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唐武宗灭佛真相:灭佛运动全过程
在中国历史上曾发生多次灭佛时间,本次重点为大家讲解唐武宗李炎在会昌年间的毁佛活动,唐武宗为什么要灭佛?下面一起了解唐武宗灭佛全过程。
唐武宗灭佛主要就是唐代后期,由于佛教寺院土地不输课税,僧侣免除赋役,佛教寺院经济过分扩张,损害了国库收入,与普通地主也存在着矛盾,佛教徒称之为“会昌法难”。致使唐武宗灭佛原因主要有下面四点:
灭佛原因之一:武宗与宣宗之间权力之争
唐武宗与唐宣宗存在着矛盾,宣宗从宫中逃出之后,被佛门收留。武宗之所以毁灭佛教,一是追杀宣宗,另一方面是对保护宣宗的佛门泄恨。唐宣宗在朝野内外颇有声誉,武宗一直将其视为劲敌,对其百般迫害。宣宗被迫逃出宫中,隐身于佛门之中。武宗屡次下令对寺院僧尼多加盘查,对僧尼进行了残酷的迫害。因此,宣宗在即位之后,立即大兴佛教,以报答佛教对自己的大恩。
灭佛原因之二:佛教与道教矛盾
开唐皇帝唐高祖将道教始祖老子李耳尊为祖先,将道教立为国教。道教在唐代便有了极其崇高的地位,但佛道之争一直没有间断。武宗在藩邸之时就崇尚道教,迷信道教长生之术,与许多道士走得很近,曾在开成五年(公元840年)秋召赵归真等81人入宫,大建宫观,修“金篆道场”,并亲临三殿,受法篆。武宗登基后,信任道士赵归真,为求长生不老而修习。
赵归真宣称佛道不能两立,佛教的存在影响道家的修炼结果。武宗信以为真,认为僧人的存在是自己修炼成仙的障碍。当时的道士还到处散布谶语:“李氏十八子,昌运方尽,便有黑衣天子理国.”道士们对武宗解释说这条谶语暗示佛门中人将登上天子的宝座,这里的“十八子”与“李”相合,而黑衣人则是当时僧尼的标志,将矛头指向佛教。
更有道士赵归真利用武宗对自己的信任,于宫中“每对,必排毁释氏”,认为佛教“非中国之教,蠧耗生灵”。据《旧唐书·武宗本纪》载,赵归真还向武宗推荐了道士邓元起、刘玄靖等人,这些人都煽动武宗灭佛。在积毁销骨之下,武宗下定了灭佛的决心,灭佛的措施也越来越严酷。
灭佛原因之三:唐朝的经济问题(根本原因)
唐朝寺院拥有免税的特权,出家为僧或投靠寺院做佃户的农民越来越多。严重影响了国家的赋税收入。唐代后期,由于佛教寺院的过分扩张已经严重损害到国库收入,与普通地主间也存在着深刻的矛盾。到了唐肃宗和唐代宗统治时期,寺院不仅拥有强大的经济实力,还掌握着政治特权,建立了自己的法律系统。
佛教势力的发展,必然影响政府的财政来源。为了保证国家的财政收入,宰相李德裕早在敬宗时期就提出限制佛教的发展。
李德裕大力主张灭佛,认为武宗此举“独发英断,破逃亡之薮,皆列齐人;收膏壤之田,尽归王税。正群生之大惑,返六合之浇风。出前圣之谟,为后王之法。巍巍功德,焕炳图书”。实际上,武宗灭佛是佛教势力日益扩张的必然结果。
灭佛原因之四:唐朝的政治问题(重要原因)
自佛教传入中国以后,就和在思想领域里占统治地位的儒家思想相互影响。佛教能够在逐步中国化的过程中得到发展,主要是和儒家思想日益调和、会通、融合的结果。
但是,由于两者产生的地理、历史条件和文化传统不同,二者的内容又有相互对立的一面,同时,由于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故而佛教在中国的发展中又常常遭到儒家的批判和排斥。
从根本上说,儒家重视人生的现实,重视社会组织和人际关系。故而要求从个人本身开始,做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也就是使每一个人都在家庭、国家处于适当的地位,以达到家庭和谐、国家富强、天下太平的目的,这是积极的入世思想。而佛教则认为人生是痛苦,社会是苦海,要求人们出家,脱离现实,以达成佛的目的。
儒家认为,生与死都是自然现象,男女婚配,生儿育女,使社会得以延续,也就是要人们重视现实的人生。而佛教则宣传因果报应,轮回转世,使人们希望在死后有个好去处。前者重生,后者重死,也是不可调和的矛盾。唐武宗灭佛和这种矛盾的存在与发展密切相关。
-
上一篇: 唐文宗御封的唐代三绝分别指的什么
-
下一篇: 唐朝著名昏君唐懿宗李漼子女及皇后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