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中国  夏商周历史

揭秘:商纣王自焚的真正内幕

编辑:天下发布时间:2022-02-03 23:10:55

三千多年前的华夏大地,战火纷飞,社会动荡,江山易主,政权更迭。对于殷商而言,随着牧野之战的失败,末代君王商纣帝辛以一把烈火,宣告了一个朝代的终结。取而代之的西周接纳了商的土地和奴隶,成为中华大地新的主人。

然而,历史的滚滚车轮一往直前,数千年后,一切都已如过眼云烟。无论是胜利的号角还是失败的哀号,都已淹没在历史的长河中,成为一粒落定的尘埃。三千年的漫长岁月,无论殷商还是西周都已经成为尘封的历史,远离了人们的生活和视线。

然而,同样发生在这一时期的一个历史空白,不仅没有随着漫长岁月而被人忽略,反而是一直吸引着众多史学名家纷纷猜想。但是由于年代久远,相关资料残缺不全,至今没有一个可以令世人都信用的答案,于是就有了这个在当今依然是无人知晓的未解之谜,这个谜就是在殷商灭亡后,勤王未果的攸侯喜以及跟随他的十五万官兵消逝在史书和记载之间,去向无踪,无迹可探。

十五万殷商军队去哪了_商纣王为什么自焚

要知道,十几万人突然人间蒸发,不可能不引起惊世的效果,但是为什么在中国史书再也没有明确记载。于是一场关于以攸侯喜为首的十五万的大军,究竟在一夜之间去往何方的讨论从未间断。近年来,由于中外考古学界的相关发现,关于这十五万的殷人的去向再次成为了史学关注的热点。

就目前现在流行的观点来看,相对而言有一定依据和可能性的,主要有以下几种:首先是东渡说,就是“殷人东渡”十五万大军东渡太平洋,到达了南美洲,是印第安人的先祖。其次是宋国说,十五万人,在宋公微子封地转军为民,过起百姓生活。

再次是洛阳说,也就是中国最早的商人,即十五万人在牧野战役后,回到河南洛阳界,由于没有生产资料,开始从事商业,成为中国“商人”的先驱。第四种是朝鲜说,即这些人在东征之路上,归顺箕子,从此生根于箕子的朝鲜封地,成为了高丽人的祖先。

最后还有一种就是灭亡说,其实在周灭商之后,即这十几万大军也在之后被逐渐消灭,已经于世无存了。对于上述观点,各有各的依据,专家学者莫衷一是。在对当时的历史背景进行全方面的分析后,可以得出一个更为科学的结论,那就是,从当时及随后的政治形势、国家政策、科技水平和相关资料记载的来看,所谓的“十五万”殷人既未东渡,也没有被灭族,而是“化整为零”,散落在以殷商贵族封地为主的茫茫大地上,融入了悠悠华夏的芸芸众生中。

为什么说十五万人散落在殷商贵族封地更有可信性,这个说法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首先,可以从攸侯喜的身份看出端倪。攸侯喜这三个字,并不是一个简单的人名,而是代表着三层意思,攸,是代表商王武丁之子——子攸。侯,是子攸及其后代的身份地位,诸侯。

这个子攸在商代诸侯封地就被叫做——攸侯国,它主要存在在淮夷一带,商代末年在对防范东夷入侵方面有着重要的军事意义。“喜”是攸侯国子攸的后人,与当时的皇帝商王帝辛同为商代开国之主武丁的后人。

攸侯喜就是名为喜的商纣王时的末代攸侯,多年来一直在纣王身边。所以说攸侯喜也是属于殷商贵族,与后来周王封的所有商代贵族是同宗一脉,所以率队回归后,见帝辛已去,对于宗族观念十分看重的商周时期,攸侯喜选择依附于其他宗亲具有最大的可能性。


再者,从十五万大军的行进方向上看,回归河南一代的可能性也更大。武王伐纣之时,攸侯喜正率领十万大军在远征东夷,也就是现在的江淮一带,西周大军发兵朝歌后,攸侯喜率领十万商军和五万俘虏回转朝歌,全力勤王。但是未及赶到,帝辛自焚于鹿台之上。

此时攸侯喜的大军必然已在回归路途之上,而在接到相关信息之后的攸侯喜所部的十五万大军应该就在河南一带,应该是在宋公微子封地附近,就地而化的可能性更大。再者,攸侯喜所率的十五万之众,这一数字是否真实可信,据相关史料记载,攸侯喜是率领十万大军东征的,经过激烈战争而俘虏敌人五万,在这种情形之下,十万大军毫发无伤的可能性几乎不存在,定然已经损失过去。

