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墓长陵地理文化介绍
汉高祖刘邦在生前就给自己选好了地址修建了陵墓,那就是长陵,与长安城隔渭河遥相对峙,南北相距27里。晴天丽日,如果站在未央宫前殿遗址的高台上,巍峨的“长陵山”清晰可见。据《关中记》载:“长陵城墙有南、北、西三面,东面无城,陪葬者皆在东。徙关东大族万家以为陵邑”。长陵东南200米处为吕后之墓。据《长安志》和《咸阳县志》记载,萧何、张良、曹参、周勃等人的墓也都陪葬于长陵周围,由于长陵建于渭水北岸的边缘,远望若山丘高耸,显得非常雄伟。
陵墓简介
长陵,位于西安市中心以北约20公里、咸阳市以东约20公里的窑店镇三义村北。长陵又名“长山”,是汉高祖刘邦的陵墓距市区四十华里,这是汉高祖刘邦与吕后同茔不同穴的陵墓。其地面建筑虽然早已毁坏,但陵园和陵邑的围墙保存得还不错,陪葬墓群中也还有六十三座墓冢可寻。国务院在1988年,把它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长陵的陵址,选在咸阳原的最高点,即秦咸阳宫的旧址之上,远望就像是山峰兀立,气势雄伟。南与未央宫隔河相望,北倚九山,泾渭二水横贯陵区。在此可俯瞰长安胜景,自古以来就是关中著名的枢纽要地。1970年~1976年,陕西省文物管理委员会对长陵进行了全面的勘查,发现了大量的实物遗存。长陵是汉高祖刘邦和皇后吕雉的合葬陵墓,陵园遗址至今尚存。陵园的平面呈长方形,南北长1000米,东西宽900米,西墙的正中发现了一座宽23米的城门遗址。西城墙的地面上至今还保留着一条长600米、宽6米、高3米的夯土遗迹。陵冢位于陵园的南部,高祖陵在西,吕后陵在东,相距约250米左右。高祖的陵冢呈长方形覆斗状,高32米。在陵园的西北角、西南角、东南角和沿南墙一带有六处大型的寝殿遗址。
长陵以东是陪葬墓区,绵延达15里。根据史书的记载,萧何、曹参、张耳、田蚡、周勃父子等功臣贵戚大都陪葬于此,唐代诗人唐彦谦有诗云:“长陵高阙此安刘,祔葬累累尽列侯”,这些累累连绵的坟冢,从某种角度再现了汉初文治武功的盛况。位于咸阳城东北16公里处渭城区窑店乡汉陵村。汉高祖刘邦墓。墓为覆斗形,底部周长600米,高31.94米。东边 不远处有皇后吕雉墓,与高祖同陵园不同穴位。阙东有功臣贵戚陪葬墓63座,名臣萧何、曹参、周勃等葬于此。陵北怡魏村一带有邑城遗址。近年在长陵周围及其陪葬墓区发现了许多从葬坑,其中周勃父子墓旁1965年出土西汉3000兵马俑,对研究西汉初期的军队编制、雕塑艺术、贵族埋葬制度及人物服饰提供了重要实物资料。刘邦称帝的第二年开始营建长陵。汉高祖长陵是仿照西汉都城长安建造的,只是规模略小而已。汉高祖长陵内还建有豪华的寝殿、便殿。寝殿是汉高祖长陵中的正殿,殿内陈设汉高祖的“衣冠几仗象生之具”,完全像皇帝生前时一样侍奉。汉高祖刘邦的陵冢在陵园的偏西处,形状像覆斗,是夯土迭筑而成的。底部东西长153米,南北135米,高33米。汉高祖长陵前立有清乾隆年间陕西巡抚毕沅所书的“汉高祖长陵”石碑一通,陵冢下面是刘邦的安寝的地宫。
在长陵附近曾出土有“长陵东当”、长陵西当”篆文的瓦当,1968年在长陵附近出土一颗有“皇后之玺"篆文的螭虎纽白玉印,可能系吕后之印。长陵为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长陵“东西广百二十步,高十三丈,在渭水北,去长安三十五里”。现在测底部东西长153米,南北宽135米,顶部东西55米,南北35米,高32.8米,与史籍记载相近。陵亦称“长山”或“长陵山”。取名“长陵”或因与所在地古称“长平”或“长平阪”有关。也有人认为“长陵”是以西汉都城“长安”的第一个字命名的。实际上开国皇帝陵多名“长陵”,“长”就是“长”(zhang)的意思。
长陵陪葬墓有萧何、曹参、周勃、周亚夫、王陵、张耳、纪信、田燃、田胜及平原君等人的墓。1966年,在长陵附近出土一批玲现精巧的玉琢小件,其中一件骑手驭马奔驰在刻有云纹的托板上,观之有天马行空之感。
陵墓详细构造
