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将李陵的坎坷命运
中国古代最著名又最让人同情的降将是谁?李陵。
李陵的祖父是李广,也是一个悲剧英雄。孙子李陵,同样继承了祖父的神勇和悲剧色彩。天汉二年,李陵随同贰师将军李广利出师酒泉,浚稽山一役,李陵五千多人的军队被单于军队三万多人所包围,后来,单于又召来地兵八万余骑。
兵力悬殊地厮杀了十天,匈奴兵还一直处于劣势。后来,单于捉到了俘虏之后,形势才得到改变;李陵奋力反击一日一夜之后,终于不敌,李陵长太息“无面目报陛下!”遂投降。剩下的士兵逃脱至塞边者四百余人。
本来,五千对十万,多日力战,战败而降是很正常的,倒是该追究整个行军方案的漏洞与援军迟迟未到的责任。不过,汉武帝不这样想。在李陵死战的时候,武帝已经把李陵的妻母一家都抓来当人质了;听说李陵投降的时候,武帝大怒,连替他辩解的司马迁都阉了。
后来,武帝也有点后悔了,一年多以后,他派公孙敖将兵深入匈奴迎李陵,公孙敖的军队无所得,为了怕武帝生气,就回报说,捉到的当地人说,李陵正教单于练兵,以防备汉军。武帝二话不说,灭了李陵三族。
李陵悲痛不已,因为教单于练兵的,不是他,而是另一降将、塞外都尉李绪啊。无处诉冤的李陵把李绪杀死了,为了保护李陵,单于把他藏在北方,又把女儿许配给他,并且立李陵为右校王。
即便李陵得到单于的看重,但他也很少带兵,不愿意死心塌地为匈奴打汉人。
后来汉使来了苏武,坚贞不屈、不愿投降的苏武,把前去劝降的卫律(汉降将)骂得狗血淋头,但对李陵,却只能哀伤婉叹。至少,苏武不原谅卫律,却能理解和体谅全家无辜被诛杀的李陵。同样是降,节操仍然有云泥之别。
其实,与李陵前后投降匈奴又备受重用的名将亦不少。比如说,居奚侯城的塞外都尉李绪。他在被匈奴攻打之后,不得已,降,还担任了匈奴的练兵的统领。具体职位不知,但李绪的待遇十分高,比李陵还高,并且很得大阏氏的欢心。
与李陵同朝为王的还有卫律。卫律原本为胡人,生长在汉地,被李延年推荐出使匈奴;后李延年被族,卫律又从汉逃回匈奴。单于立其为丁灵王,常伴左右,有事常与议。就是这个卫律,如鱼得水,欢快地介入到匈奴的政治斗争当中,成为匈奴的一代权臣,在匈奴史上亦值得浓墨重彩地书写一笔。
匈奴的自次王赵信,更是一降再降。他原是匈奴人的小王,后来战败投降汉朝,改名赵信,封为翕侯,为汉立下诸多功劳。但他在元朔五年出击匈奴的时候,3000余骑几乎全军覆没,只好投降匈奴,被封为自次王,还娶了伊稚邪单于的姊姊。
后来在汉匈对战中,赵信献计,匈奴置精兵于漠北,以逸待劳——只是后来仍然大败而已。
而李陵的上家贰师将军李广利,时运也不济,虽掌重兵,却庸碌无能,多见败迹。后因谋立太子等事,远在匈奴的李广利只好投降匈奴,李家被武帝族诛。单于将女儿嫁给他,立为王,地位在卫律之上。不久后,他就死于卫律的谗言。
投降就绝对可耻吗?不一定。我们熟知的清初,忠义节烈深入人心,降清的明臣,都被士林视为可羞可愧,连朝廷,虽然也给了他们荣华富贵,但也一定不忘在精神上羞辱他们。但在西汉这种忠君思想未彻底深入人心的时代里,边境又长年打仗,将领之间互相投降,即便不说是家常便饭,也并非大恶。
你看,武帝在李陵投降之后,还是有派大将去把他迎接回来的,“贞操”并不是那么重要。还有,金日磾本来是匈奴休屠王太子,武帝喜爱他,还把他列为新皇帝(汉昭帝)的托孤四臣之一,至少说明武帝不认为降将降王有道德上的问题。
我以为,对历史,还是应当有理解之同情。
-
上一篇: 与世无争的贤德皇后
-
下一篇: 韩非:始皇用战争得到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