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在洛阳写给李白的诗
话说李白于公元744年三月被赐金放还,愤懑地离开了长安。初夏时节,李白抵达洛阳。在那里,他见到了曾官至校书郎的崔成甫,并留诗以赠暂且不表,单说李白在洛阳时,还邂逅了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个重量级人物。此人当时虽名气不大,但却在后世火得一塌糊涂。
当年四月,李白和此人在洛阳一见如故,并相伴漫游,饮酒赋诗,“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留给后世一段佳话。道是此人非是别个,乃大诗人杜审言之孙,被后世尊为“诗圣”的杜甫!
杜甫字子美,出生于河南巩县的一孔窑洞里,小李白十一岁。杜甫在人们的印象中一般都是颠沛流离,穷愁潦倒,然而他却出身于世代为官的家庭。他的十三世祖杜预是西晋开国功臣、名将、大学者,祖父杜审言是著名诗人,官至修文馆直学士。父亲杜闲已故,生前官至兖州司马、奉天令。
杜甫四岁丧母,父亲杜闲远在外地做官,他是被洛阳的姑母养大的。姑妈承继杜氏家风,让杜甫得到了良好的教育。杜甫天资聪颖,“七龄思即壮,开口咏凤凰”,少年时代即在洛阳一带小有名气。一些地方官吏看了杜甫的诗赋,都给予很高的评价。
杜甫虽个性内敛沉郁,但素有“致君戈舜上,再使风俗淳”的远大抱负。他十九岁时即出游郇瑕,二十岁的弱冠之年便漫游吴越。二十四岁在洛阳落第后,便去兖州省亲,看望在兖州做官的父亲杜闲,随即又开始了齐赵之游。
公元741年,杜甫结束漫游返回洛阳,在洛阳郊外的首阳山下建造了居所,并与司农少卿杨怡的十九岁的女儿结婚。这司农少卿是个什么官呢?简而言之,司农卿掌握大唐重要财政机构的大权,而司农少卿则是司农卿的副手。因此,杜甫有着强有力的经济支撑。
当年,杜甫的父亲杜闲去世了。次年六月,姑母也病故了。为照顾病笃的亲人,料理亲人的后事,他便一直没有离开洛阳。这一日,当他去洛阳城里访友时,听朋友说大诗人李白被赐金放还途径洛阳,便持行卷前去拜访。
话说杜甫对李白这位诗坛前辈十分景仰,为此次谒见做了精心准备。他心里很忐忑,因为当时李白已是驰名天下的诗坛泰斗,而他不过是个三十未立、在当地小有名气的布衣之士。更何况,人们早已把李白吹嘘得神乎其神。
在洛阳,杜甫听到人们议论李白,说李白不仅是千杯不醉的酒仙,剑术也是顶尖高手。做翰林供奉时,皇上给了他尚方宝剑,杀人不用偿命,因此每遇欺压百姓的恶霸,便挥剑斩之。还说他装醉后让高力士脱靴,杨太尉磨墨,最终因醉酒后调戏杨贵妃,结果被皇上一怒之下逐出了长安。
对于这些关于李白的传言,杜甫并不全信,但对于李白狂放不羁的个性,杜甫深信不疑,因为这从李白的诗中也可看出。杜甫心想:“我去谒见李白,最好不要赶上他喝得大醉。如若赶上,说不定他会把我大骂一顿,轰出门去。”
杜甫边走边想,来到了洛阳繁华的坊市。当行至一家酒肆前时,见不断有持行卷的读书人进进出出,杜甫近前一问,果然是李白正在酒肆中。
这些读书人走出酒肆时,或垂头丧气,或满脸晦气,抑或小声地骂骂咧咧。这个说“都被赶出京城了,还这么狂妄”,那个说“就他诗好,诗好皇上咋不封官呢”……
杜甫虽是见过世面的人,但见此场景,心里也不由一阵紧张。但他想,既来之则安之,岂有半途而废的道理。于是,他便正正衣冠,硬着头皮走进酒肆。
酒肆中,李白正斜倚在座位上,桌子上有酒有菜。一个青年书生小心翼翼递上行卷,请李白指点。李白摆手说:“不看了,你背诵一首你的得意之作吧。”这青年人随即背诵了一首无病呻吟的打油诗,李白听罢大笑道:“弱冠哭白发,赋诗强说愁。回去多读书,多游历,别总弄这些东西贻笑大方!”