长陵是汉代修建的第一座皇帝陵墓。史书记载,墓冢高三十丈,东西宽一百二十步。这是一座非常高大的墓冢。现在,这座黄土夯筑的覆斗形墓冢,仍高达三十三米。根据测量,墓冢的底部东西宽一百五十三米,南北长一百三十五米;墓冢顶部东西宽五十五米,南北长三十五米。
长陵的陵园为正方形。现在,东、西、南、北四面城墙尚存。根据实测,每边城墙长七百八十米,北墙厚十五米,其余三面墙厚七到九米。在长陵陵园内外,原来布满了建筑。寝殿、便殿、陵庙以及陵园管理人员的办公室、住所等,一应俱全。现在,这些建筑早已没有了,但遗迹还不少,还可供人凭吊和考察。在长陵陵园东门外马路北侧,就是陪葬墓区。长陵的陪葬墓区,从西端的陵园开始,到东端的泾河南岸,绵延七公里。现在,这些开国元勋、朝廷重臣以及后妃等人的陪葬墓,尚存六十三座。
长陵陵园之北,就是当年长陵邑的所在地。长陵邑的南墙,也就是长陵陵园的北墙。现在,陵邑中的所有建筑早已荡然无存,但陵邑南墙的长度还有一千二百四十五米,西墙长度为二千二百米,北墙残长二百米。东墙没有任何发现。这些墙的厚度,一般都为七至八米。由此可见,当年的长陵建筑,规模是多么的大,墙垣又是多么的坚固结实。
在刘邦陵北130米处、吕后陵北350米处,以及吕后陵正南、距南墙30米处,各有一处大型建筑遗址,出土了许多 遗物,如各种形式的卷云纹瓦当,印有“宫二”、“宫十四”等文字的瓦片等。这应当是当时寝殿、便殿一类的礼制建筑。寝殿是汉代皇帝或皇帝陵园中的主要祭祀场所,殿堂正中摆放亡者的神座,陵园中的宫人要象侍奉生前的皇帝、皇后一样,每天恭恭敬敬地送上四次饮食,这就是“日祭于寝”的礼仪制度。便殿是寝殿旁边休息闲宴的场所。寝殿举行重大祭祀活动的前后,众多的参与者可在此休息;另外便殿中还存放着皇帝(或皇后)生前用过的衣物,供四时祭祀。
陵园以北350米处是长陵邑所在地,位于今咸阳市韩家湾乡怡魏村。陵邑略呈长方形,城墙用夯土筑成,南北长,东西宽。 《关中记》载:“长陵城有南、北、西三面城,东面无城,随葬者皆在东,徙关东大族万家,以为陵邑。”今遗址处南、北、西三面城墙遗迹仍存,陵邑南墙部分与陵园边墙重合,东面没有城墙建筑。故城南墙长1245米,现存残迹长1100米,宽9米,中段有门洞遗迹。西墙长2200米,现存残迹长1000米,宽9米,墙中间亦有西门遗址,门址宽15米,夯层坚固如石。北城墙多被破坏,断断续续保存着部分墙迹,最长一段为200米,宽7米。北墙与南门相对处有北门遗迹。 《汉书·地理志》载,刘邦生时就迁徙大姓和贵戚之冢于陵邑中,让其供奉陵园,陵邑户口多达五万零五十七,人口达七万九千四百六十九。近年在长陵邑范围内曾发现树木双兽纹半瓦当和大量瓦片堆积、水管道、生产工具等。从文献记载和这些残留的废墟、出土文物,可以窥见当年陵邑朱檐彩栋、深宫广 院、车马人熙的繁荣景象。
陵园以东,是功臣陪葬墓群。在西汉诸陵中,长陵陪葬人数之多,陪葬墓格局之规整,在汉代帝陵中是绝无仅有的。跟随刘邦南征北战的功臣和贵戚,死后多陪葬长陵。陪葬墓从陵园东门一直到泾河岸边,广延15华里。据说,当时陪葬的有100多人,现在尚可见到的还有70多个墓冢。每个墓冢占地不多,但墓冢之间前后左右的行列间距大致相当,排列得井然有序。陪葬者大都是跟随刘邦立下汗马功劳的文臣武将和近亲王侯。最知名的有萧何、曹参、周勃,周亚夫、张耳等人。陪葬墓的封土较帝后陵小得多,形状有覆斗形、圆锥形、山形三种。
在陪葬墓区的中心位置,曾经出土“齐一宫当”、“齐园宫当”。“齐园”文字瓦当。这说明在陪葬区内还有“齐园”建筑。《史记·高祖本纪》记载,刘邦称帝后,封八子为王,“子肥为齐王,王七十余城”。刘肥是刘邦宠爱的次子,母曹夫人以子显贵,死后陪葬长陵,并为之建筑园寝。出土的“齐园”等瓦当便是曹夫人寝园遗物。
现在长陵成为了一处旅游遗址,大家可以在咸阳火车站乘5、8路公交车直达长陵,在长陵有着臊子面、武功镇起花面、兴平醪糟、永寿安宫桥大麻花、乾县豆腐脑等美食,还有淳化刺绣、彬州梨、大晋枣、礼泉苹果等特产,不仅能观摩到汉高祖刘邦那伟岸的陵墓,还能品鉴当地的文化遗产,很不错的一处地方不容错过噢。
-
上一篇: 刘邦之后的皇帝,探究刘邦立谁为太子
-
下一篇: 羽之神勇,千古无二的西楚霸王项羽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