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世界  欧洲历史

新经济政策的目的是什么

编辑:天下发布时间:2022-02-04 01:51:13

十月革命后,在苏维埃俄国内忧外患,经济苦难的情况下,苏俄政府实行余粮征集制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引起农民为代表的广大老百姓极其不满。后列宁同志经过充分考虑,在1921年3月开始实行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经济政策。

新经济政策的一项重要内容是以征收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农民按国家规定交纳一定的粮食税,超过税额的余粮完全归个人所有,大大减轻了农民的负担。并且允许外资企业管理国家暂时无力经营的企业,恢复商品货币关系进行调节生产的作用。这使小农经济占优势的苏俄找到了向社会主义经济阶段过渡的道路。后来因斯大林上台而被逐步取消。

1921年3月8日,俄共布第十次代表大会召开。在会上,列宁首次提出了以实物税代替余粮收集制的报告。这被认为是新经济政策的开端。

在这之前的1920年底,列宁就开始酝酿调整经济政策。他阅读了许多农民的来信和申诉书,亲自接见了各地的农民代表,倾听他们的意见和呼声。

列宁在自己的笔记本上摘记了一次非党农民会议上听到的意见,并把这些意见转发给中央委员和人民委员参阅,要求人们重视农民的这些情绪和要求。

1921年初,列宁着手准备党的第十次代表大会,探索新的经济政策。2月8日,他写成《农民问题提纲初稿》。

这一文件提出以下要点:满足非党农民关于用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的愿望;减低粮食税额;同意使税额与农民积极性相适应的原则;在缴足税款的条件下,使农民获得更大的自由来运用和支配其纳税以外的余粮。

以这一提纲为基础,党中央成立了由瞿鲁巴、奥新斯基、加米涅夫等人组成的一个委员会,着手起草关于用征税代替余粮收集制的决议,并于2月18日完成初稿。

1921年3月8日至16日,俄共布第十次代表大会在莫斯科举行。列宁在会上作了《关于以实物税代替余粮收集制》的报告。他在报告中强调指出:苏维埃政权必须始终力求在工人阶级和农民之间确立合理的经济关系;通过自由贸易周转刺激农业的发展;自由贸易周转是工农业之间经济结合的形式。

大会根据列宁报告,通过了相应决议。3月21日,苏维埃中央执行委员会通过了《关于用实物税代替粮食和原料收集制》法令。

新经济政策实施后,重新提出在国家无法经营的企业出租的问题,出现了租让制、租赁制等各种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以及一大批小规模的私人资本主义企业。租让制、租赁制和私人企业的发展,有助于苏维埃国家从极其严重的经济危机中解脱出来,对恢复国民经济发挥了良好的作用。

早在1918年初,列宁就提出过国家资本主义的设想,把它作为过渡的社会主义的特殊的经济形式。由于战争的突然来临,没有来得及加以实践。

实行新经济政策以后,列宁认为在苏维埃社会里有五种经济成分并存,国家资本主义经济就是其中之一,这是列宁在理论上和实践上对科学社会主义的一个重大发展。

实行新经济政策,在流通方面,由国家垄断贸易改为自由贸易,允许商品生产和商品流通,恢复了商品货币关系。自由贸易,是新经济政策的重要杠杆。

当个体小农在缴纳粮食税以后,既然国家允许他们自由支配自己多余的粮食和其他农产品,这些粮食和农产品中的一大部分便立即变成商品,不可阻挡地涌入市场。因此,开放自由贸易,促进商品的生产和流通,是建立工农之间正确关系的客观要求,也是多种经济成分并存条件下的必然趋势。商业的全面恢复和人民购买力的迅速提高,也是实行新经济政策的显著成就。

实践证明,从战时共产主义向新经济政策转变,是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的大转变,也证明了包括列宁在内的许多人曾经持有的“直接过渡”的思想是错误的。

列宁的伟大,不在于他永远不犯错误,而在于他能够体察民意,审时度势,尊重客观规律,领导全党和全国人民果断地结束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行新经济政策。

在实践中,列宁一方面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带来的消极后果进行反思和总结,另一方面又沿着新经济政策的道路不断探索。

从1921年4月他写的《论粮食税》到逝世前口授的《论合作制》等一系列文章中,可以清楚地看到,列宁正是通过新经济政策,试图探索一条适合俄国国情的特殊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列宁在探索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方法和形式时,努力寻找一条无产阶级国家同千百万小农之间联系的纽带,努力寻找经济文化落后国家过渡到社会主义的一系列中间环节,他认为国家资本主义可以作为落后国家过渡到社会主义的桥梁。

列宁对俄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是多方面的。他不但尊重客观经济规律,重视对本国国情的研究,也十分重视发扬党内民主,健全党的民主集中制,加强各级检察监督机关,防止和克服官僚主义,以保证社会主义建设的顺利开展。

本文标签 苏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