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与亚洲各国的关系
北宋时期对外关系在唐朝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在东亚地区同朝鲜和日本关系交流密切,东南地区同越南和印尼也加强了联系。
宋朝的外交同时也影响到了西亚、印度次大陆、波斯湾和阿拉伯半岛,甚至达到非洲的索马里。
朝鲜
两宋时期,统治朝鲜半岛的是王氏高丽(918年~1392年)。北宋统一后,两国关系密切。高丽曾屡次向北宋馈赠良马、兵器、弓矢、金器、铜器、大布、人参、硫磺及药材等等,还多次派遣留学生来中国学习文化和技术。宋朝也厚待高丽来使,并派使臣去高丽报聘。
1123年(宣和五年)出使高丽的徐兢,受到高丽政府的隆重接待。他回国后,根据自己的经历、调查和访问所得,写成《宣和奉使高丽图经》四十卷。北宋政府还多次向朝鲜赠送礼服、乐器、银器、漆器、锦、绢、茶、酒、象牙及钱币等等,还屡次派太医到朝鲜传授医术。
两国间的大批贸易,起初是由双方官府通过朝贡和特赐的方式进行的,后来民间交易也渐渐频繁起来。
两宋时,每逢春末夏初,山东、两浙、福建沿海的港口,特别是明州,港岸边便挤满了由高丽来的船只;到夏秋之间的南风季节,高丽由贞州到开京的水道上,也不断地行驶着从中国各个港口来的商船。
两宋时期,到中国求法和留学的高丽僧人非常多,他们受到中国有关方面的礼遇和照顾,在两国文化交流上,起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在中国的影响下,朝鲜很快学会了雕板印刷技术。
两宋时期出现的活字印刷术,大约在13世纪初传入朝鲜,朝鲜人改铸成铜活字。后来,这种新兴的印刷术被朝鲜政府所采用,为称誉于世的李氏朝鲜铜活字打下了基础。
日本
在宋代,中日交往相当密切,明州一直是双方交通的门户。
当时从日本输入的货物,主要是木材、黄金、硫磺、水银、砂金和各种手工艺品。中国黄金的价格比日本高,因此日本的黄金大量输入中国。黄金的大量输入,有利于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
日本制造的宝刀和纸扇,素负盛名,输入后深得宋代士大夫的喜爱。输住日本的商品,主要是瓷器、丝绸、香料、药材、书籍、文具以及铜钱等。
北宋初和神宗时,准许铜钱出口。特别是日本镰仓时期(1185年~1333年),商业发达,而其国内币制紊乱,铜钱质量低劣,所以对中国钱币需求十分迫切。南宋理宗时,日本政府一次就从中国运去铜钱十万贯。据不完全统计,日本全国28处出土的中国铜钱,自唐至明共为55.3万余枚,其中北宋钱占82.4%。
至于书籍,也不断传入日本。如北宋太宗时,中国的雕版印本《大藏经》等大型书籍,由日本僧人乘中国商船带归,藏于京都法成寺。雕板书的大批输出,对日本的印刷事业,也影响颇大。
在文化交流方面,两国僧徒的频繁往返也起了重要作用。日本名僧荣西,曾于1168年和1187年两次来中国,他不仅把禅宗输入日本,还将茶种带回日本,并著《吃茶养生记》二卷,对茶叶在日本的传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越南
两宋时期,越南存在了几个王朝,有时称安南,有时称大越。他们都和宋朝保持了密切的交往。
宋代输入占城的商品有草席、凉伞、绢扇、漆器、瓷器及铅锡等,越南人使用的纸和笔,也是由宋朝输入的。而越南的木棉(棉花)、占城稻等,同样受到宋朝的欢迎。
在文化交流方面,中国的文字对越南有很深的影响,越南曾长期使用汉字。在13、14世纪之交,越南人创造了自己的文字,称为“字喃”。“字喃”是以汉字为素材,运用形声、会意、假借等造字方式来表达越南语言。此外,中国的医药对越南也产生很大影响。
印尼
两宋时期,中国和印尼的交往非常密切。成书于1225年(宝庆元年)赵汝适的《诸蕃志》,对于来中国贸易的东南亚国家和地区有相当详细的记载,在这本书中所提到的新拖(在爪哇西部)、苏吉丹(在中爪哇)、三佛齐等,都在今印尼境内。中国输出的商品,主要是丝织品、茶叶、瓷器、铁器和农具等。对方主要输出的商品是沉檀香、茴香、犀角、象牙、珍珠、水晶等。
此外,两宋时期,中国和亚洲南部的柬埔寨、缅甸和印度等国,也都有密切的经济和文化交流。
西亚
两宋时期,中国和西亚地区的关系有进一步的发展。
当时中国贩运到阿拉伯地区的货物,主要有丝织品、瓷器、纸和麝香。中国的广州、泉州、扬州,则是阿拉伯商人频繁往来的地方,他们通常贩运香料、药材、犀角、珠宝到中国,再收购丝绸、瓷器等商品。
当时在广州、泉州城内,还居住着许多阿拉伯富商。阿拉伯人把阿拉伯文化,如天文、历法、医学等介绍到中国,又把中国文化传播到西方。
中国的造纸术、炼丹术、火药、指南针等,就是由他们先后传播到非洲和欧洲,对西方文化的发展起了很大的作用。
-
上一篇: 北宋和吐蕃的关系
-
下一篇: 北宋重文抑武的具体措施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