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籍是什么意思
检籍是南朝宋、齐时期大规模的户籍清查。东晋南朝大量编户,平民不堪政府沉重的赋役剥削,被迫在户籍黄册上弄巧,或虚报年龄,假称疾病;或增损籍状,冒充士族,以获取士族才享有的政治经济特权。
从宋孝建元年(公元454)开始,为了保证赋役对象,进行大规模的户籍清查。其原则是尊重真正符合规定条件的士族,清除在户籍上为父祖添注爵位以假冒士族者,查实逃亡、隐籍、托庇、称疾的人户,根据人户现状审定户籍。
晋、宋以降,由于户籍登记多作伪失实,如窃注爵位,虚报岁数,身强而称疾,人在而托死,增损三状,贸袭万端,或因户存之文书已绝,已严重影响了国家的赋役收入。
南朝宋孝建元年(454年)始行检籍。指南齐时别置版籍官,又置令史,限每人每日须捡出数巧,查实逃隐、称疾、诈冒士族者,其该从原有籍状,此称为“却籍”;而被定为却籍者悉充远戌。但由于官吏舞弊,以致应却而不却,不却却反却,由是民怨四起,或逃亡避罪。
永明三年(485年),就有富阳人唐寓之率众反检籍。永明八年(490年),停检籍,并以宋末所注之籍为正。
南朝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复杂得很。士族享有许多特权,不交租,不纳税,不服役,还可以合法地占有佃客,半合法地招集部曲。庶族要交租服役,作为一个阶层来说,即使在齐朝,政治上所受到的待遇,和高门也不能比。
例如:寒门免官,还免不了要挨一百大板。就整个南朝来说,失掉了往日显赫声势的高门,害怕这颓势急转直下,顽固地想维持长期形成的优越地位;寒门呢,却千方百计,不断地挤到士族的行列中去。
皇帝和这两个阶层的愿望,都有些矛盾。南朝统治阶级内部一起一伏的斗争,便是这样引来的,“检籍”正是这种斗争的表现。
南朝统治阶级内部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便是庶族中的富人采取各种手段挤到士族的行列中去。因此,南朝历史中,就有了所谓的“检籍”。“检籍”是检查户籍的简称。
南朝的户口籍,用黄纸书写,叫做“黄籍”。一家一户,人口多少,祖上做过什么官,任过什么职,有过什么军功,和哪些人家结过亲,是僧还是道,如此等等,都被详细记载在“黄籍”上。“黄籍”是政府区别士族和庶族的根据,也是剥削民众的根据。士族和有军功的人,不负担国家的赋役,和尚道士也被免除了赋役的负担。
后来沈攸之在荆州起兵和萧道成作对,据说也因把徭役加在士族身上失掉了“民心”,沈攸之失败,后任刺史到了荆州,一天当中,便遣散了服役的士人三千齐高帝萧道成对“检籍”工作,十分重视,即位的第二年(480年),便指派虞玩之主持这个工作,对“黄籍”进行清查。
武帝时设立“检籍”的专门机构,建立专门的“检籍”工作制度;清查出来的冒牌士族,被罚到边远地方去作戍卒。
485年,三吴地区(现在江苏南部、浙江东部,当时最富庶的地方)的富人,一时结集了三万多,在唐寓之领导下,发动了一场反对“检籍”的武装叛乱。
乱事很快地被压平了,但“检籍”工作也随着缓和下来。过了5年(490年),齐武帝又下了一道命令,宣布恢复宋朝末年的户籍,被罚到边疆去成守的人,也得到赦免,回了本乡。
显然,皇帝不愿意在“检籍”的风波中淹没自己。但是,这并不是说,朝廷和庶族富人的斗争已经停止。梁、陈两朝皇帝的留心“谱学”,梁武帝整理百家士族和东南士族的“谱系”,依然是防止庶族富人冒名士族的斗争的继续。冒牌士族一天一天增加,普通老百姓的负担便一天一天加重,南朝政权的不稳定,从这里也可以得到一种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