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世界  欧洲历史

前三次十字军东征对拜占庭帝国的影响

编辑:天下发布时间:2022-02-04 00:37:46

十字军东征是指向东方的军事远征。关于十字军东征的影响,学术界从总体上进行论述的较多,但很少专门分析十字军东征对拜占庭的影响。1204年第四次十字军和威尼斯人攻占君士坦丁堡,占领拜占庭大部分领土,拜占庭人虽然在1261年复国,但是再也无法恢复往日的强盛,从此陷入长期衰落,直到1453年灭亡。

一、前三次十字军东征干扰了拜占庭的统治,使得拜占庭处境困难

前三次十字军东征打乱了拜占庭的统治秩序。每一次十字军东征的通行,都迫使拜占庭统治者们放下手中的事情,致力于安排十字军的通行、接待十字军首领、提出忠告和建议、提供援助,等等。

1092年,塞尔柱人维齐尔尼扎姆·阿尔-马尔克(Nizam al-Mulk)和苏丹马立克沙(Malik Shah)相继去世,塞尔柱人内部陷入纷争,四分五裂。1094年,阿莱克修斯一世(Alexius ⅠComnenus,1081-1118年在位)击退入侵巴尔干地区的库曼人(Cumans),到1095年,阿莱克修斯把帝国在欧洲的边境恢复到多瑙河和亚德里亚海。

在这种有利的形势之下,阿莱克修斯准备收复小亚细亚。但是第一次十字军东征的到来打乱了他的计划,他不得不致力于安排十字军的通行:安排向导、翻译、供给、护送等;忙于接待十字军首领,带领他们参观,送给他们礼物,向他们提出忠告和建议,与他们交涉,要求他们向自己宣誓效忠,还击攻打君士坦丁堡的不满的十字军等;把十字军运过博斯普鲁斯海峡,给他们提供向导,送给他们武器如攻城塔(helepolis),提供一小支军队参加十字军东征,赎买被俘的十字军等。

1146年,曼努埃尔(Manuel Ⅰ Comnenus,1143-1180年在位)与他的德意志新娘结婚。这一联姻巩固了拜占庭与德意志反西西里国王罗杰二世(Roger Ⅱ of Sicily,1130-1154年在位)的同盟,使曼努埃尔能够集中精力去收复安纳托利亚。

同年,曼努埃尔对统治科尼亚(Konya)的塞尔柱土耳其人发动军事远征,占领了菲罗梅隆(Philomelion),释放土耳其人俘虏的大量拜占庭人,围攻科尼亚。这时传来流言说新的十字军东征正在准备,这引起了他的惊恐。曼努埃尔不得不尽快撤退,撤退途中拜占庭人一直遭到土耳其人的攻击。

1188-1189年,菲拉泽尔菲亚(Philadelphia)人塞奥多利·曼加法斯(Theodore Mangaphas)叛乱,依沙克二世(Isaac Ⅱ Angelos,1185-1195年在位)率军前去镇压。这时消息传来说德皇腓特烈(Frederick Ⅰ Barbarossa,1152-1190年在位)率领十字军到来,依沙克二世被迫撤退,承认曼加法斯为菲拉泽尔菲亚事实上的统治者。

十字军东征并没有给拜占庭带来实质性的好处。阿莱克修斯企图利用十字军东征收复失地,他利用十字军驱逐了小亚细亚西部和南部河谷地区以及沿海地区的突厥人,然而,这些领土他本来无须十字军的援助也能收复,而且,他并无兵力守住收复的领土,十字军给他带来的好处只是暂时的。

外敌还利用十字军东征侵略拜占庭,例如,诺曼西西里趁拜占庭忙于应付第二次十字军东征,侵略拜占庭的希腊和伯罗奔尼撒;塞尔维亚统治者斯蒂芬·内马尼娅(Stefan Nemanja)无视与拜占庭的同盟关系,趁第三次十字军东征之机,进攻拜占庭领土,洗劫了重要城市斯科普里(Skoplje)。

