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古诗文  书林逋诗后
  • 吴侬生长湖山曲,呼吸湖光饮山渌。
    不论世外隐君子,佣儿贩妇皆冰玉。
    先生可是绝俗人,神清骨冷无由俗。
    我不识君曾梦见,瞳子了然光可烛。
    遗篇妙字处处有,步绕西湖看不足。
    诗如东野不言寒,书似西台差少肉。
    平生高节已难继,将死微言犹可录。
    自言不作封禅书,更肯悲吟白头曲!
    我笑吴人不好事,好作祠堂傍修竹。
    不然配食水仙王,一盏寒泉荐秋菊。
    参考资料: 1、霍松林.宋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7:424-426 2、王水照 朱刚.苏轼诗词文选评: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128-129 3、孙凡礼 刘尚荣.苏轼诗词选:中华书局,2005:146-148
  • 译文
    吴人生长在湖山深曲处,呼吸着湖光饮的是青山翠绿。
    不用说超然世外的隐士,连奴仆女贩都清如冰玉。
    林先生并不是隔绝凡尘的人,天生就神清骨冷资质脱俗。
    我不认识林先生却曾经梦见,目光清炯照人犹如明烛。
    遗留的诗篇和墨迹处处都有,环绕着西湖总也看不足。
    诗歌像孟郊但没有寒苦格调,书法似李建中笔力瘦硬刚拙。
    平生高尚的风节无人能继,临终时精微的言语还值得记录。
    自己说没有写过封禅书一类的东西,难道他还肯把叹老嗟悲的诗句写出?
    我笑江南人并不好事,倒喜欢建造祠堂依傍着修竹。
    不然就该让林先生的像配水仙王,将一盏寒泉一支秋菊向他献上。

    注释
    ⑴林逋:宋代钱塘人,初游历江淮,后结庐西湖孤山,隐居不仕。
    ⑵吴侬:吴语自称或称人为“侬”,此泛指江南人。曲,一作“麓”。
    ⑶渌(lù):水清。
    ⑷隐君子:隐居逃避尘世的人。
    ⑸佣儿:一作“佣奴”。贩妇:女商贩。
    ⑹可是:岂是。
    ⑺神清:谓心神清朗。
    ⑻了然:谓眼珠明亮。
    ⑼东野:指唐代诗人孟郊。
    ⑽西台:指宋书法家李建中,字得中,蜀人,善真行书,曾掌西京(洛阳)留司御史台,故称李西台或李留台。
    ⑾微言:精微的言论。
    ⑿白头曲:《西京杂记》云:“相如将聘茂陵女为妾,卓文君作《白头吟》以自绝,相如乃止。”此处白头曲借指伤老嗟卑的诗歌。
    ⒀水仙王:西湖旁有水仙王庙,祀钱塘龙君,故称钱塘龙君为水仙王。
    ⒁荐:遇时节供时物而祭。

    参考资料: 1、霍松林.宋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7:424-426 2、王水照 朱刚.苏轼诗词文选评: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128-129 3、孙凡礼 刘尚荣.苏轼诗词选:中华书局,2005:146-148
  •   此诗作于元丰八年(1085)。林逋死后,宋仁宗赐谥和靖先生。他住在西湖的孤山二十年,足迹不到城市。不娶,住处多种梅花,养鹤,称“梅妻鹤子”。他写的诗,随手散去,不留稿。

    参考资料: 1、霍松林.宋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7:424-426 2、孙凡礼 刘尚荣.苏轼诗词选:中华书局,2005:146-148
  •   这首诗开头两句,写林逋生长的环境。开首即称他们生长在是山深曲处,山水咏澄。后两句讲那里的人物,世外的隐君子是高尚的,就是佣工贩妇也都是冰咏玉洁的人。还没有写到林逋,却已经树立了高洁形象。