杜甫耐心地等啊等,一个多时辰后才排上号。李白眯着醉眼瞄了瞄杜甫,感觉这个年轻人有点与众不同。杜甫虽一表人才,但却没有李白帅气,也没有李白的仙气,可面庞瘦削的他,眉宇间还透着一股傲气和英气。此外,因腹有诗书气自华,杜甫的浑身上下,还透着浓浓的儒雅之风、书卷之气。
于是,李白对杜甫另眼相看,没让杜甫读诗。他接过杜甫的行卷仔细看着,当看到杜甫的《望岳》一诗时,竟兴奋得两眼放光。只见杜甫写道: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当李白读到“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一句时,不禁拍案叫绝。他想起自己游泰山时,曾留诗《泰山吟》,洋洋洒洒的六首诗,虽尽出泰山雄浑壮丽之神韵,但比之杜甫的《望岳》,则显得拖沓拉杂。于是,像当年司马承祯评价他一样,他认定杜甫是“可与神游八极之表”的人。就这样,本已被平庸之辈折磨得昏昏欲睡的他,顿时来了精神。
李白唤来酒保添杯加箸,随即起身拱手,对店内等候谒见的众人道:“各位,对不住了。我要和杜甫开怀畅饮一醉方休,和大家改日再叙,都散了吧!”众人听罢,尽皆讪讪而去。李白诚邀杜甫共饮,杜甫谢过,便大大方方坐在下首。
酒至半酣,李白对杜甫已不再直呼姓名,而是以兄弟相称了。对此杜甫也并不感到十分意外,因为他理解不拘小节的李白此举是礼贤下士,爱惜人才。其实,杜甫虽不似李白那般狂放不羁,但却也自视甚高,这一点和李白何其相似。
杜甫对自己有怎样的评价,从他后来的诗中便可以看到。比如,他在《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中自我介绍道:“甫昔少年日,早充观国宾。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赋料扬雄敌,诗看子建亲。李邕求识面,王翰愿卜邻……”这样不惜笔墨地自夸,除了李白,还有谁能匹敌?
李白和杜甫边喝边聊。杜甫对李白在长安的经历很感兴趣,李白心情很好,也愿意讲给杜甫。于是,李白和杜甫大谈“酒中八仙”纵酒吟诗、聚会狂欢的经历,令杜甫十分羡慕。关于李白做翰林供奉的经历,李白只是轻描淡写。杜甫很识趣,见李白不想多说此节,便也不再多问。
后来,杜甫就李白在长安纵酒狂欢的经历,写下著名的《饮中八仙歌》。其中,写李白的诗句是: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这首诗将李白等八人的酒量和性格特点描述得惟妙惟肖,而李白狂放不羁、纵酒狂歌的形象,更是跃然纸上。且说在酒肆中,杜甫向李白谈了“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政治理想。李白心想:“没想到,他的抱负竟和我如此相似!”
李白望着杜甫,仿佛看到了年轻时的自己,不禁对杜甫增添了几分怜爱,而反观自身,不仅发出一声叹息。但是,李白终将万千忧虑化作杯中之酒,在与杜甫的豪饮中,丝丝缕缕,尽皆消散。临别,李白邀杜甫同游梁宋,杜甫欣然应允。
-
上一篇: 李白在洛阳闻笛思乡写了什么诗
-
下一篇: 《洛阳女儿行》的内容及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