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时的麒麟指的是哪种动物
在中国历史上,有几大瑞兽,象征着皇家帝王们的无上权力,比如龙,凤凰和麒麟。每当上天降下这些祥瑞,自然就是举国欢腾,国泰民安的象征。但是世界上真的存在这些生物吗?古代人眼中的这些生物究竟长什么样呢?其实这一直是个谜。
具体凤凰和龙有没有过这个确实无人知晓,但是麒麟这玩意还真的有人见过,而且还曾经作为贡品进贡过。只不过,如果您要是看到它长什么模样,百分之一百不会认为这是麒麟。因为这种被当成麒麟进贡的动物,就是今天我们家喻户晓的长颈鹿。
麒麟外交
明成祖永乐十二年秋,榜葛剌也就是今天的孟加拉国,进贡了大明朝一样神奇的生物。当时的朝臣看到莫不惊呼,那种神奇的生物就是长颈鹿。当然,在明朝画师的笔下,它则是麒麟。还真的有一副所谓的《〈明人画麒麟沈度颂〉轴》,现存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至于说为什么孟加拉国不远万里跑来大明朝进贡麒麟,大家自然而然的想到这事和郑和有关系。没错,确实和郑和有关系,但是这次进贡麒麟大概是无关的。孟加拉国在永乐六年的第一次入贡确实是郑和促成的,但是这次大概率并不是。不过不管是不是郑和促成的进贡,这个本不该新奇的生物,还是引起了朝野上下的惊叹。
为什么说本不该惊奇呢?因为实际上,早在宋代时期就有人见过长颈鹿了。当时称为徂腊(音译),但是由于记载太少,尤其是没记载长啥样,所以大家根本也不清楚,到了明代仍旧当成麒麟。可以说是让人无语了。
不过这也恰恰说明了明朝的开放让人们见识了一大批的新鲜事物。然而本着天朝无所不有的概念,外来的生物总能找到个天朝的物种来对应。所以长颈鹿对应麒麟也就是理所当然。而且永乐盛世按照一般的盛世出祥瑞的理论确实出个麒麟也不足为奇。尤其是长颈鹿这种东西长途颠簸之下居然还能活着到达北京,那就更是令人啧啧称奇了。毕竟长颈鹿其实还是相当娇贵的,从生活习性上来讲,并不是那么容易承受长途颠簸。
对于明朝来说,麒麟也是少数几样能看得上眼的朝贡物品,当时曾经有过一份朝贡物品清单:“其贸采之物,异者十有二品:一曰猫睛之石,二曰五色亚姑,三曰大珠,四曰珊瑚支,五曰金珀,六曰蔷薇露,七曰麒麟,八曰狮子,九曰花福鹿,十曰金钱豹,十一曰驼鸡,十二曰白鸠”
在这之中我们可以看到,明朝索要这些国家的朝贡物品基本上都是奢侈品和稀有的动物,毕竟厚往薄来,谁来朝贡金银珠宝赏赐极多,但是要的东西却是这些不太实用的。(要不然他们也拿不出什么贸易商品)
祥瑞政治
明代的帝王们对待祥瑞的看法其实直接决定了会出现什么样的祥瑞。比如说朱元璋先生对各种祥瑞并不感冒,比如洪武二年四月,“淮安、宁国、镇江、扬州、台州府并泽州各献瑞麦凡十二本,群臣皆贺”,朱元璋却认为“嘉祥无征而灾异有验”。祥瑞不如灾祸,这倒是充分体现了他的冷静与农民本色,对于实际有用的东西比较重视。
不过朱棣先生就完全不一样了,为了体现自己的皇位是来路正当,得到上天眷顾的,他不惜改史多次,把朱允炆和他父亲朱标抹黑的体无完肤(重点看奉天靖难记和明太宗实录),而各种各样的祥瑞自然也是他非常重视的,比如永乐十五年营建北京奉天殿,奉天殿建成不久,“殿中俱现五色瑞光,由地亘天,朗耀辉彻,卿云彩霄,煌煌轮,天花璀璨,大如日轮,回旋宫苑,蔽亏霄汉。”这些祥瑞明显都是为营建、迁都北京造势。
毕竟朱棣先生起兵的时候也知道自己理亏,所以动辄就搞一些封建迷信来创造声势,比如说自己是真武大帝下凡之类。所以海外的长颈鹿当麒麟用也就不足为奇了。
不过朱棣先生的敬献祥瑞还是有现实意义的,比起后面的嘉靖帝那可强太多了,嘉靖帝为了修道长生什么都算祥瑞,比如说白鹿,白鹤,白雁甚至到后来白兔都算。结果搞得嘉靖帝都觉得这些祥瑞未免也太多了吧。其中献出祥瑞比较多的包括胡宗宪,严嵩这些当朝重臣,尤其是胡宗宪,从白鹿到白龟献过无数,可以说是祥瑞专业户了。
所以说当时各地为了各自各样的祥瑞,也不得不绞尽脑汁,所以麒麟作为终极祥瑞也偶尔出现。不过由于很难获得实物,所以经常是出现记载但是仅限于“有人看见”系列。这和汉朝的凤凰祥瑞倒是有异曲同工之妙。
中国古代的人们对于这些瑞兽的痴迷,也充分体现出了帝王们对于“受命于天”的神权的渴望。通过祥瑞,树立统治的权威是非常必要的。所以嘉靖帝等帝王对于祥瑞才如此痴迷,毕竟有了祥瑞那就是上天的许可证了。从麒麟我们就可以看出,一旦开了敬献祥瑞的口子,那么各地的谄媚之风就很难遏制了。比如明神宗时期就有一例:“及晋宗伯,有县产麒麟,旋毙,上欲取观之,鲤谓此端不可开,果尔,天下言祥瑞者纷纷矣。”
其实明代经常出现的各种祥瑞,某种意义上就是高级马屁,所谓“圣人出黄河清”,在明代黄河清不清主要看皇帝喜不喜欢,比如嘉靖七年,“灵宝县黄河清”嘉靖帝特地排除内阁大臣前去,但是遭到反对“今好谈喜事之臣,张大文饰之,此风一开,献媚者将接踵。”所以说,之所以早就出现在中国的长颈鹿会变成明代的“麒麟”又何尝不是那么浮夸谄媚之风的产物呢?
-
上一篇: 晋商八大家把明朝卖了
-
下一篇: 靖难之役后为什么要迁都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