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古诗文  赐萧瑀
  • 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
    勇夫安识义,智者必怀仁。
    参考资料: 1、余建忠 .古代名诗词译赏 .昆明市:云南大学出版社,2008年:57-58页 2、宋厚泽.唐诗三百首精读故事(上册).长春市:吉林人民出版社,2003年:2页 3、游光中 黄代夕 .中国古代哲理诗译注 上.成都市:四川大学出版社,1997年:259页
  • 译文
    在狂风中才能看出草的坚韧,在乱世里方能显出忠臣的赤诚之心。
    一勇之夫怎么懂得为公为国为民为社稷的正义的道理,而有智慧的人,必定心中怀有仁爱。

    注释
    萧瑀:字时文,隋朝将领,被李世民俘后归唐,封宋国公。
    疾风:大而急的风。
    劲草:强劲有力的草。
    板荡:动乱之世。
    勇夫:有胆量的人。
    智者:有见识的人。

    参考资料: 1、余建忠 .古代名诗词译赏 .昆明市:云南大学出版社,2008年:57-58页 2、宋厚泽.唐诗三百首精读故事(上册).长春市:吉林人民出版社,2003年:2页 3、游光中 黄代夕 .中国古代哲理诗译注 上.成都市:四川大学出版社,1997年:259页
  •   这首诗极富于哲理。诗的前两句是历来传颂的名句。“疾风知劲草”一语,出自宋·范晔《后汉书·王霸传》。此语原为汉光武帝刘秀赞誉王霸之言。光武谓霸曰:“颍川从我者皆逝,而子独留努力,疾风知劲草。”后世遂用以比喻只有经过危难或战乱的严峻考验,才能识别出谁的意志坚强,谁是忠诚可靠者。作者李世民在此诗中用此赞美萧瑀。次句的“板荡”乃《诗经·大雅》中两篇作品的名称。《板》、《荡》二诗讥刺周厉王无道,败坏政局。后以“板荡”代指政局变乱。在风和日丽的日子里,“劲草”混同于一般的草;在和平安定的环境中,“诚臣”也容易混同于一般的人,其特殊性没有显现出来,因而不易鉴别。只有经过猛烈大风和动乱时局的考验,才能看出什么样的草是强劲的,什么样的人是忠诚的。

      后二句则另换角度,继续盛赞萧瑀。徒有一时之勇的“勇夫”并不懂得真正的“义”,而真正的“智者”必然心怀仁德。这里告诉读者,只有忠诚还是不够的,要智勇双全,才算是有用之才。有勇无谋,莫言义;有智无勇,难施仁。

      这首诗诗意浅显,说理形象,寓意深刻,言简意赅地揭示了“智”、“勇”、“仁”、“义”之间的辩证关系。这不仅对于知人善任具有现实意义,而且,对于读者的自我完善,如何使自己成为智勇双全的有用之才方面,也具有启迪作用。“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二句,如今引用它,比喻只有经过尖锐复杂斗争的考验,才能考查出一个人的真正品质和节操,才能显示出谁是忠贞的强者。

    参考资料: 1、余建忠 .古代名诗词译赏 .昆明市:云南大学出版社,2008年:57-58页 2、孙鑫亭.古今中外哲理诗鉴赏辞典.郑州市:中州古籍出版社,1997年:53页
  •   公元627年,李世民登基,封萧瑀为宰相。但由于萧瑀性情刚直,李世民便把萧瑀改任太子太傅。萧瑀毫无怨言,来到东宫任职,辅导太子十分尽职,李世民对他对太子的教导十分满意,于贞观九年(公元653年),封萧瑀为“特进”,参预政事,并赠此诗给他,还说:“卿之忠直,古人不过。”

    参考资料: 1、黄勤堂.哲理诗选析.合肥市:安徽文艺出版社,1991年:26页 2、任大霖.中国诗词古诗大观 .北京市:少年儿童出版社,1995年:149-150页
唐代的其他诗人
  • 裴諴 裴諴 裴諴,唐朝诗人,闻喜人,晋公度之从子,官历职方郎中、太子中允。诗五首。查看更多裴諴的诗文
  • 马令 马令 宜兴人,其祖马元康世家金陵(今江苏南京),着《南唐书》(撰成于北宋徽宗崇宁四年(1105)),现藏故宫博物院图书馆。查看更多马令的诗文
  • 徐安贞 徐安贞 徐安贞,(698年7月10日–784年8月12日),初名楚璧,字子珍,信安龙丘(今浙江龙游)人。唐朝进士,检校工部尚书,中书侍郎(中书令缺,同宰相职)。尤善五言诗。卒后葬于平江县三墩乡徐家坊,墓今犹存,为岳阳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查看更多徐安贞的诗文
  • 邓倚 邓倚 德宗贞元间进士。曾与焦郁、裴澄同时应进士试。《全唐诗》收其省试诗《春云》1首。事迹据《文苑英华》卷一八一收三人诗考知。《柳宗元集》卷一〇《邓君墓志》载邓某曾祖邓倚,南阳(今属河南)人,曾官建州浦城令,约于玄宗初年在世,应为另一人。查看更多邓倚的诗文
  • 张巡 张巡 张巡(708年—757年11月24日),字巡,蒲州河东(今山西永济)人。(《新唐书》本传载为邓州南阳)。唐代中期名臣。唐玄宗开元末年,张巡中进士,历任太子通事舍人、清河县令、真源县令。安史之乱时,起兵守雍丘,抵抗叛军。至德二载(757年),安庆绪派部将尹子琦率军十三万南侵江淮屏障睢阳,张巡与许远等数千人,在内无粮草、外无援兵的情况下死守睢阳,前后交战四百馀次,使叛军损失惨重,有效阻遏了叛军南犯之势,遮蔽了江淮地区,保障了唐朝东南的安全。终因粮草耗尽、士卒死伤殆尽而被俘遇害。后获赠扬州大都督、邓国公。唐宣宗查看更多张巡的诗文
  • 薛曜 薛曜 薛曜(?-704年),字异华,蒲州汾阴(今山西万荣县)人。唐朝大臣,中书令薛元超长子。世为儒雅之家,以文学知名,尚城阳公主。附会张易之,官至正谏大夫。著有《三教珠英》,文集二十卷,《全唐诗》收录五首。工于书法,成为瘦金体之祖。查看更多薛曜的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