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秦灭六国楚国最冤
秦灭六国之战指中国战国末期七大诸侯国之一的秦国消灭其它六个诸侯国、建立秦朝的战争。从公元前230年攻打韩国到前221年灭齐国结束,共计10年的时间,先后按顺序消灭韩,赵,魏,楚,燕,齐六国,结束了中国自春秋以来长达500多年的诸侯割据纷争的局面,建立了中国古代历史上第一个封建王朝——秦朝。
对于秦灭六国的战争,司马迁在《史记·项羽本纪》中记载:“夫秦灭六国,楚最无罪。自怀王入秦不反,楚人怜之至今,故楚南公曰‘楚虽三户,亡秦必楚’也。”在此基础上,历史上出现了秦灭六国,楚国最冤的说法。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说秦灭六国,楚国最冤呢?
首先,楚国之冤,是因为楚国是不逊色于秦国的强国。在战国七雄中,楚国作为传统强国,不仅和秦国展开过激烈的较量,也和魏国、齐国等强国有过精彩的碰撞。
关于鼎盛期的楚国,当年的纵横家苏秦曾作过如此描述:"楚,天下之强国也......西有黔中、巫郡,东有夏州、海阳,南有洞庭、苍梧,北有汾陉之塞郇阳,地方五千余里,带甲百万,车千乘,骑万匹,粟支十年,此霸王之资也。"(《战国楚》)。由此,从地域面积上来看,楚国是战国七雄最为辽阔的一个诸侯国。而在人口、兵力等条件上,楚国同样在战国七雄中保持领先。因此,很多人不仅叹息楚国被秦国消灭,更发出了楚国为何没有一统天下的疑问。
在不逊色于秦国的实力背景下,如果楚国是在公平的较量中败给秦国,那么,楚国的后人项羽自然无话可说。但是,对于秦国来说,不仅欺骗了楚怀王,还扣押了这位楚国君主,这成为秦国和楚国之间实力变化的重要转折点。
根据《史记》、《战国策》等史料的记载,公元前312年,秦国张仪欺骗楚怀王要其以断绝齐国之交换取秦国割让六百里商於之地,楚怀王中计,与齐国断交后只得六里地。虽然说兵不厌诈,但是,张仪对楚怀王的欺骗,自然不是什么光彩的事情。当然,更让人所不齿的是,公元前299年,秦昭襄王约楚怀王在武关会面。
对于楚怀王来说,没有做什么防备就前去赴会了,这无疑是对秦昭襄王的信任。但是,秦昭襄王却将楚怀王扣留了。由此,在一定程度上,楚怀王和秦昭襄王之间,可谓上演了一出“农夫与蛇”的故事。基于此,在楚怀王客死异乡后,楚国百姓没有不同情和哀伤的。而这,也是楚国最冤的重要体现。
另一方面,在张仪欺骗楚怀王之后,后者对秦国发动了丹阳之战,结果以失败而告终。不过,执着的楚怀王没有放弃,在丹阳之战后不久,即“悉国兵复袭秦”,发动了蓝田之战,这意味着集中了几乎所有精锐的孤注一掷,这十分冒险。在蓝田之战中,楚国不仅收复了汉中之地,还击破了武关,到达距离咸阳百里左右的蓝田。
最后,如果蓝田之战按照这一趋势走下去的话,楚国完全可以重创秦国。但是,在楚国大军集中在秦国战场的背景下,韩国和魏国偷袭了楚国的后方。因为腹背受敌,楚国最终在蓝田之战中遭遇更为惨重的失利。由此,如果不是韩国和魏国的偷袭,楚国完全有机会重创秦国的。所以,在笔者看来,这也是楚国最冤的重要体现,也即如果一对一巅峰对决的话,楚国真的不怕秦国。
综上,从楚怀王事件中看出,秦国两次出卖信用欺骗楚国,虽然赢得了胜利,却被楚国上下所鄙视和痛恨,也为秦朝末年楚国后人的起义埋下了伏笔。并且,在蓝田之战中,楚国也是败得非常不服气。所以,司马迁在《史记·项羽本纪》中记载:“夫秦灭六国,楚最无罪”,也即秦国所消灭的山东六国中,楚国是最冤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