再说那五万俘虏,在商朝灭亡之后,是否依然臣服于攸侯喜,也是未知之数。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回师勤王的攸侯喜所率部队应该已经没有十五万之众,而且部队构成十分混杂,所在在商代灭亡之后,这些部队十分可能已经就地解散,各奔前程,而对于攸侯喜所率的亲卫部队来说,应该会随着攸侯喜一道并入了宋公的封地。

十五万殷商军队去哪了_商纣王为什么自焚

再说,为何史书对于这部分人的去向没有记载,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有两点,其一,后来秦始皇的焚书坑儒,而使大量史册付之一炬,关于这个事件的记载极有可能也在其中,所以后世看来也就成为了空白。还有一种可能性,那就是当时的周代也刚刚建立。

对于历史记载不够重视,而且经过牧野之战以后,西周的战事并没有停止,在这种情况下,没有及时记载的可能性很大,而后来,随着这些人的“分崩离析”,不再掀起什么波澜,根本没有引起西周史官的注意,而成为了被历史忽略的一笔。

试想一下,如果这十五万大军在一夜之间消失不见,那必然就要引起史官的注意了,必须会在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所以说,这些人应该是“悄然”的消失在了朝廷的视线。正是基于这样的原因,可以认定殷人应该是散落在中原大地,至于人们传言的玄之又玄的殷人东渡,应该说可能性不大:首先,牧野之战西周只有四万多人的兵力,如果真有十五万大军,根本没必要逃走,所以理由是不成立的。

再者,当时的科技水平,根本不可能造出跨洋的大船,如果依靠竹筏过大洋,那成功的几率似乎太低,而且如果真有这种可能性,那何以要在两千多年后,中国的造船技术才能支持郑和下西洋。所以说,无论从哪一点上来说,殷人远走南美,确属无稽之谈。

纣王自焚的故事

周文王在一次战斗中生了病,带着未能实现灭亡商朝的遗憾就死去了。他的儿子姬发继承了王位;就是后来的周武王。他继续拜姜太公为军师,并用自己的弟弟周公旦等为辅傻。君臣同心协力,上下齐心。抱定了有朝一日灭商复仇的决心。

周武王即位的时候,商朝已经很腐败了。商纣王终日寻欢做乐。荒淫无度。他为建造宫苑。花了七年时间,在首都朝歌,(今河南淇县)建了一座占地方圆三里、高达千尺的鹿台。鹿台上巍峨的楼观、精致的亭阁,比夏桀的瑶台还要壮观。他还特别喜欢吃肉喝酒。

便学着当年夏桀的样子,在宫院中挖了个大池子,里面灌满了酒,称做 "酒池",据说酒装满后可以行船;又在池边的林木上挂上肉块,称做“肉林”。纣王和王公贵族们在 "酒池"、"肉林"中尽情享受。对广大百姓。却实行残酷而暴虐的镇压,稍有反抗便施之以酷刑,百姓们的生活真是生不如死!商纣王这样荒淫残暴,很多正直的大臣都规劝他。

有个大臣叫梅伯,担心商王朝如果这样下去会有亡国之祸,就向商纣王忠言进柬。然而,商纣王不但听不进去,还把梅伯施于炮烙酷刑。纣王的叔父比干也好言劝说,纣王却说;"我听别人说你是个圣人,长着一颗玲拢心。今天我要把你的心挖出来,看个明白!"只因几句忠言,比干落得个被剖腹挖心的悲惨结局。这样一来,谁也不愿惹火烧身,再去对他进行规劝了。

纣王把商朝的天下搞得乌七八糟,眼看就要崩溃了。这时候,周武王和姜太公已经率领大军来到了黄河南岸的孟津(今河南孟津县东北)。消息传开,邻近部族首领们也纷纷前来参战,据说有八百路诸侯之多。武王面对滔滔的黄河,对周军将士和各部族的首领们说道:"我们周国接受上天的使命,从先王起就致力于顺天灭商,拯救万民。

先王不幸早逝,归天前将重任托付于我。你们要全力助我,上顺天意,下合民心。我们一起来完成这伟大的功业!"说罢下令渡河,只见人人奋勇,个个争先,千舟齐发,不一会儿使到了对岸。不料周军刚渡过河,武王又下令退了回来。这一来,不仅那些前来助战的各路诸侯觉得奇怪,就连周军武士们也闹不清,不知出了什么事。


