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信对项羽的评价
司马迁在《史记》里,以无限饱满的热情歌颂了项羽在灭秦过程中所建立的丰功伟绩,充分肯定了他的历史作用;而对于他最终的失败,司马迁寄予了极大的惋惜与同情。古往今来,很多人和司马迁一样,认为项羽是充满了悲剧色彩的千古英雄,也有人认为项羽其人残暴有余,如桀、纣再世。其实项羽也是人,也有普通人的缺点,在看过许多关于项羽的人物评价后,笔者认为韩信关于项羽的评价才是最客观的评价。
韩信认为项羽的勇猛和仁爱强于刘邦
韩信在项梁起义时投到了项梁军下,而后项梁战死,韩信顺理成章跟了项羽,项羽封他为一个侍从。韩信曾多次给项羽献计献策,但项羽都未曾采用,无论是项梁还是项羽,都不曾重视过这位军事奇才。后来汉王刘邦率领部下入蜀时,韩信离开项羽投奔了刘邦,不过此时刘邦也没有发现他有什么出众的地方。纳尼?田亮居然还饰演过韩信?
韩信的伯乐是萧何,萧何从平日与他的谈话中认为他是一位国士无双的天才,于是极力推荐给刘邦,让刘邦拜其为大将。从此,这位军事天才才迎来了自己一生中最辉煌的时期。刘邦拜韩信为大将后,找韩信谈话,在这次谈话中,韩信说出了自己对项羽的评价,在韩信对项羽的评价里,项羽各方面都是比刘邦厉害的。
《史记·淮阴侯列传》记载:曰:“大王自料勇悍仁强孰与项王?”汉王默然良久,曰:“不如也。”信再拜贺曰:“惟信亦为大王不如也。
翻译过来是:韩信问汉王说:“大王您想一下您的勇猛、仁慈,以及您军队的强盛,比起项羽如何?”汉王沉默许久,说:“我比不上他”,韩信起身,向汉王拜了两拜,表示欣赏刘邦的自知之明,说:“我也觉得您比不上他。”普通人听到韩信这么说后的反应,好在刘邦是个特别能听进别人劝谏的人
不同于其他人总说项羽剽悍猾贼,韩信认为项羽身上是具备勇猛和仁慈的性格特点的,一直以来其他诸侯总说刘邦是个仁厚之人,但刘邦沉思许久后,却承认自己的勇猛和仁慈都不及项羽,这种敢于正视自己的勇气得到了韩信的赞赏,所以韩信赶紧起来对刘邦拜了两拜。但虽说勇猛仁慈又强盛,韩信却看到了别人看不到的地方。这不,韩信接着就从勇猛、仁慈、军队强盛这三个方面分析了项羽的弱点。
韩信一般都是直言不讳,比如像上图这样说话
韩信分析项羽的勇猛、仁爱及强盛实质
《史记·淮阴侯列传》记载:然臣尝事之,请言项王之为人也。项王喑噁叱咤,千人皆废,然不能任属贤将,此特匹夫之勇耳。项王见人恭敬慈爱,言语呕呕,人有疾病,涕泣分食饮,至使人有功当封爵者,印劊?顆án)敝,忍不能予,此所谓妇人之仁也。项王虽霸天下而臣诸侯,不居关中而都彭城。有背义帝之约,而以亲爱王,诸侯不平。诸侯之见项王迁逐义帝置江南,亦皆归逐其主而自王善地。项王所过无不残灭者,天下多怨,百姓不亲附,特劫于危强耳。名虽为霸,实失天下心。故曰其强易弱。”
翻译过来就是:我曾做过项羽的部下,请让我和您详细说说项羽的为人。项王大孔一声,就可以把成千上万的人吓得瘫软在地,是够勇猛,但他却不任用有才干的人,这种勇就只能叫匹夫之勇;项王待人恭敬有礼,仁爱慈祥,说其话来和和气气,别人生病了,他能含着眼泪给别人送吃送喝,可等到人家立功该封爵的时候,他却把玩应该给别人的印章,直到印章棱角都磨圆了也舍不得给人,如此,他所表现出的仁爱就不过只是妇人之仁而已;项羽如今虽为霸主,所有诸侯都对他拱手称臣,可是他不建都在关中,而建在彭城,又违背当初义帝先入关中者王之的约定,把亲信都封为王,因此各路诸侯都对他不满。诸侯们看到项羽把义帝赶到江南去了,也都纷纷学他赶走过去自己的国君而占据好的地盘独自称王。还有,项王军队所到之处,杀人放火,留不下一个完整的地方,天下人为此怨声载道,百姓们都不亲近他,不过是被他暂时的强大所控制不敢反抗罢了。所以说项羽虽然名义上是个霸主,实际上已经丧尽人心,这样的强盛是很容易变弱的。
不同于其他阿谀奉承的人,韩信是个说话不会拐弯抹角的人,加之他曾在项羽手下做过事,所以对项羽平日所做的事情看得一清二楚,人是复杂的,有自己的长处也有短处,韩信没有把项羽列为神或认为是恶魔,而是从他平时的做事细节中来进行分析。这样的评价才让人特别信服。所谓“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韩信清楚项羽的为人,刘邦也勇于正面直视自己,所以韩信才得以充分发挥其军事能力,佐汉破楚,成为汉朝开国功臣。所以我们在评价项羽的时候,除了他的勇猛、残酷、之外,也要记得在平日的生活中,项羽也是有仁爱这一面的,不过由于目光短浅又不懂用人,所以导致了最终的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