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古诗文  大风留金山两日
  • 塔上一铃独自语,明日颠风当断渡。
    朝来白浪打苍崖,倒射轩窗作飞雨。
    龙骧万斛不敢过,渔舟一叶従掀舞。
    细思城市有底忙,却笑蛟龙为谁怒。
    无事久留童仆怪,此风聊得妻孥忏。
    潜山道人独何事,半夜不眠听粥鼓。
    参考资料: 1、霍松林.宋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7:396-397 2、王水照 朱刚.苏轼诗词文选评: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73-74 3、孙凡礼 刘尚荣.苏轼诗词选:中华书局,2005:98-99
  • 译文
    塔上的一个铃铛在自言自语:“明天有狂风不能渡过江南去。”
    早晨风吹白浪拍击着青色山崖,又从山崖倒射船窗化作点点飞雨。
    高大宽阔的楼船不敢航行,一叶小小的渔舟却任随风浪翻舞。
    细思量奔往湖州又有何事可忙?倒暗笑蛟龙掀起怒涛为了什么缘故。
    无事久留童仆就会责怪,这场大风使妻儿同意我在此地暂住。
    潜山道人独自在做些什么,半夜不睡静静地倾听寺中的木鱼梆鼓。

    注释
    ⑴“塔上”句:《晋书·佛图澄传》:“(石)勒死之年,天静无风,而塔上一铃独鸣。澄谓众曰:‘铃音云:国有大丧,不出今年矣。’既而勒果死。”此处化用其事。
    ⑵颠风:狂风。杜甫《逼侧行赠毕曜》诗:“晓来急雨春风颠。”
    ⑶龙骧(xiāng):晋龙骧将军王濬受命伐吴,造大船,一船可容二千余人,后因以龙骧称大船。万斛(hú):形容船容量极大。古时一斛十斗,南宋末改五斗为一斛。
    ⑷渔舟:一作“鱼艇”。掀舞:翻腾。
    ⑸城市:指前往湖州城。底,什么。
    ⑹怪:责怪。
    ⑺此风:一作“有风”。妻孥(nú):妻子儿女。
    ⑻潜山道人:即释道潜,本名昙潜,号参寥子,赐号妙总大师。与苏轼、秦观友善,常有唱和。苏轼赴湖州任途中,过高邮时与他相会,并与之同行。
    ⑼半夜:一作“夜半”。粥鼓:即粥鱼,僧寺于黎明击木招呼众僧食粥,木像鱼形,故称粥鱼。此处泛指木鱼。

    参考资料: 1、霍松林.宋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7:396-397 2、王水照 朱刚.苏轼诗词文选评: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73-74 3、孙凡礼 刘尚荣.苏轼诗词选:中华书局,2005:98-99
  •   这首诗作于元丰二年(1079)四月,当时苏轼由徐州改知湖州,赴任途中,经过镇江金山时作。

    参考资料: 1、孙凡礼 刘尚荣.苏轼诗词选:中华书局,2005:98-99
  •   这首诗可分为两部分。前六句写“大风”。一二句借佛图澄事言大风将至。佛图澄借铃语来说吉凶,苏轼借铃语来说风兆。第二句是铃语的内容。颠风即狂风,杜甫有“晓来急雨春风颠”句(《逼侧行赠毕曜》)。三至六句写风势。“朝来”应“明日”,写铃语应验,行文扣得很紧。风无形,故借浪以状风大:白浪打着苍崖,又从苍崖倒射于船上轩窗,像雨点般洒在船上。“打”、“射”、“飞”三字,把无形的风写得有声有形,可触可感。“轩窗”已写到船,五六句通过集中写船进一步写风势。大船不敢过,小船任掀舞,通过一大一小,极写风浪的险恶。

      后六句写人,写他们一行因风浪太大被迫“留金山两日”。七八句写他自己的态度:“赶到湖州去也没有什么事,在这里逗留几天也没有什么不好,蛟龙掀起汹涌的怒涛难不倒我。”这是一种随缘自适的态度。九、十句写妻孥童仆的态度。他们想快点到湖州,如果“无事久留”,定会受到责怪,此时是因风而留,他们也就无话可说了。最后两句是写灊山道人的态度。苏轼这次由徐州赴湖州,曾先到南都(商丘)看望弟弟苏辙,然后才南下,“至高邮,见太虚(秦观)、参寥,遂载与俱。”(苏轼《跋秦太虚题名记》)可见这时参寥也在船上。后两句说,尽管风浪正掀打着船舱,参寥却正专心地倾听金山寺的木鱼声。反映了僧人不以风浪为意的镇定态度。

      此诗前半写景,有声有色;后半写人,风趣幽默。“得行固愿留不恶”(《泗州僧伽塔》),全诗正表现了苏轼这种随缘自适、不以风浪为怀的神情。

    参考资料: 1、霍松林.宋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7:396-397
宋代的其他诗人
  • 张嗣初 张嗣初 张嗣初,贞元八年进士。查看更多张嗣初的诗文
  • 陈从古 陈从古 陈从古(一一二二~一一八二),字希颜,一作晞颜,号敦复先生(《诚斋集》卷四四《压波堂赋》),镇江金坛(今犀江苏)人(同上书卷一二七《陈先生(维)墓志铭》)。维子。查看更多陈从古的诗文
  • 曹良史 曹良史 曹良史,约公元一二七零年前后在世]字之守,号梅南,钱塘人。生卒年均不详,约宋度宗咸淳中前后在世。宋亡,不仕。工诗词,与周密游。良史著有咸淳诗,摘梅南诗摘,及镂冰词摘,总名诗词三摘,方同为作序。查看更多曹良史的诗文
  • 蒲宗孟 蒲宗孟 蒲宗孟(1022-1088年),字传正,阆州新井(今四川南部西南)人。仁宗皇祐五年(1053)进士(《郡斋读书志》卷一九《蒲左丞集》),调夔州观察推官。治平年间,发生了水灾和地震。蒲宗孟上书斥责朝中的大臣,后宫和宦官。神宗熙宁元年(1068)召试学士院,为馆阁校勘。六年,进集贤校理(《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四六),同修起居注、知制诰,转翰林学士兼侍读。元丰六年(1083),出知汝州,加资政殿学士,徙亳、扬、杭、郓州。哲宗元祐三年(1088),御史劾在郓为政惨酷,夺职知虢州(同上书卷四二七)。查看更多蒲宗孟的诗文
  • 赵善扛 赵善扛 赵善扛[约公元一一七四年前后在世]字文鼎,号解林居士。有人认为赵善扛里居及生卒年均不详,而中华诗词网介绍说:绍兴十一年(1141)生。曾守蕲州及处州。淳熙年间卒。赵善扛工诗词,所作颇多。花庵词选中录存他的词十四首。查看更多赵善扛的诗文
  • 邵缉 邵缉 南宋诗人、词人。字公序,上元(今江苏南京)人。与邵亢同族(《金陵诗徵》卷五)。徽宗宣和初随父宦寓宣州,四年(一一二二)返乡,李弥逊有文送行(《筠溪集》卷二二《送邵公缉还乡序》)。高宗绍兴中在鄂州,曾献词岳飞,献书朝廷。有《荆溪集》八卷(《宋史·艺文志》),已佚。事见《金佗续编》卷二八。查看更多邵缉的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