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唐朝
全部 中国 世界 人物 事件 文化 成语 专题 古诗文 书籍

最新文章

  • 杨炯真的看不起王勃吗
    杨炯真的看不起王勃吗

    王勃、杨炯、卢照邻和骆宾王,是初唐诗坛最杰出的诗人,时人誉为“初唐四杰”。历史走上了雄浑阔大的唐朝,但文学并没有及时跟上。初唐的文学还在受到六朝特别是齐梁文学的影响,文风暧昧柔弱凄靡,同时,由于开国君主李世民和后来的唐高宗、武则天等热爱诗歌...

  • 杨炯是怎样的人
    杨炯是怎样的人

    古代书生,仕途一道,是证明自身价值的必经之路。有的人平步青云,扶摇直上,毫无阻塞可言。比如晏殊,从小被称为“神童”,观其一生,最大的挫折无非是从宰相贬为工部尚书,仕途可谓顺畅无比。有的人不懈努力,拼命挣扎,却还是有怀投笔,无路请缨,挣扎在底...

  • 《从军行》赏析
    《从军行》赏析

    “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的从军、出塞之作,表现知识分子立功边陲的壮志豪情,慷慨雄壮,令人感动,对盛唐边塞诗的高度繁荣和成熟,有一定的影响。杨炯的从军行,是代表作之一。这首诗借用乐府旧题“从军行”,描写一个读书士子从军边塞、...

  • 《讨武氏檄》全文赏析
    《讨武氏檄》全文赏析

    《讨武氏檄文》亦称《讨武曌檄》,但武则天自名“曌”是在光宅五年武后称帝以后的事,可知乃后人所改,现仍用本题。这篇檄文立论严正,先声夺人,将武则天置于被告席上,列数其罪。借此宣告天下,共同起兵,起到了很大的宣传鼓动作用。据《新唐书》所载,武则...

  • 宋之问灵隐寺巧遇骆宾王
    宋之问灵隐寺巧遇骆宾王

    公元684年,武则天正式摄政,杀了不少李唐王朝的人,其中包括她自己的儿子。徐敬业等人在扬州起兵讨伐武则天。骆宾王投到其部下,并为其写了有名的声讨武则天的檄文《代李敬业讨武氏檄》,历数武则天的多项罪状。后来讨武一方兵败,徐敬业和骆宾王不知去向...

  • 《咏鹅》赏析
    《咏鹅》赏析

    骆宾王,(619—687年)字观光,今浙江义乌人。幼聪颖,誉为江南神童,齐鲁才子。晚年参与徐敬业起事,撰《讨武氏檄文》。“初唐四杰”之一。荡六朝颓波,革初唐浮糜,辟唐代文学繁荣。诗到大唐,诗坛崛起一批锐意变革的诗人,他们就是被称为“初唐四杰...

  • 骆宾王是个怎样的人
    骆宾王是个怎样的人

    一说起古诗,人们首先想到的是唐诗,而一说起唐诗,人们首先想到的一般是“诗仙”李白和“诗圣”杜甫这两位大诗人,因为他俩的名气和诗文水平最高。但当代国人,尤其是80后、90后、00后认识的第一位诗人却既不是李白也不是杜甫,而是骆宾王。从上世纪8...

  • 骆宾王到底去了哪里
    骆宾王到底去了哪里

    骆宾王(约627~约684),字观光,婺州义乌(今浙江义乌)人,是初唐诗坛的杰出人物。骆宾王与王勃、杨炯、卢照邻合称“初唐四杰”,但是在四杰中,骆宾王年岁最长、阅历最多,人生也最富有传奇色彩,他的下落至今仍旧是一个谜,引起了后世对他无休止的...

  • 骆宾王的文学成就
    骆宾王的文学成就

    骆宾王(约638—684),字观光,汉族,婺州义乌(今浙江义乌)人,唐代诗人,与王勃、杨炯、卢照邻合称"初唐四杰"。又与富嘉谟并称"富骆"。高宗永徽中,为道王李元庆府属,历武功、长安主簿。仪凤三年,入为侍御史,因事下狱,次年遇赦。调露二年,...

  • 骆宾王的死因之谜
    骆宾王的死因之谜

    骆宾王(约638—684),字观光,汉族,婺州义乌(今浙江义乌)人,唐代诗人,与王勃、杨炯、卢照邻合称"初唐四杰"。又与富嘉谟并称"富骆"。高宗永徽中,为道王李元庆府属,历武功、长安主簿。仪凤三年,入为侍御史,因事下狱,次年遇赦。调露二年,...

  • 杨炯是怎么死的
    杨炯是怎么死的

    杨炯幼年时就非常聪明博学,文采出众,唐显庆四年(659年),应弟子举及弟,被举神童。唐显庆五年(660年),杨炯时年十一,待制弘文馆,待制十六年。刚进弘文馆的时候,杨炯因为年轻,对出仕与否还不太经意。有了"予出身"的待遇,能在弘文馆"待制"...

  • 杨炯的诗文辞赋有什么特点
    杨炯的诗文辞赋有什么特点

    杨炯(约650-约693),华州华阴(今属陕西)人,唐代文学家,与王勃、卢照邻、骆宾王并称初唐四杰。杨炯自幼聪敏博学,唐显庆四年(659年)应童子举及弟,翌年待制弘文馆,唐高宗上元三年(676年)应制举,补秘书省校书郎,唐永淳元年(68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