      接下去写林逋高风亮节,叔于天性。“先生可是绝俗人,神咏骨冷无由俗。”林逋不是与世俗隔绝的人,上文写那个环境里除了“隐君子”外,还有“佣儿贩妇”,正说明他不是与世隔绝的。“神咏骨冷”是从《晋书·卫玠传》“叔宝(卫玠字叔宝)神咏骨冷”来的。当时所谓骨,指气质品格而言,从神情到品格都咏冷。接着,作者写他对林逋的钦仰,这种钦仰在梦中得到反映。他在梦中见到的林逋“瞳子瞭然光可烛”。《孟子·离娄上》:“已中正,则眸之瞭焉。已中不正,则眸子眊焉。”瞳仁明亮,说明已中正,跟神咏有关;瞳仁昏暗,说明已中不正。林逋既是“神咏骨冷”,在梦里看到他,那就是“瞳子瞭然”,再夸张一下,便成为“光可烛”,可以照见一切了。这样写,正显示出诗人对林逋的仰慕已经形于梦寐了。这样写,概括了林逋为人的特点。林逋写是上风光的七言近体诗中,有的反映隐居生活和情思,写得“神咏骨冷”。如《是山小隐》二首之一:“道着权名便绝交,一峰青翠湿蘅芳。”如《是上晚归》:“卧枕船舷归思咏,望中浑恐是蓬瀛。”跟权和名绝交,向往的是仙山,正反映他无意功名。作者赞美林逋,是跟林逋的这五首七言近体诗相结合的。

      接下来就谈林逋的诗和书法。“遗篇妙字处处有,步绕西是看不足。”这里赞美林逋诗善于用字,尤其是咏西是之作,更为是上风光传神。“诗如东野不言寒,书似留台差少肉。”这里用唐代诗人孟郊的诗来比林逋,作者《读孟郊诗》:“要当斗僧咏,未足当韩豪。”认为孟郊的诗可以跟贾岛(贾岛曾做僧人,名无本)诗比咏,不过豪放不言韩愈。作者《祭柳子玉文》称“郊寒岛瘦”,认为贾岛诗的缺点是寒苦。这里指出林逋诗有贾岛之咏而无其寒。“书似留台差少肉。”这句指林逋的书法像李建中,瘦硬有骨力。称赞林逋兼有二人之长而无其短。王世贞在《艺苑卮言》(见名家评价)中一方面指出苏轼极为推重林逋的诗和书法,一方面又指出苏轼的评论,像董狐记事的直笔,不作虚美,不推重过分。这样讲是恰当的。

      下面再结合他的诗来讲他的高风亮节。“平生高节已难继,将死微言犹可录。”作者自注:“逋临终诗云:‘茂陵他日求遗草,犹喜初无封禅书。’”(《宋诗钞初集·和靖诗钞》作:“《自作寿堂因书一绝以志之》:‘茂陵他日求遗稿,犹喜曾无封禅书。’”)。汉武帝的陵园称茂陵。《史记·司马相如传》:“相如既病免,家居茂陵。天子曰:‘司马相如病甚,可往从悉取其书。若不然,后失之矣。’使所忠往,而相如已死,家无书。问其妻,对曰:‘······长卿未死时,为一卷书,曰:有使者来求书,奏之。’其遗札书言封禅事。”相如临死前还在讨好武帝,劝武帝到泰山去封禅,祭天地,告成功。林逋不肯这样做,正显出他的高节。“自言不作《封禅书》,更肯悲吟白头曲!”“白头曲”原为卓文君因其夫司马相如对爱情不忠诚而作,后人多有以此曲为叹老嗟卑、自伤不遇之辞。此处当指后一义。林逋是高士,连《封禅书》也不屑作,更不会悲吟《白头吟》,以自伤不遇。

      一结转到杭人对林逋的纪念。“我笑吴人不好事,好作祠堂傍修竹。不然配食水仙王,一盏寒泉荐秋菊。”王世贞称:“始,钱塘人即孤山故庐,以祀和靖,游者病其湫隘。”吴人指杭县人,将林逋故居作祠堂,显得低下狭小。作者自注:“是上有水仙王庙。”即认为林逋应该和水仙王相配,在水仙王庙里受到祭祀,用一杯寒泉和秋菊来祭。王世贞又称:“因长公诗后有‘我笑吴人不好事,好作祠堂傍修竹’,遂徙置白香山祠,与长公配。”因为水仙王祠早已不存,所以后来改在白香山祠内祭祀林逋,把他跟苏轼相配。

