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次十字军东征:“和平收复”耶路撒冷
第六次十字军东征(1228年-1229年),神圣罗马帝国皇帝腓特烈二世为耶路撒冷第二王国取得耶路撒冷、伯利恒和通往地中海的走廊。
但此次不是战争的直接结果,而是埃及的苏丹Al-Kamil与腓特烈二世缔结了十年和约,并把耶路撒冷、伯利恒和通往地中海的走廊相赠。1229年3月18日,腓特烈二世成为耶路撒冷的国王。
到1244年,花剌子模在埃及支持下重新占领耶路撒冷。
孤独的神圣罗马皇帝
中世纪时期的欧洲,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可能是最孤独的人。不仅需要应付治下的各级封建领主,还要随时准备同罗马教廷掐架。虽然教皇同样是一个人高高在上,但却可以拥有庞大的国际教会组织,并同任何封建领主达成协议。反观居于世俗层面的皇帝,就绝没有如此轻松的事情。1220年继位的皇帝弗雷德里克二世,就是其中的典型。
在青少年阶段,弗雷德里克就已陆续继承了横跨欧陆南北的大片领地。先是从他父亲亨利手中,接过了大半个德意志地区和北意大利,又通过母亲获得了西西里岛与那不勒斯。虽然在德意志北部,还有反对他合法性地位的小块区域存在。但这并不妨碍他成为中世纪时代,拥有最多疆域的神圣罗马皇帝。因此,他也成为了很多地方实力派与教廷都需要重点提防的对象。尤其是以意大利中部为基地的罗马教皇,实际上处于皇帝的南北领地包围中。
1221年结束的第五次十字军东征中,弗雷德里克的位置也非常尴尬。虽然他早已承诺参与其中,却从一开始就遭到教廷的刻意打压。最后,来自德意志内部的匈牙利国王和奥地利公爵,成为了这次十字军的前期领头人物。这无疑是在削弱皇帝的个人威望。在两位大贵族离开圣地后,来自德意志北部的十字军又接替上去。当地的贵族也一直反对弗雷德里克成为皇帝,。所以,尽管有象征性的派兵增援,神圣罗马帝国在实际上是缺席了这次远征。年轻的皇帝,需要稳固自己在欧洲本土的地位,自然是有些以分身乏术。
一切都在1225年间峰回路转,弗雷德里克迎娶了耶路撒冷女王伊莎贝拉二世。虽然后者的家族势力衰微,却还是努力在黎凡特沿海维持着残山剩水。通过这次联姻,弗雷德里也开始宣布自己拥有耶路撒冷王国的统治权。因为他敏锐的发现,岳父实际上只是一个没有进行过加冕典礼的摄政,所以很快就宣布自己拥有圣地王国的一切权力。加上教廷给予政治压力和潜在的东方贸易收入,都让年轻的皇帝准备亲自进行东征。
神圣罗马式远征
1127年,弗雷德里克二世开启了自己的东方之旅,也就是实际上的第六次十字军东征。但从欧洲出发的部队,主要就来自西西里王国境内。因为皇帝自己也无法有效调动阿尔卑斯山以北的诸侯武装,所以不如只用意大利贵族为自己作战。
但舰队在起航不久后就爆发了瘟疫,迫使神罗十字军临时折返。成为新任教皇不久的格里高利九世,马上借题发挥,宣布皇帝是故意出尔反尔。随即,一则严厉的绝罚令飞来,将弗雷德里克逐出教会。这也意味着此次远征不受教皇祝福与引导,不会有其他欧洲领主参与进来。但弗雷德里克的东征,显然不仅仅是为增加自己在基督教世界内部的话语权。因此,在同教皇达成任何妥协之前,西西里船队就在第二年再次踏上东征之旅。
弗雷德里克的神罗-西西里东征军,并没有足以完成战争需求的兵力。这就和过去的历次神罗东征军,形成了鲜明反差。因为无论是从陆地前进的巴巴罗萨,还是由威尼斯船队运输的奥匈两地部队,都有着更大规模和完善组织。弗雷德里克则只能依靠西西里王国一地的运力,无法获得同西西里存在海上争霸的热那亚船队支持。这也是他自感无力征召德意志封建军队的另一个原因。
但就本质上而言,年轻皇帝的远征模式没有和前人有任何不同。因为自己的特殊身份,他决心到东方聚拢分散在三地的十字军武装,汇集成自己所需要的军事力量。这恰恰也是神罗皇帝在跨区域战争中,所一直秉持的战争模式。君主本人率领核心精锐抵达,征召临近战区的采邑部队,临时组合为不同风格的大军。只是在第六次十字军时,运行机制从陆地搬到了海上。
一盘散沙
1128年,神罗皇帝和他的船队抵达了去往圣地的首个要地--塞浦路斯。由于威尼斯人和拉丁帝国都控制了地中海东部,所以这段行程并没有大费周章。至于孤悬于西亚外海的塞浦路斯本身,也是十字军在第三次东征后的最大前进基地。
