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文化  中国文化

宜春脱胎漆器简介

编辑:天下发布时间:2022-02-04 08:52:33

宜春脱胎漆器是一种极富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的手工艺品。原产地在宜春市袁州区,由于其地处赣西北丘陵地带,属北亚热带、副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全年四季如春,雨量充沛,水资源丰富,森林面积覆盖广,树木茂密,这为宜春脱胎漆器的制作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中国漆器历史久远,早在2000多年前,漆器的制作已达到惊人的高超技艺。由日本 奈良招提寺长老森本孝顺等一行僧侣护送回中国探亲的鉴真和尚造像,就是用脱胎漆制成的。

宜春漆器创始于东汉时期,距今至少也有1700多年历史。 宜春位于江西省西部,自古以来以盛产夏布、花爆、漆器而闻名。宜春脱胎漆器造 型美观,轻巧玲珑,色泽明丽,光亮如镜,不怕水浸;耐温、耐酸、耐碱、耐腐蚀; 使用时间愈久,光泽愈发光亮。

宜春脱胎漆器的生产纯属手工操作,先制成模型,再以棉布、绸布、夏布裱在模型上,涂上调配好的液漆,待阴干后脱下内胎,然后填灰、上漆,再进行打磨、推光、 装饰,前后是要经过数十道工序才能制成。当下,宜春市漆器厂在继承和发展传统工 艺的基础上,将漆器、瓷器、铜器、银器、玉器、景泰蓝等制作工艺熔于一炉,并 采用金银镶嵌、刻漆、雕填、彩金花、磨漆画、“赤宝沙”、“绿宝沙”等多种加工技 法,生产出的脱胎漆器各呈异彩,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

清代,宜春漆器曾在“南洋赛会”荣获一等奖。

宜春脱胎漆器制作技艺是一种极富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的传统手工技艺。其产品以轻巧玲珑、色泽秀丽、图式多样、风格古朴典雅等特色闻名于世,更因其漆器牢固、便于携带而深受大众欢迎。

宜春脱胎漆器有着悠久的历史,据史料记载,明代就有作坊,清康熙年间大增,当时就有帽筒、果盒、花瓶、托盘等19个类别。

清朝末年,宜春脱胎漆器迎来了一个值得大书特书的时期,据《江西省情汇要》(1985年版)记载:“宣统元年(1909年),宜春脱胎漆器参加国际南洋(今新加坡)赛会,获双龙银质奖”。这是一个国际性的博览会,该获奖作品就是宜春著名的脱胎漆器艺人杨荣大制作的。从此,宜春脱胎漆器名扬中外。至建国前,宜春的中山路及垛子背一带就有漆器店23家,家家都在店后设有漆器生产作坊。

新中国成立后,宜春脱胎漆器得到光大,产品“风耳赤金砂花瓶”和“牛耳赤金砂花罐”于1980年获江西省二轻厅授予的优秀奖和国家外经贸部颁发的出口产品荣誉证书。1990年,中国工艺美术协会主办的全国漆器行业评比中,宜春市漆器厂的“乌龙牌脱胎漆器系列产品”获第三名。1992年,该产品又在国家轻工业部于洛阳举办的“第九届中国工艺美术品百花奖”评审会上获“百花奖优质产品”称号。

传统的宜春脱胎漆器产品有200多种,分为八大类,即盘盒类、瓶类、雕塑类、仿古类、手杖类、宗教用具类、动物类、寿星观音类,都是极具民族特色产品。近些年又开发了挂屏、漆画等,形成了实用、包装、装饰三大系列,共680多个花色品种。其中,工艺美术大师杨增彦,技师熊礼勇、刘友发等人的作品先后被选送到人民大会堂和国外展出,获得广泛赞赏。

传统的脱胎漆器制作工艺复杂,整个生产过程有十几道工序,主要工艺流程是:设计图纸——审核图纸——制模——模型处理——楷胚子——脱胎——接合——刷灰砂磨——上漆——抛光——装饰——检验——包装。

其中最为关键的是楷胚子和脱胎技艺,即先用漆灰作粘剂,将漆灰涂在夏布上,再把夏布裱在制好的模型上,待其阴干,将坯胎脱下,即为脱胎。坯胎经过数道复杂的手工操作程序,最后抛光装饰而成。

传统的装饰方法,以漆刻为主,如线刻擦锡就是其中一种。此外,还有贴金、彩绘、浮雕图案、阴刻图案等数种,色彩艳丽,富丽堂皇。图案多以山水、花鸟为主。山水颇有诗的意境,花鸟多以喜鹊、腊梅、兰花、修竹为主,线条洗练,风格潇洒。

制作宜春脱胎漆器的主要器具和设施有以下几种:制膜需要木料、泥巴、石膏;脱胎需要刀、夏布、胶水、砂纸、抛光机;手工材料需要贝壳、蛋壳、金银粉等等。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后,制作工艺有了较大改进。

1974年,采用赤宝砂、绿宝砂、锡箔镶嵌、雕填、暗合、填彩、浑金等新工艺,生产出大批产品,主要有花瓶、仿古制品、人物雕塑、动物雕塑、果盒、罐等等。1978年,又成功地在漆器上使用丝网版印刷图案,其产品色泽光亮,古朴雅致,质地优良,即可作实用物器,又可作艺术品欣赏,产品远销日本、美国、加拿大以及西欧和东南亚各国。

宜春脱胎漆器作为一种传统手工艺产品,为中华文明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它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难以为现代技术所代替,是一份宝贵的文化遗产,2006年6月被列入江西省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本文标签 漆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