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中国  隋唐历史
全部 上古历史 夏商周历史 秦汉历史 三国两晋历史 南北朝历史 五代十国历史 隋唐历史 宋元历史 辽金历史 明朝历史 清朝历史 近代史 现代史

资讯搜索

最新文章

  • 隋朝推行大索貌阅的作用及影响
    隋朝推行大索貌阅的作用及影响

    “大索貌阅”是隋朝推行的一系列政治经济改革中一项用以整顿户籍和赋役的措施。隋初,农民隐漏户口、诈老诈小的现象极为严重,直接影响到国家财政收入和对劳动力的控制。为了查实应纳税和负担徭役的人口,隋文帝于开皇五年(585年)下令州县官吏“大索貌阅...

    2022-02-04
  • 科举制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科举制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科举制度是中国及受中国影响的周边国家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科举制的首创时间史学界存在争议,有汉朝、隋朝、唐朝多种说法。部分历史学家以隋朝有分科举人与进士科为由认为科举制开始于隋朝。部分历史学家考证证明科举制开始于汉朝,证明汉朝不仅有分科举...

    2022-02-04
  • 御史台的由来和历史发展
    御史台的由来和历史发展

    御史台,中国古代官署名。东汉至元朝设置的中央监察机构。秦汉以御史负责监察事务。御史所居官署称御史府,又称宪台。南朝梁陈、北魏魏齐时,称御史台。隋唐五代宋金元历代沿置。是中央行政监察机关,也是中央司法机关之一,负责纠察、弹劾官员、肃正纲纪。中...

    唐朝 2022-02-04
  • 踏白军的由来
    踏白军的由来

    我国唐宋时期的侦察兵叫“踏白”,担任侦察的部队叫“踏白军”。古汉语“踏”,即检踏,是勘察、搜查的意思。白,是薄的假借字,白与薄声音相近可通假。现在吴方言区内的某些地方仍白、薄同音。而薄的意思是“草木丛生,交织,不可进入”。因草木茂密,敌人容...

    2022-02-04
  • 大兴善寺的历史沿革
    大兴善寺的历史沿革

    大兴善寺,“佛教八宗”之一“密宗”祖庭,是隋唐皇家寺院,帝都长安三大译经场之一,位于长安城东靖善坊内(今西安市小寨兴善寺西街)。《长安志》卷七载:“寺殿崇广,为京城之最。”大兴善寺始建于晋武帝泰始二年(226年),原名“遵善寺”,已1700...

    2022-02-04
  • 隋朝的人口统计数量
    隋朝的人口统计数量

    隋文帝开皇九年(589年)灭陈前,户数650万,口数33579000,户数出自《隋书·卷四十二》,口数出自王育民版《中国人口史》隋文帝开皇九年(589年)灭陈后,户数710万,口数36678600,数据出自王育民版《中国人口史》隋文帝开皇十...

    2022-02-04
  • 隋炀帝迁都迁到了哪里
    隋炀帝迁都迁到了哪里

    大业元年(605年),隋炀帝继位,决定营建并迁都洛阳。遂诏尚书令杨素、纳言杨达、将作大匠宇文恺营建东京洛阳。洛阳宫城(紫微城)建成后,同年下诏迁都洛阳,新的洛阳城有宫城、皇城和外郭城,以洛阳为中心,修建了贯通南北的隋唐大运河。隋炀帝营建的洛...

    2022-02-04
  • 隋朝新建的国都在哪
    隋朝新建的国都在哪

    大兴城是始建于隋朝开皇元年(581年),是隋朝国都。直到605年隋炀帝迁都洛阳,大兴城反为陪都。唐朝建立后,易名为长安城,属京兆府长安县、万年县,亦是当时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城市。外国文献上称为胡姆丹。隋代的大兴城人口在隋文帝开皇之治时为25万...

    大兴城 2022-02-04
  • 隋朝兴建大运河
    隋朝兴建大运河

    大业元年至六年(605年至610年),隋炀帝动用百万百姓,疏浚之前众多王朝开凿留下的河道,修了隋唐大运河。此后,唐、北宋长期开凿、疏浚、整修隋唐大运河,使得隋唐大运河可以继续使用。隋唐大运河跨越地球10多个纬度,纵贯在中国最富饶的华北平原和...

    2022-02-04
  • 隋朝的商业经济发展
    隋朝的商业经济发展

    长安不仅是全国政治经济中心,也是国际上的大都会。长安有都会、利人两市像这样规模宏大、商业繁华的都市,在当时的世界上是罕见的。商业的发达,可以从商业城市的繁荣上得到反映。当时最大的都市是东西二京。西京长安有东西二市,东市名都会,西市名利人。《...

    长安 2022-02-04
  • 隋朝的手工业经济发展
    隋朝的手工业经济发展

    隋代是中国瓷器生产技术的重要发展阶段。其突出的表现是,在河南安阳、陕西西安的墓葬中出土了一批白釉瓷。沼帔白瓷,胎质坚硬,色泽晶莹,造型生动美观,这是中国较早出现的白瓷。隋代青釉瓷器的生产则更广泛,在河北、河南、陕西、安徽以及江南各地皆有青瓷...

    2022-02-04
  • 隋朝的农业经济发展
    隋朝的农业经济发展

    隋朝推行均田制,整顿户籍。实行了“大索貌阅法”要求官吏经常检查人口,根据相貌来检查户口,使编户大增。和实行“输籍定样”在第一个的基础上确定户口数,编制“定簿”,以此为依据来收取赋税。均田制是由北魏至唐朝前期实行的一种按人口分配土地的制度,部...

    2022-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