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三杰都有哪些人?
很多人都听说过汉初三杰,而他们分别是张良、萧何、韩信。那么,战国三杰又都有哪些人?战国三杰最后有什么结局?下面带着这些问题,跟随小编了解一下吧!
商鞅简介
商鞅(约公元前395年-公元前338年),战国时期政治家、改革家、思想家,法家代表人物,卫国(今河南省安阳市内黄县梁庄镇)人,卫国国君的后裔,姬姓公孙氏,故又称卫鞅、公孙鞅。后因在河西之战中立功获封商于十五邑,号为商君,故称之为商鞅。
商鞅通过变法使秦国成为富裕强大的国家,史称“商鞅变法”。政治上,商鞅改革了秦国户籍、军功爵位、土地制度、行政区划、税收、度量衡以及民风民俗,并制定了严酷的法律;经济上商鞅主张重农抑商、奖励耕织,军事上商鞅作为统帅率领秦军收复了河西。
公元前338年,秦孝公逝世,其子秦惠文王继位。秦孝公去世的同年,商鞅因被公子虔诬陷谋反,战败死于彤地,其尸身被带回咸阳,处以车裂后示众。商鞅死后秦国依然尊崇“商君之法”,而商鞅自始至终,只忠于秦孝公一人,因此被后世不少改革家所推崇。
肥义简介
肥义(?~前295)战国时赵武灵王相国,邯郸(今邯郸市肥乡县)人。思想开明豁达,在武灵王推行“胡服骑射”遇到阻力时,极力劝说武灵王,坚持改革,不必顾虑。使武灵王下定了改革的决心,并封肥义为相国。此后又精心辅佐幼主赵何。在"沙丘宫变"中,为保护赵惠文王而惨遭杀害。
肥义一生忠君爱国,但在赵国存亡之际,他毅然选择,放弃忠君,选择爱国,沙丘宫变时,他本来应该忠于赵武灵王,废掉赵惠文王。
可他最后为了自己国家的长治久安,毅然选择了赴死救国,用自己的性命,保护了赵惠文王,从而导致赵武灵王饿死于沙丘行宫。从中可以看出,肥义在国家与君主之间,他选择了保卫自己的国家免于内乱,他不是一个忠君之臣,因为他热爱自己的祖国,远胜于忠于自己的君主。
屈原简介
屈原(前340年-前278年),战国时期楚国人,芈姓,屈氏,名平,字原,以字行;又在《离骚》中自云:“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出生于楚国丹阳(今湖北省宜昌市境内),是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是一个黄老之学的传播者,屈原是中国最早的浪漫主义诗人,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留下姓名的伟大的爱国诗人。
他的出现,标志着中国诗歌进入了一个由集体歌唱到个人独唱的新时代。屈原是“楚辞”的创立者和代表作者,也开创了“香草美人”的传统。屈原也是政治家,任三闾大夫、左徒兼管内政外交大事,吴起之后,在楚国另一个主张变法的就是屈原。他主张对内举贤能,修明法度,对外力主联齐抗秦。后因遭贵族排挤,被流放沅湘流域。
1953年是屈原逝世2230周年,世界和平理事会通过决议确定屈原为当年纪念的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
公元前340年诞生于秭归三闾乡乐平里。屈原自幼勤奋好学,胸怀大志。早年受楚怀王信任,任左徒、三闾大夫,常与怀王商议国事,成为权侵朝野的重臣参与法律的制定,主张章明法度,举贤任能,改革政治,联齐抗秦。同时主持外交事务。主张楚国与齐国联合,共同抗衡秦国。提倡“美政”。在屈原努力下,楚国国力有所增强。
但是,由于自身性格耿直再加上楚怀王的令尹子椒、上官大夫靳尚和他的宠妃郑袖等人,由于受了秦国使者张仪的贿赂,不但阻止怀王接受屈原的意见,并且使怀王疏远了屈原。前305年,屈原反对楚怀王与秦国订立黄棘之盟,但是楚国还是彻底投入了秦的怀抱。使得屈原亦被楚怀王逐出郢都,开始了流放生涯。
结果楚怀王被秦国诱去,囚死于秦国。顷襄王即位后,屈原继续受到迫害,并被放逐到江南。公元前278年,秦国大将白起带兵南下,攻破了楚国国都,屈原的政治思想破灭,对前途感到绝望,虽有心报国,却无力回天,只得以死明志,就在同年五月五日投汨罗江自杀。
以自沉表态不怀二心,心里痛恨楚怀王昏庸无道,自白起进一步攻下了首都郢都,顷襄王只好跟那些执政的贵族们一起,狼狈不堪地逃难,在极度苦闷、完全绝望的心情下,于农历五月五日投汨罗江自尽了。
虽然战国三杰中无论是商鞅、屈原、肥义都是卓越不凡的人物,但是呢,他们最后都落得凄惨的下场。当然啦,他们的丰功伟绩依然被历史所记载,他们几人依然受人民所尊重。
-
上一篇: 曹操所建的铜雀台究竟是什么样的?
-
下一篇: 曹操为什么被日本人所推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