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世界  欧洲历史

世界第一颗人造卫星的诞生

编辑:天下发布时间:2022-02-04 00:33:23

1957年10月4日。苏联宣布成功地把世界上第一颗绕地球运行的人造卫星送入轨道。美国官员宣称,他们不仅因苏联首先成功地发射卫星感到震惊,而且对这颗卫星的体积之大感到惊讶。这颗卫星重83公斤,比美国准备在第二年初发射的卫星重8倍,可是,美国没有苏联那么大的R7火箭,所以,发射不了。

苏联宣布说,这颗卫星的球体直径为55厘米,绕地球一周需1小时35分,距地面的最大高度为900公里,用两个频道连续发送信号。由于运行轨道和赤道成65度夹角,因此它每日可两次在莫斯科上空通过。苏联对发射这颗卫星的火箭没做详细报道,不过曾提到它以每秒8公里的速度离开地面。他们说,这次发射开辟了星际航行的道路。

这一事件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它宣告人类已经进入航天时代(space age)。

苏联在1957年10月4号发射人类首颗人造地球卫星Sputnik-1,揭开了人类向太空进军的序幕,大大激发了世界各国研制和发射卫星的热情。

美苏冷战期间,苏联空间科技的发展源于远程导弹技术的突破。冷战开始后,为抵御美国核优势,维护苏联国家安全,苏联以举国之力发展远程弹道导弹。然后在斯大林时代,空间科技被认为妨碍国家军事进步,遭到严令禁止;苏联外空计划走向公开化是在赫鲁晓夫时代。

1953年末,吉洪拉沃夫(米哈伊尔·克拉夫基耶维奇·吉洪拉沃夫)与科罗廖夫开始人造卫星的研制工作,为取得苏联领导人支持,他们曾多次上述陈述卫星的军事和政治意义。

在1954年的“人造地球卫星报告”中,吉宏拉沃夫认为:“苏联可以发射一颗设计简单的人造卫星,在距地面170-110公里的高处传输地球影像和发射无线电电波。虽然这颗卫星不具有科研意义,但是这一颗卫星将给苏联的国防将带来极大的益处。”

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呈球形,直径58厘米,重83.6公斤。它沿着椭圆轨道飞行,每96分钟环绕地球一圈。人造地球卫星内带着一台无线电发报机,不停地向地球发出“滴——滴——滴”的信号。一些人围着收音机。侧耳倾听着初次来自太空的声音。另一些人则仰望天空,试图用肉眼在夜晚搜索人造地球卫星明亮的轨迹。

但是,当时认识很少有人了解人造地球卫星是载人宇宙飞船的前导,科学家正在加紧准备载人空间飞行。一个月后,1957年11月3日,苏联又发射了第二颗人造地球卫星,它的重量一下增加了5倍多,达到508公斤。

这颗卫星呈锥形,为了在卫星上节省出位置增设一个密封生物舱,不得不把许多测量仪器移到最末一节火箭上去。在圆柱形的舱内安然静卧着一只名叫“莱卡依”的小狗。小狗身上连接着测量脉搏、呼吸、血压的医学仪器,通过无线电随时把这些数据报告给地面。

为了使舱内空气保持新鲜清洁,还安装了空气再生装置和处理粪便的排泄装置。舱内保持一定的温度和湿度,使小狗感到舒适。另外还有一套自供食装置,一天三次定时点亮信号灯,通知莱依卡用餐。

前苏联官方公布了一个关于莱卡命运的“官方”版本:莱卡完成了长达一周的飞行任务,到达离地球1600km的高处;按照计划,它在吃了最后一顿含有剧毒的晚餐后安静地死去。

但是,2002年,曾参与前苏联人造地球卫星发射过程的俄罗斯生物医学研究所科学家迪米特里·马拉山科夫宣布了一个令人吃惊的消息:莱卡根本没有像前苏联官员声称的那样活得那么长,事实上,它刚飞上天没几个小时,就死于惊吓和中暑衰竭。

试验狗在卫星生物舱内生活了成为宇航飞行中的第一个牺牲者。

本文标签 第三次科技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