十字军东征给拜占庭带来的更大麻烦是,1098年6月28日,波希蒙德(Bohemond)借助十字军把战略重镇安条克据为己有,迫使拜占庭把军队转向西利西亚(Cilicia)和北部叙利亚,致力于收复安条克而不是与土耳其人作战,结果土耳其人在安纳托利亚的地位得到巩固。

安条克原属拜占庭领土,1094年被土耳其人占领,战略地位十分重要,是拜占庭恢复对西利西亚地区(通往叙利亚的门户)统治的关键,因此,拜占庭一直想要夺回安条克。1099年3月,阿莱克修斯正式要求波希蒙德放弃安条克,遭到拒绝。此后,拜占庭皇帝阿莱克修斯、约翰二世(John Ⅱ Comnenus,1118-1143年在位)和曼努埃尔一世等长期致力于收复安条克。

十字军东征使拜占庭帝国陷入西方扩张势力的包围之中,处境困难。阿莱克修斯一世的长女、著名历史学家安娜公主(Anna Comnena,1083-1154年)已经认识到这种困境。她写道,“事实上,他(指阿莱克修斯一世)的极其慷慨,他的辛苦和操劳,没有为罗马帝国带来任何好处。……皇帝送出了无数的礼物,花费了成堆的黄金,耗费了无法估量的时间来满足他们(指十字军)的利益,派出了大量人员援助他们——坦克雷德(Tancred,波希蒙德的侄子)收获好处,罗马人却一无所获……”

二、第一次十字军东征导致拜占庭的形象被丑化,拜占庭统治者们不得不迎合西方

第一次十字军东征导致阿莱克修斯一世和拜占庭的形象被拉丁人丑化。西方进行反拜占庭宣传:拜占庭分裂教会,阻碍十字军东征,未能援助十字军国家等。为了应对西方的种种负面宣传,拜占庭统治者约翰二世和曼努埃尔一世逐渐调整政策,迎合西方,竭力树立良好形象、改变西方的看法。

约翰二世极力表现自己分享十字军的理想。在死前几个月里,他写信给耶路撒冷国王,提出去圣地援助国王驱逐异教徒并拜访圣地。为表明希望朝圣的诚挚,他下令制作一盏巨大的黄金灯,准备送给圣墓教堂;他甚至可能声称对圣墓有监护权。158-159在临终前,据尼基塔斯·侯尼雅迪斯(Nicetas Choniates,1155-1217年)记载,他发表了一番讲话,谈到自己希望拜访圣地。

曼努埃尔一世对西方的迎合极其明显。首先,他认同一些西方习俗,例如马上比武、崇尚单打独斗等。据尼基塔斯·侯尼雅迪斯记载,1151年,曼努埃尔曾与匈牙利军队的指挥官决斗并获胜。1159年,曼努埃尔曾在安条克举行马上比武大会,因表现突出而赢得拉丁人的崇拜,威望极大提高。

其次,曼努埃尔开始承担十字军国家保护者的角色。1159年,他迫使努尔·丁(Nūr al-Dīn Mahmūd)释放大量拉丁人俘虏。1164年,努尔·丁俘虏安条克统治者波希蒙德三世(Bohemond Ⅲ,1163-1201年在位)和许多拉丁人大贵族,企图征服安条克,曼努埃尔马上派大军去西利西亚,保住了安条克,赎回了波希蒙德三世。

曼努埃尔还接受耶路撒冷国王阿马尔里克(Amalric,1162-1174年在位)关于联合进攻埃及的提议,于1169年派出庞大舰队前去攻打埃及。1881171年阿马尔里克再次提议结盟攻打埃及,并承认拜占庭一定程度的宗主权,曼努埃尔派出150艘船组成的舰队于1177年到达阿克。

第三,曼努埃尔极力表明自己分享十字军理想,推进十字军东征事业。他坚持拜占庭皇帝是正教教会在圣地的保护人这一传统角色,帮助修建、装饰圣地的圣墓教堂,负责装饰伯利恒(Bethlehem)的耶稣诞生(Nativity)教堂等。1175年他写信给教皇说他恢复了多里莱乌姆城(Dorylaion,该城是控制横过安纳托利亚高原的路线的关键),声称到圣地的路线对拉丁人和希腊人都安全了;他向教皇求助,决定对异教徒土耳其人发动战争。1176年他率领大军攻打土耳其人,但在迈里欧科菲垅(Myriokephalon)遭到惨败。