原来,这武王别有计较。他想:"商国内部虽然腐败,但到底是有一定实力的。真打起仗来,只靠周军难以取胜。"他今天率兵来到孟津,一是避行一次渡河演习,查看一下周军备战的情况;二是借此机会,观察一下众诸候国的态度,是否真的与周联盟伐约。

他看到周军今天令行禁止,避退有序,而前来助战的诸侯国首领们,有的带来了参战的队伍,有的只是来看看风向而已。周武王认为,伐纣之事还不到出兵的时间。回去后,周武王一方面扩充军队,积极备战,另一方面又派出侦察人员,去探听情况。

周武王出兵渡河的消息让纣王大吃二惊,慌乱过后,正准备派军队迎战,又听报告说周军不战自退,于是以为周武王怯战退缩,不敢与他抗衡,就放松了警惕,继续过着那荒淫靡烂的日子。过了一段时间,周国派出的侦察人员相继回来,把侦察到的情况报告给武王。周武王看到出兵条件基本成熟,决定迸攻商国。

十五万殷商军队去哪了_商纣王为什么自焚

第二年春天,周武王出动了三百辆兵车、三千名勇猛的先锋,四万五千名士兵,又召集各诸侯国和小部落的支援队伍,浩浩荡荡地从孟津向商朝的首都朝歌出发。这支讨伐大军所向无敌,一路上没有遇到多大的抵抗,就到了牧野(今河南汲县北),离朝歌只有七十里路程。

在牧野,周武王召集部队,立起讨纣大旗。他站在高高的王车上,当众誓师大声说道:"尊敬的友邦国君、诸位官员和所有远征的将士们,暴君纣王败坏朝政,杀害忠臣,茶毒百姓。天怒人怨。现在,我遵照上天的意志来讨伐商纣了。所有参战的将士们,拿起你们的武器。奋勇作战吧!你们要勇猛向前,我们是正义之师,是任何敌人也不能战胜的!勇敢的将士们,在这场战斗中建立你们的功勋吧!"誓师完毕,就挥动旗帜,发出命令,千军万马开始了进攻。

这时候,商纣王正带着他的宠妃和一帮大臣,在鹿台上醉生梦死,吃喝玩乐,丝毫没有准备。手下的人把周军进攻的消息报告纣王,他这才着忙。召集大臣们商量如何应战。商朝的军队当时正在东南地区对付少数民族,即便调动回来也远水不解近渴。约王只好下令抱大批奴隶和俘虏编入军队。号称七十万人,极为仓促地向牧野避发。

与周军对阵,于是爆发了历史上著名的牧野之战。牧野之战是我国古代史上规模空前的一场大战。虽然在军队数量上。周武王的讨伐大军远远少于商纣王的部队,可是论士气,周武王的伐纣大军同仇敌忾;论战斗力,周武王的伐纣大军训练有素。这就不是封王的乌合之众所能比拟的了。

大战开始了。周军的先锋队象下山猛虎,冲向商军。惨烈的战斗一触即发。就在这紧要关头,商军前排的兵士们突然掉转矛头。朝后排冲去。原来这些都是被强征的奴隶和俘虏。他们早就恨透了殷纣王,根本不愿为他作战。商军前排倒戈,队伍顿时大乱溃不成军。

商纣王本以为人多势众,周武王哪是自己的对手:所"满以为稳操胜券。突然传报商军大败,周军正 朝歌攻来。商纣王闻讯大惊,知道自己的末日到了,可他临死还不肯放弃他的财宝,于是命人将宫里的珍宝全部搬到鹿台上。自己用菱罗缠身,躺在珍宝中,点火自焚而死,结束了他罪恶的一生。

周武王带着伐纣大军冲进了朝歌。朝歌的老百姓都来到了外面,迎接和慰劳周武王的军队。周武王一进城,百姓齐声欢呼,感谢他从商纣王的暴政下解救了他们。武王来到鹿台,不禁大吃一惊。鹿台上的亭台楼谢已成一片焦土,没烧烬的宫梁殿柱还冒着缕缕青烟。武王便下令士兵们寻找纣王的下落。

不一会儿,武士们果然发现在灰烬里有一具尸体。那尸体倒在许多珠宝玉器堆中,相貌还依稀可辨,正是罪大恶极的商纣。武王怒不可遏,朝着商约的尸体连射三箭,然后命令士兵将纣王头颅砍下,号令在大旗杆顶上。

周武王庄严地宣告伐纤战争胜利结束,商朝已经灭亡。他建立了周朝,自称为天子,定都于镐,得到各诸侯国的拥戴。周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三个奴隶制国家,在周朝,社会生产力又有了很大发展,是奴隶制社会最兴盛的时代。

本文标签 商纣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