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文化  中国文化
全部 中国文化 世界文化 历史典故 民间故事 影视文化

资讯搜索

最新文章

  • 《蜀相》全文鉴赏
    《蜀相》全文鉴赏

    这首七律《蜀相》,抒发了诗人对诸葛亮才智品德的崇敬和功业未遂的感慨。融情、景、议于一炉,既有对历史的评说,又有现实的寓托,在历代咏赞诸葛亮的诗篇中,堪称绝唱。古典诗歌中常以问答起句,突出感情的起伏不平。这首诗的首联也是如此。“丞相祠堂何处寻...

    杜甫 2022-02-04
  • 《蜀相》
    《蜀相》

    《蜀相》是唐代诗人杜甫定居成都草堂后,翌年游览武侯祠时创作的一首咏史怀古诗。此诗借游览古迹,表达了诗人对蜀汉丞相诸葛亮雄才大略、辅佐两朝、忠心报国的称颂以及对他出师未捷而身死的惋惜之情。诗中既有尊蜀正统的观念,又有才困时艰的感慨,字里行间寄...

    杜甫 2022-02-04
  • 《登高》全文赏析
    《登高》全文赏析

    此诗载于《杜工部集》,全诗通过登高所见秋江景色,倾诉了诗人长年漂泊、老病孤愁的复杂感情,慷慨激越、动人心弦。此诗前四句写登高见闻。首联对起。诗人围绕夔州的特定环境,用“风急”二字带动全联,一开头就写成了千古流传的佳句。夔州向以猿多著称,峡口...

    杜甫 2022-02-04
  • 《登高》
    《登高》

    《登高》是唐代伟大诗人杜甫于大历二年(767)秋天在夔州所作的一首七律。前四句写景,述登高见闻,紧扣秋天的季节特色,描绘了江边空旷寂寥的景致。首联为局部近景,颔联为整体远景。后四句抒情,写登高所感,围绕作者自己的身世遭遇,抒发了穷困潦倒、年...

    杜甫 2022-02-04
  • 陆游在诗歌上的艺术成就
    陆游在诗歌上的艺术成就

    陆游具有多方面文学才能,尤以诗的成就为最,自言“六十年间万首诗”,存世有九千三百余首,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时期:46岁入蜀以前,偏于文字形式;入蜀到64岁罢官东归,是其诗歌创作的成熟期,也是诗风大变的时期,由早年专以“藻绘”为工变为追求宏肆奔放...

    陆游 2022-02-04
  • 春秋主要内容简述
    春秋主要内容简述

    《春秋》,即《春秋经》,又称《麟经》或《麟史》,中国古代儒家典籍“六经”之一,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也是周朝时期鲁国的国史,现存版本由孔子修订而成。 《春秋》用于记事的语言极为简练,然而几乎每个句子都暗含褒贬之意,被后人称为“春秋笔法”、...

    2022-02-04
  • 戏曲舞台上表演关羽的规矩
    戏曲舞台上表演关羽的规矩

    关羽是大家再熟悉不过的三国人物了,由于他的忠肝义胆和绝世武力,被世人尊称为“武圣”。他的形象常常出现在戏曲和影视作品中,被当做是“忠义”的精神代表。 作为“关圣帝君”供奉的满清时代,自然是要对舞台上表演关羽有严格的规范,例如:舞台上关羽必须...

    关羽 2022-02-04
  • 影视中关羽是红脸的原因
    影视中关羽是红脸的原因

    我们平时看电影,看电视剧,上面的关羽的形象都是,红脸长须,那么历史上他是否真的是红脸呢?如果一个普通人在生活中脸那么红,很可能会被别人认为是有高血压或者是什么奇怪的病,但是关羽,大家普遍认为他是一个红脸,历史上的关羽,是什么样? 那个那个时...

    2022-02-04
  • 《鹧鸪天·家住苍烟落照间》诗词赏析
    《鹧鸪天·家住苍烟落照间》诗词赏析

    《鹧鸪天》家住苍烟落照间,丝毫尘事不相关。斟残玉瀣行穿竹,卷罢《黄庭》卧看山。贪啸傲,任衰残,不妨随处一开颜。元知造物心肠别,老却英雄似等闲。该词由南宋文学家陆游所作,整首词塑造了陆游的歌咏自得、旷放而不受拘束的形象,词中虽极写隐居之闲适,...

    陆游 2022-02-04
  • 周易主要内容简述
    周易主要内容简述

    《周易》即《易经》,《三易》之一(另有观点:认为易经即三易,而非周易),是传统经典之一,相传系周文王姬昌所作,内容包括《经》和《传》两个部分。《经》主要是六十四卦和三百八十四爻,卦和爻各有说明(卦辞、爻辞),作为占卜之用。 《周易》没有提出...

    三玄 三易 2022-02-04
  • 《书愤》诗词赏析
    《书愤》诗词赏析

    《书愤》年代:【宋】作者:【陆游】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楼船夜雪瓜州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1、此诗作于孝宗淳熙十三年(1186)春,这时陆游退居于山阴家中,已是六十二岁...

    陆游 2022-02-04
  • 礼经主要内容简述
    礼经主要内容简述

    《士礼》(《仪礼》)又称礼经,是先秦六经之一。先秦时期经学发达,六经已是当时的基础教材。 春秋以前,中国就有久远、深厚的学术传统。“从能够得到的信息,我们看到孔子学术传统的久远与深厚”。春秋时期“有很多的学术,而且学术是在六经”,六经包括礼...

    2022-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