作者小传中说“陈偕,号月镜。《词综补遗》(清陶梁辑,道光刊本)卷五以为即见于《淮海集》之广陵人陈偕,偕仍高邮人。”查看更多陈偕的诗文
  • 傅大询 傅大询 傅大询,字公谋,宋朝分宜(今属江西)人。分宜有铃岗,因以自号。与许及之(孝宗淳熙七年知分宜县)同时,许《涉斋集》卷七有《谢傅公谋贺雪》。查看更多傅大询的诗文
  • 应法孙 应法孙 应法孙,字尧成,号芝室。查看更多应法孙的诗文
  • 韦居安 韦居安 韦居安,号梅雕,宋朝诗人,吴兴人。为官期间,广施仁政,减少纳税,深受百姓爱戴。着有《梅磵诗话》。有子韦奇。查看更多韦居安的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