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的励志故事
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他于1060年前后上书,提出变法策略,推行富国强兵的政策,主张抑制官僚地主的兼并,强化统治力量。1069年(神宗熙宁二年),王安石出任参知政事,开始依靠宋神宗实行变法改革。因遭到保守派的反对,新法遭到阻碍。他不久退居江宁(今江苏南京),1086年辞世。死后谥为文,赠太师,后追封为舒王。
王安石的父亲王益曾任临江(江西清江)军判官。王安石小的时候觉得自己很聪明,不用功学习,总是跟在一群纨绔子弟后面东游西逛。他不想效法古代的圣人,凭自己的本事干一番大事业,而是一心舞文弄墨,妄图凭自己的诗赋文章当官,混日子过。
1038年,王安石随父亲来到江宁府(今南京市)。17岁的他开始思考人生的意义。一日,他在江边望着滚滚东去的长江水,忽然领悟到:时光飞逝,人生短暂,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自此,王安石谢绝婚丧庆吊之类的宴请,与混日子的纨绔子弟断绝往来,闭门苦读,决心成为能够治理国家、平定天下的杰出人才。
他不仅钻研儒家经典著作,而且尽力突破先儒的条条框框,用自己的大脑去思考、去理解。他在广泛阅读诸子百家之书的同时,还涉猎《难经》《本草》等医书以及各种小说,以扩大知识面。
天道酬勤。青年王安石很快积累了渊博的学识,表现出深厚的文学修养,但他没有忘记向社会大众学习。他随父亲在江西的几个郡县辗转逗留,并先后到过江宁、扬州、韶州(广东韶关)以及汴京(开封),逐步养成了观察、思考社会问题的好习惯。
王安石能够放下架子向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农夫、女工询问有关耕作、纺织方面的问题,以验证自己所学的知识。由于经常到民间接触老百姓的实际生活,王安石对古代典籍理解得深而且透,对现实社会问题的体认远远超出一般的官僚子弟。
1042年,王安石考中进士,而且名列前茅。见他金榜题名,家乡的一位老秀才拜在他的门下,求他指导一下自己的诗文。王安石为人爽快,也不推辞,慨然允诺,说:“你把最近的诗拿过来让我看看,帮你推敲一下到底是哪里不通,然后互相切磋一下。”老秀才千恩万谢。没过几天,他托人把自己新近写的一首诗送给王安石看,诗中道:“彩蝶双起舞,蝉虫树上鸣。明月当空叫,黄犬卧花心。”
王安石看了第一、第二句,点头默许,觉得此人还有些功底;当看到第三、第四句,便禁不住嗤笑起来。他自言自语地说:“难怪这位仁兄多年不第,怎么连起码的生活常识都不懂,真是愚蠢至极。”于是,他顺手提笔把诗的后两句改成:“明月当空照,黄犬卧花荫。”
不久,王安石闲着没事,便到各地去游山逛景。这一天,他来到潮州。傍晚时分,明月当空,花香扑鼻,风清宜人。王安石便兴致勃勃地来到寓所的后花园中赏月小酌。没多久,来了一位老人。老人鹤发童颜,精神矍铄。王安石见了老者,便想邀他一起赏月饮酒,同时聊一聊当地的风土人情。
老人却告诉他:“老朽实在没有空闲奉陪,我得抓紧时间看护花木。”原来老人是这里的花匠,今天晚上是专门来捉黄犬虫的。王安石一听,感觉稀奇,就问到底是犬是虫。老人说,这是一种虫,到了晚上,它就在花心里睡觉,专门啃噬花蕊。说着,老人顺手捉来一条交给王安石。他仔细端详了一下这种虫子,见它通体黄色,身上毛茸茸的,还真有几分像卧在地上的黄犬。
正当王安石借着皎洁的月光看那条黄犬虫时,忽然听到空中传来一阵阵清脆的鸟鸣,声音极其婉转悦耳。他感到奇怪,一般的鸟都是在清晨叫,晚上就都休息了,即便是在晚上叫,也是因为遇到敌害,而且叫声中透着惊恐,而这种鸟在晚上却叫得这么自在。他就问老花匠是什么鸟。老花匠说:“这是本地一种极其稀罕的鸟儿,常在晚上鸣叫,叫声清脆嘹亮,明月当空时,叫得更欢,所以当地人叫它明月鸟。”
听了老花匠的话,王安石觉得真是世界之大无奇不有。有叫黄犬的虫子,还有明月当空时欢叫的鸟儿。忽然,他想起了老秀才的那两句诗,这才意识到,不久前乱改那位秀才的“明月诗”,完全是由于自己无知酿成的错。他感到十分内疚。为此,他专程拜访了那位秀才,表示了歉意。以后,凡是自己拿不准的事,他再也不敢妄自定夺了。
-
上一篇: 成吉思汗能够横扫欧亚的原因
-
下一篇: 苏轼成才的故事和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