在岛上,弗雷德里克再次遇到了自己的岳父,名义上的耶路撒冷王国摄政--约翰。面对这位亲临东方的君主,岛上的法兰克贵族们都表现的非常恭顺。但表面的平和之下,还是包含着很多隐忧。因为皇帝已经以耶路撒冷王国的继承者自居,并开始向摄政王约翰发难。他甚至要求后者接受处罚,将位于西亚海岸上的贝鲁特港交给帝国管辖。这个要求自然被一口回绝,皇帝也意识到自己弄僵了同塞浦路斯贵族们的关系,让他们和德意志诸侯一样反对自己。
9月,神罗皇帝终于渡海抵达圣地,进入了当时的耶路撒冷王国都城--阿克港。通过十字军与意大利商业城市运作,这里已经后来居上,在贸易额方面胜过了北方的贝鲁特。但在城内拥有巨大势力的教会,却从一开始就站在了弗雷德里克对面。在他们公开了教皇的绝罚令后,城里的世俗贵族也不愿意追谁皇帝。因此,也就不会有多少人愿意加入还在草创阶段的新十字军。唯有圣殿骑士团和医院骑士团成员,愿意追随皇帝出征。但皇帝必须在官方文书中去掉他们的名字,免得教会因此事而进行追究。
至此,第六次十字军东征按常理来说是已经失败了。一盘散沙的圣地国家们,又因为教会的搀和而内部分裂严重。弗雷德里克根本凑不齐自己理想中的军队规模,无法兑现自己收复耶路撒冷的承诺。他对于东方地盘的所有权诉求,也得不到地方派系的任何支持。
然而,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弗雷德里克在之后的圣地岁月中,居然以非军事手段达到了大部分目的。其中的主要原因,并不在于他自己,而是作为主要对手的阿尤布王朝。
在1121年的第五次十字军东征后,作为苏丹的阿尔-卡米尔,只是勉强维持着阿尤布王朝的统一。埃及之外的叙利亚地区,众多地方长官也有他们自己的势力集团。毕竟,对于这些真正的本地人来说,由萨拉丁建议的埃及宫廷,实际上也是入侵者和征服者。
这种内部分裂,从根本上动摇了阿尤布王朝的军事力量。因为从萨拉丁的时代起,他们就一直依靠来自亚洲的突厥和库尔德骑兵部队作战。先前的阿拉伯系武装,不是被宣布解散,就是只允许保留很小规模。当亚洲派不再服从开罗当局,阿尤布军队的有生力量就出现了明显下滑。
于是在面对孤军深入的十字军时,卡米尔数次要求和谈,甚至不惜出让耶路撒冷控制权。在对付断然拒绝后,才下令摧毁尼罗河大坝,以洪水阻拦对手步伐。尽管最后获得惨胜,但尼罗河沿岸的经济损失仍不可估量。他的势力相比之前反而是更弱了。至于后来威震天下的马穆鲁克奴隶军团,在这个时期还数量严重不足。阿尤布宫廷需要不断从高加索和黑海地区进口奴隶,给予耗费时常的军事训练。因此,稳定的海运也是这个王朝所必须依赖的。
弗雷德里二世也是吃定了这点,带着军队到沿海进行漫无目的的武装游行。这个策略很快奏效,阿米尔苏丹派来的谈判代表,准备将耶路撒冷交还给十字军王国。他们还专门派出了大马士革总督,同神圣罗马皇帝进行具体细节上的交涉。让他感到惊讶的是,德意志出生的皇帝不仅能熟练使用拉丁语和希腊语,甚至能用阿拉伯语和自己交谈。这其实也得益于弗雷德里克从小生活的西西里环境,一个不断在神圣罗马帝国、诺曼海盗、阿拉伯征服者与拜占庭希腊人之间易手的地方。在弗雷德里克东征的时代,岛上还有一些阿拉伯社区存在。
双方最终签订了《雅法合约》。弗雷德里克以耶路撒冷王国的名义,拿回了耶路撒冷控制权。作为补偿,该城将不被允许修建任何防御工事,以便对双方治下的信徒开放。穆斯林也继续保有圣殿山、阿克萨清真寺与大圆顶清真寺的控制,并派兵驻扎在约旦河边的要塞里。耶路撒冷王国则还能要回沿海的雅法、西顿两个港口,并占有更靠内陆的拿撒勒与伯利恒。显然,这是神罗皇帝的东方贸易需要,也是阿尤布苏丹希望提升海运收益的结果。
当然,更重要的是,双方达成了为期10年的停战协议。这对于长期处于战争威胁下的两方,都是必要的喘息之际。第六次十字军东征,也就在一片祥和中落下大幕。
1229年3月17日,弗雷德里克二世进入耶路撒冷城内。他在城内举行了一个不被认可的加冕仪式,并为自己戴上了王冠。当他在年底返回欧洲后,对于耶路撒冷王位的要求便被本土十字军们推翻。
但无论如何,年轻的皇帝都算是创造了奇迹。利用不可多得的战略机遇,兵不血刃的拿回圣城。不仅没有依靠其他欧洲势力协助,也没有请出尊贵的教皇。对于罗马教廷而言,这种隐性的打击,可能比大军压境的弹压还要致命。
-
上一篇: 第五次十字军东征的经过
-
下一篇: “圣”路易九世的第七次十字军东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