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中国  隋唐历史
全部 上古历史 夏商周历史 秦汉历史 三国两晋历史 南北朝历史 五代十国历史 隋唐历史 宋元历史 辽金历史 明朝历史 清朝历史 近代史 现代史

资讯搜索

最新文章

  • 贞观之治的政治举措
    贞观之治的政治举措

    唐太宗即位后,励精图治,改变行政方式,任用人才,唯才是举,不计出身,不问恩怨。与大臣讨论反思历代王朝兴衰成败原因,使得朝廷风气良好,人民积极上进。分权行政中国君主专制体制的主要特征是权力高度集中,中央集权。这种政治体制极大地限制了国民的创造...

    贞观之治 李世民 2022-02-04
  • 翰林院的历史发展
    翰林院的历史发展

    翰林,即文翰之林,意同文苑。翰林一词最早可以在汉代扬雄的《长杨赋》中看到。由于汉代侍诏在玉堂殿,翰林院也常被称为玉堂署。翰林院,从唐朝开始设立,初时为供职具有艺能人士的机构,自唐玄宗后,翰林分为两种,一种是翰林学士,供职于翰林学士院,一种是...

  • 隋唐时期兴建大运河的过程
    隋唐时期兴建大运河的过程

    从先秦时期到南北朝时期,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开凿了大量运河,其分布地区几乎遍及大半个中国。西到关中,南达广东,北到华北大平原,都有人工运河。这些人工运河与天然河流连接起来可以由河道通达中国的大部分地区。例如从现在的北京不远的通县起,即可乘船顺潞...

    唐朝 2022-02-04
  • 驰道的由来
    驰道的由来

    驰道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国道”,始于秦朝。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六国,秦始皇统一全国后第二年(前220年),就下令修筑以咸阳为中心的、通往全国各地的驰道。著名的驰道有9条,有出今高陵通上郡(陕北)的上郡道,过黄河通山西的临晋道,出函谷关通...

    2022-02-04
  • 兴建隋唐大运河的背景
    兴建隋唐大运河的背景

    隋唐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至涿郡(今北京),南至余杭(今杭州)。后代通过浙东运河延伸至会稽(今绍兴)、宁波。文化交流黄河是中华民族发展的摇篮,黄河流域是华夏文明的发源地,它的中下游中原地区是古代经济、文化、科学最发达、最昌明的区域,也是人口...

    2022-02-04
  • 隋朝二世而亡的原因
    隋朝二世而亡的原因

    隋朝是中国历史上比较强大的王朝,虽然二世而亡,但是对中国历史的发展有很大的贡献。先是隋文帝杨坚统一天下,结束了中国魏晋南北朝时期几百年的乱世,使得隋朝成为继秦汉和西晋后的又一个大一统王朝,各民族融合,周边许多小国俯首称臣,万国来朝,颇有盛世...

    2022-02-04
  • 隋朝到底有多强大
    隋朝到底有多强大

    隋文帝时代的经济实力,隋文帝继承北魏的均田制度,颁布了均田法,按人分配土地,让耕者有其田,释放了生产动能。他又减免赋税和徭役,让老百姓休养生息。他重订户籍,实行“保、闾、族”的编户策略,全国户籍数量达到峰值。他凿广通渠,开漕运,设官仓义仓,...

    2022-02-04
  • 进士科的发展历程
    进士科的发展历程

    进士科是科举考试科目之一。始设于隋代,与明经、明法诸科并列,为常科。试时务策五道,帖一大经。经策全通为甲第,策通四、帖过四以上为乙第。高宗时加试杂文,后益重诗赋。宋代熙宁年间废明经诸科,存进士科,以经义论策取士。元祐四年(1089)分设诗赋...

    唐朝 2022-02-04
  • 隋文帝如何改革的官制
    隋文帝如何改革的官制

    隋文帝即位后,即废除北周官制,恢复魏旧制。朝廷设尚书、门下、内史(中书)、秘书、内侍五省。前三省的长官实际是宰相,后二省则是宫廷内务机构。尚书省是最高的政务部门,置令一人,左右仆射各一人;下设吏部、礼部、兵部、都官、度支、工部为六曹,每曹设...

    2022-02-04
  • 隋朝的万国来朝是怎样的
    隋朝的万国来朝是怎样的

    隋朝出现了万国来朝的局面。杨广即位后,奉行的对外政策是:“诸蕃至者,厚加礼赐;有不恭命,以兵击之。”在他恩威并施的着力经营下,四夷归顺,八方来朝。大业二年(606年)突厥启民可汗染干来东京洛阳朝贺后,“每岁正月,万国来朝,留至十五日,于端门...

    2022-02-04
  • 输籍法的由来和发展
    输籍法的由来和发展

    自公元581年杨坚建立隋朝,到公元960年赵匡胤灭后周建立北宋,为隋、唐、五代时期。隋、唐时期是我国封建经济向上发展和统一国家的重建时期。五代时期则是唐末藩镇割据的继续,经济重心开始向南方转移。这一时期的统计除五代统计停滞不前外,隋、唐统计...

    2022-02-04
  • 隋朝的输籍法是用来做什么的
    隋朝的输籍法是用来做什么的

    输籍定样,又称“输籍法”,是中国隋朝制定各户等级和纳税标准的办法。政府利用这一手段搜括隐藏户口,以防止人民逃税和抑制士族、豪强占有劳动人口,从而确保政府收入,加强中央集权。开皇五年(公元585年)隋文帝采纳高颎建议,规定每年正月五日,县令出...

    2022-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