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北宋
全部 中国 世界 人物 事件 文化 成语 专题 古诗文 书籍

最新文章

  • 北宋的服饰特点
    北宋的服饰特点

    宋代的整个社会文化趋于保守,“偃武修文”的基本国策,使“程朱理学”占统治地位,主张社会舆论主张服饰不应过分豪华,而应崇尚简朴,尤其是妇女的服饰,更不应该奢华。朝廷也曾三令五申,多次申明服饰要“务从简朴,不得奢侈”,从而使宋代服饰具有质朴、理...

    北宋 2022-02-04
  • 北宋八大窑系是哪些
    北宋八大窑系是哪些

    八大名窑是汉族传统陶瓷烧制工艺中的艺术珍品,汉族劳动人民生产的瓷器,继唐代南青北白的格局确定之后,到了宋代发展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峰,窑口繁多,新的品类也不断出现,最终,在众多的窑口中,八大窑系形成了各自独特的风貌,成为这一时期的主流。这八大名...

    北宋 2022-02-04
  • 北宋定窑介绍
    北宋定窑介绍

    定窑是汉族传统制瓷工艺中的珍品,中国宋代五大名窑之一,它是继唐代的邢窑白瓷之后兴起的一大瓷窑体系。主要产地在今河北省曲阳县的涧磁村及东燕川村、西燕川村一带,因该地区唐宋时期属定州管辖,故名定窑。定窑原为民窑,北宋中后期开始烧造宫廷用瓷。创烧...

    北宋 2022-02-04
  • 北宋钧窑瓷器特点
    北宋钧窑瓷器特点

    钧窑,即钧台窑,是在柴窑和鲁山花瓷的风格基础上综合而成的一种独特风格,受道家思想深刻影响,在宋徽宗时期达到高峰,其工艺技术发挥到极致。无论是呈色和各种纹理的表现,做到窑变可控随心所欲的表现技术,至今无人能仿造。宋代受理学的影响,反应在瓷器上...

    北宋 2022-02-04
  • 哥窑的相关记载
    哥窑的相关记载

    “哥窑”名列宋代五大名窑,在陶瓷史上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哥窑胎多紫黑色、铁黑色、也有黄褐色。釉为失透的乳浊釉,釉面泛一层酥光,釉色以炒米黄、灰青多见,釉面大小纹片结合。经染色后大纹片呈深褐色,小纹片为黄褐色,也称‘金丝铁线’“墨纹梅花片”“叶...

    北宋 2022-02-04
  • 北宋官窑的基本特征
    北宋官窑的基本特征

    北宋官窑也称旧官,南宋为新官。相传北宋大观、政和年间,在汴京附近设立窑场,专烧宫廷用瓷器,即北宋官窑。南宋顾文荐《负睻杂录》记载:“宋宣政间(宣和、政和即公元1111-1125年)京师自置窑烧造,名曰‘官窑’”,南宋叶寘在其《垣斋笔衡》中对...

    北宋 2022-02-04
  • 汝窑的形态特征
    汝窑的形态特征

    汝窑,五大名窑之一,因产于汝州而得名,窑址在今河南省宝丰县大营镇清凉寺村,汝瓷位居宋代“汝、官、哥、钧、定”五大名窑之首,在中国陶瓷史上素有“汝窑为魁”之称。汝窑中华传统制瓷著名工艺之一,中国北宋时期主要代表瓷器。汝瓷造型古朴大方,以名贵玛...

    北宋 2022-02-04
  • 传说中的柴窑有什么特点
    传说中的柴窑有什么特点

    柴窑是五代十国皇帝周世宗柴荣的御窑,据记载,柴窑创建于五代后周显德初年河南郑州。郑州下属新密市牛店镇有个月台行政村,离市区20多公里,农历每月单日有集。“月台”原来叫“阳子台”,还是春秋时期郑国的属下弭邑城,后来才改名为“月台”,并且与大宋...

    北宋 2022-02-04
  • 李继隆生平简介
    李继隆生平简介

    李继隆(950-1005)处耘长子,以荫补供奉官。善骑射,晓音律,好读《春秋左氏传》,以礼待儒士,多智谋,谦虚谨慎。参与平定后蜀、江南,有军功。李继迁扰边,与田仁朗等率兵击败。从曹彬征幽州,破契丹兵。雍熙三年(986),迁侍卫马军都虞侯,为...

    北宋 2022-02-04
  • 种师中生平介绍
    种师中生平介绍

    种师中(1059年—1126年),洛阳(今属河南洛阳),字端孺,北宋末年名将。其祖父种世衡、伯父种谔、兄长种师道皆为北宋名将。种师中长于军中,长期戍守西北边疆。金兵入侵,他率兵进入京勤王,后奉命救援太原,因友军失约未至,陷入重围,力战而亡。...

    北宋 2022-02-04
  • 宋朝抗金第一人宗泽简介
    宋朝抗金第一人宗泽简介

    宗泽(1060~1128),字汝霖,汉族,婺州义乌(今浙江金华义乌)人北宋末、南宋初抗金名臣。世代务农,早年家境贫寒。元祐六年(1091)应进士试,对策陈时弊,考官恶其直言,抑为同进士出身录取。在任东京留守期间,曾20多次上书高宗赵构,力主...

    北宋 2022-02-04
  • 曹玮生平简介
    曹玮生平简介

    曹玮(973年7月22日-1030年2月21日),字宝臣,真定灵寿(今河北)人,枢密使曹彬第四子,北宋名将,为昭勋阁二十四功臣之一。他招降外族、袭破李继迁军,破章埋族,灭拨臧,大破吐蕃军,屡立战功。后因宰相丁谓诬陷,连贬知莱州,官终彰武节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