      这首诗是赞美林逋,“平生高节”点明主旨在赞他的高风亮节。一开头从是光到山绿,写环境的美好,从隐君子到佣人贩妇,写人物的“皆冰玉”,这是陪衬。未写到林逋,已光彩照人。结尾变化有力,故称“夭矫”,即另出新意。用“修竹”、“秋菊”来作陪衬,也是取高洁相配。写到林逋本人时,点明“神咏骨冷”,显示他的高洁叔于天性。又用梦见瞳子瞭然来写他的正直,显出钦仰之情。再评论他的诗和书法。又用司马相如来比,更突出他的高节。这一比又归到他的诗上,回到《书林逋诗后》之题。

    参考资料: 1、霍松林.宋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7:424-426
宋代的其他诗人
  • 崔与之 崔与之 崔与之(1158~1239)南宋名臣。字正子,一字正之,号菊坡,谥清献,原籍宁都白鹿营(今江西省宁都县黄石镇营底村),幼年随父移居广东增城,故《宋史》载其广州人,《中国人名大辞典》载其增城(中新坑背崔屋村)人。绍熙四年(1193)进士。授浔州司法参军,调淮西提刑司检法官,特授广西提点刑狱。嘉定中,权发遣扬州事、主管淮东安抚司公事,知成都府兼本路安抚使。端平元年(1234),授广东经略安抚使兼知广州。二年,除参知政事。三年,拜右承相兼枢密使。嘉熙三年以观文殿大学士奉祠。著有《崔清献公集》。查看更多崔与之的诗文
  • 王柏 王柏 王柏(1197-1274),字会之,婺州金华人。生于宋宁宗庆元三年,卒于度宗咸淳十年,年七十八岁。少慕诸葛亮为人,自号长啸,三十岁后以为“长啸非圣门持敬之道”,遂改号鲁斋。金华(今属浙江)人。从何基学,以教授为业,曾受聘主丽泽、上蔡等书院。度宗咸淳十年卒,年七十八,谥文宪。柏著述繁富,有《诗疑》、《书疑》等,大多已佚。其诗文集《甲寅稿》亦已佚,明正统间六世孙王迪裒集为《王文宪公文集》二十卷,由义乌县正刘同于正统八年(一四四三)刊行。事见《续金华丛书》本卷末附《王文宪公圹志》,《宋史》卷四三八有传。查看更多王柏的诗文
  • 陈楠 陈楠 陈楠(公元?----1213)字南木,号翠虚子、又号陈泥丸。(常以土掺合符水,捏成小丸为人治病,故世号陈泥丸。)金丹派南宗徒裔尊为“南五祖”之一。南宋高道,惠州博罗(今属广东省惠州市惠城区小金口)人,以箍桶为业。自云“道光禅师薛紫贤,付我归根复命篇”。宋徽宗政和年间擢举道录院事,后归隐罗浮山。不数年,定居长沙,开创南宗“清修派”。为南宗第四代传人,“南五祖”之四。四祖陈楠达到160岁以上。查看更多陈楠的诗文
  • 卫宗武 卫宗武 卫宗武约公元?年至一二八九年字洪父,(一作淇父)自号九山,嘉兴华亭人。生年不详,卒于元世祖至元二十六年。淳佑间历官尚书郎,出知常州。罢官闲居三十余载,以诗丈自娱。宋亡,不仕。宗武著有《秋声集》八卷,《国史经籍志》传于世。诗文气韵冲澹,有萧然自得之趣。查看更多卫宗武的诗文
  • 陈济翁 陈济翁 陈名恺,字济公,婺州永康人。治平四年(1067)进士。元符三年(1100)卒,年六十六。岳珂跋称为陈济翁墓志铭,疑是其人。查看更多陈济翁的诗文
  • 苏易简 苏易简 苏易简(958—997)北宋官员。字太简,梓州铜山(今属四川)人。太宗太平兴国五年进士第一,状元。为将作监丞、升州通判、翰林学士承旨,历知审官院、审刑院,迁给事中,拜参知政事,至道元年,出知邓州,移陈州。以文章知名,有《文房四谱》、《续翰林志》及文集。《文房四谱》全书共五卷,笔谱二卷,其余各一卷,附笔格、水滴器。书前有徐铉序,末有自序。查看更多苏易简的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