第四,曼努埃尔不断与教皇协商教会统一问题,1167年曼努埃尔甚至作出让步,承认教皇首位,以换取教皇对他作为“罗马人皇帝”的承认。

基本上,拜占庭统治者们对西方的迎合取得了一定的成功,约翰二世和曼努埃尔一世因此在西方享有很好的名声。例如,尼基塔斯·侯尼雅迪斯说,“甚至到我们的时代,他(指约翰二世)仍被所有人认为值得赞美。”曼努埃尔在意大利和达尔马提亚深受怀念,被认为是强有力的将军和慷慨赏赐的好皇帝。英诺森三世(Innocent Ⅲ,1198-1216年在位)在给阿莱克修斯三世(Alexius Ⅲ Angelos,1195-1203年在位)的信中,深情回忆曼努埃尔对罗马教会的忠诚。

甚至到了第四次十字军东征,一个普通的十字军士兵克拉里(Robert of Clari)也听说曼努埃尔声望甚高,认为他是一个非常值得敬重的人,是最富有、最慷慨的基督教徒,认为他非常热爱、信任法国人。

但是,拜占庭付出了沉重的代价。1169年、1177年曼努埃尔先后派出庞大舰队攻打埃及,两次都因十字军国家的拉丁人不合作而失败,极大地削弱了拜占庭海军力量,特别是1169年远征。据尼基塔斯·侯尼雅迪斯记载,这次远征拜占庭损失惨重,276艘船中许多毁于风暴,剩下不多的船回到拜占庭也遭到抛弃、忽视。约翰·金纳莫斯也记载了这次远征撤退途中遭遇风暴,丧失了许多船。

1176年曼努埃尔率军攻打土耳其人,以证明自己努力推进十字军事业,但在迈里欧科菲垅遭到惨败。关于这一战败事件的影响,当时的拜占庭圣人利奥菲托斯(Neophytos the Recluse,1134-约1215年)和塞萨洛尼基大主教埃夫斯塔西奥斯(Eustathios of Thessalonica)尽管歌颂曼努埃尔,但也承认这一战役造成了重大伤亡;十字军史学家提尔的威廉(William of Tyre)说这一失败使曼努埃尔不再有“思想的安宁和精神的稳定”。一些历史学家认为这一失败为帝国政治社会结构的瓦解开辟了道路。

朗西曼认为,这一战败使拜占庭失去结盟的价值。一些学者如安戈尔德、保罗·斯蒂芬森、马格达利诺、约翰·哈尔登对这次战败的灾难性提出了质疑。约翰·伯肯迈耶则认为,尽管它事实上并非一些人所认为的军事灾难,但它摧毁了脆弱的外交结构,而这是曼努埃尔一世统治期间的主要成就。可见,人们一般认为这一失败给拜占庭造成了不良影响,只是对于影响程度的认识不一而已。

更严重的是,12世纪末拜占庭未能也无力迎合西方,这成为西方侵略的借口。安德罗尼库斯一世(Andronicus Ⅰ Comnenus,1183-1185年在位)上台后,拜占庭开始试图脱离拉丁西方。1182年安德罗尼库斯发动君士坦丁堡民众屠杀城中的拉丁人。

但他很快发现他需要西方特别是威尼斯的援助,1183年他开始对威尼斯表示友好。但面对1185年诺曼西西里的入侵,威尼斯拒绝提供海军援助;他与萨拉丁(Saladin)结盟,而萨拉丁不能提供他所需要的援助。依沙克二世巩固与萨拉丁的同盟关系,阻碍第三次十字军的通行,但在腓特烈攻打君士坦丁堡的威胁之下,依沙克不能指望得到萨拉丁的援助。

依沙克恢复与威尼斯的关系,但他垮台后,阿莱克修斯三世与威尼斯关系恶化。但是,到这时拜占庭已经无法退出西方,西方要求拜占庭皇帝们以曼努埃尔为榜样,援助十字军东征,推动教会统一。例如,德皇亨利六世(HenryⅥ,1191-1197年在位)借口他将要进行十字军东征,要求依沙克二世和阿莱克修斯三世为他提供金钱和船只。

教皇英诺森三世则在给阿莱克修斯三世的信中,要求他以曼努埃尔为榜样,致力于援助圣地,推进教会统一。阿莱克修斯做不到,这最终成为西方侵略拜占庭的借口。在关于第四次十字军东征的拉丁人原始资料中,用来辩护这次东征转向进攻君士坦丁堡的理由基本上是拜占庭人不服从罗马教会、阻碍十字军东征、十字军为获得供给等。

三、导致拜占庭人与拉丁人关系恶化

不可否认,个别拜占庭人与个别拉丁人之间确实存在友好关系,但总的说来,前三次十字军东征导致拜占庭人与拉丁人关系日益恶化。

第一次十字军东征使得十字军首领与拜占庭皇帝直接接触。拜占庭皇帝直接与十字军首领打交道,由于利益、立场、目标、思想观念、处事方式等等都不同,双方的隔阂、冲突不可避免;特别是阿莱克修斯阻碍了十字军首领们的扩张野心,引起首领们的不满。这种隔阂、冲突特别是不满被野心家利用并加以宣传,于是阿莱克修斯的形象乃至拜占庭的形象逐渐丑化。结果,在十字军占领耶路撒冷10年内,西方普遍认为拜占庭背叛了基督教事业。

第二次十字军东征遭到灾难性后果,拜占庭成为替罪羊。在这次东征之前,克吕尼修道院院长彼得(Peter the Venerable)把拜占庭帝国看作是基督教世界的堡垒,说(君士坦丁堡)“处于东方、西方和北方的中点,它吓倒了东方,征服了北方,保卫了西方。”但第二次十字军东征失败之后,他写信给西西里国王罗杰二世,谴责拜占庭人背信弃义,敦促罗杰二世报复拜占庭人。

法国十字军中曾有人敦促法王路易七世(LouisⅦ,1137-1180年在位)与诺曼人结盟进攻君士坦丁堡,遭到路易的断然拒绝。但这次东征灾难性结束后,路易认为拜占庭是敌人。尼基塔斯·侯尼雅迪斯说拜占庭的供给有问题,记载了德国十字军与拜占庭人因一些小事发生冲突,例如,德皇康拉德(ConradⅢ,1138-1152年在位)残酷对待拜占庭商人,拜占庭人烧掉德皇一个亲属的住处等。这些在十字军的通行中似乎很难避免。

尼基塔斯·侯尼雅迪斯还说曼努埃尔铸造贬值的银币供十字军支付必需品,曼努埃尔写信给土耳其人激起他们与德国十字军作战。但这些记载得不到同时代人约翰·金纳莫斯的记载的印证,曼努埃尔也没有必要给土耳其人写信。

尼基塔斯·侯尼雅迪斯认为十字军很虔诚,谴责曼努埃尔不虔诚;他对西方扩张的性质没有认识清楚,认为十字军东征导致拜占庭与西方关系恶化原因在于拜占庭皇帝们,这些可能是他这么记载的原因。事实上,第二次十字军东征使得拜占庭与西方关系进一步恶化,原因主要在于这次东征遭到灾难性后果。

第三次十字军东征进一步恶化了拜占庭人与拉丁人的关系。据利耶研究,在第三次十字军出发前,腓特烈一世已经与塞尔维亚人和塞尔柱人联系,并与西西里诺曼人关系密切。在到达尼什之后,他接见了塞尔维亚统治者斯蒂芬·内马尼娅及其兄弟们,接待了叛乱者彼得和阿森的使者。

到达亚德里亚堡后,他马上联系叛乱的保加利亚人,后者向他提供40000个瓦拉几人和库曼人弓箭手攻打君士坦丁堡。腓特烈与塞尔维亚人、塞尔柱人、西西里诺曼人、保加利亚人等的联系,令依沙克二世不安,依沙克于是采取种种敌对行为,例如,监禁德国使者,派军队骚扰、攻打德国十字军,等等。结果双方关系恶化。

德国十字军与拜占庭军队交战,腓特烈在拜占庭四处劫掠、攻占地方城堡,最后决定攻打君士坦丁堡。后来德国人关于第三次十字军东征的记载集中于德国人与拜占庭人的战争,许多拜占庭人则记住了德国人对色雷斯的劫掠。

第三次十字军东征期间英王征服塞浦路斯,这也恶化了拜占庭与西方的关系,连一直欣赏十字军的虔诚的尼基塔斯·侯尼雅迪斯也不由得反感和怀疑。他说,在到巴勒斯坦之前,英王占领了塞浦路斯,声称塞浦路斯归他所有;后来他派货船到那里征税;在离开巴勒斯坦回国时,他把塞浦路斯交给耶路撒冷国王,好像那是他的领土似的。

腓特烈领导的第三次十字军东征还使西方人认为拜占庭人是基督教世界的敌人。腓特烈是拜占庭的宿敌,依沙克二世认为他的十字军东征意在征服君士坦丁堡,特别是他与塞尔柱人达成了协议。为反对这一同盟,依沙克二世巩固与萨拉丁(萨拉丁与塞尔柱人关系不好)的同盟关系。依沙克答应萨拉丁阻碍腓特烈的通行,这在西方看来,拜占庭人是十字军东征的敌人。

十字军东征中卷入的人太多,拜占庭的供给难以避免出现问题,十字军的行动也难以控制,双方的冲突几乎是不可避免。在前三次十字军东征中,每一次拜占庭皇帝都相信十字军的真正目的就是要占领君士坦丁堡,每一次都有十字军提出攻占君士坦丁堡,每一次都有十字军与拜占庭军队交战。例如,在第一次十字军东征中,波希蒙德曾暗中提议布永的戈弗雷(Godfrey of Bouillon)联合侵略拜占庭;戈弗雷率领十字军与拜占庭军队在君士坦丁堡城外交战;1100年一些伦巴第人十字军甚至攻打布拉海尔奈宫(Blachernae Palace)。

在第二次十字军东征中,法国十字军中的主教朗格雷斯(Godfrey of Langres)向法王路易七世提出攻占君士坦丁堡;德国十字军与拜占庭军队在君士坦丁堡城外交战,约翰·金纳莫斯说德皇康拉德威胁攻打君士坦丁堡。在第三次十字军东征中,德国十字军占领菲利波波利(Philippopolis)和亚德里亚堡等,进攻拜占庭军队,德皇腓特烈写信给儿子亨利要他准备海陆两路攻打君土坦丁堡。这样,随着十字军东征的进行,双方关系逐渐恶化。

第二次十字军东征期间拜占庭人把西方人包括十字军看作是“野兽”。1187年萨拉丁攻打耶路撒冷时,为萨拉丁打开城门的是耶路撒冷的东正教徒。第三次十字军东征期间,大教长多西修斯(Dositheos)称十字军为狗,声称杀害十字军无罪。到第四次十字军东征时,拜占庭人已经极其仇恨拉丁人,因仇恨而失去理性的君士坦丁堡民众攻击拉丁人区,根本不区分朋友还是敌人,结果导致君士坦丁堡城中的拉丁人(主要是比萨人)投奔攻城的威尼斯人和十字军,增强了敌人的势力。

拜占庭人对西方人的仇恨使得西方更加想要征服拜占庭帝国,这方面最突出的是威尼斯。

综上所述,前三次十字军东征打乱了拜占庭的统治秩序,使拜占庭处境困难。第一次十字军东征导致拜占庭的形象被拉丁人丑化,拜占庭皇帝们不得不迎合西方,虽然取得一定的成功,但付出了沉重的代价,12世纪末拜占庭未能也无力迎合西方,这成为西方入侵的借口。前三次十字军东征导致拜占庭人与拉丁人关系恶化,拜占庭人对西方人的仇恨使得西方更加想要征服拜占庭。

本文标签 十字军东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