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文化  中国文化

猴祭的起源

编辑:天下发布时间:2022-02-04 07:23:55

每逢年末,台湾原住民之一的卑南族便展开一系列的祭典仪式,其中猴祭主要是藉着刺猴培养少年的胆识及杀敌的气概,由于保育的观念盛行,猴子已改由草猴代替,演变成让现代的青少年认识族群历史与文化的一个媒介。大猎祭以老人为主导,并于大猎祭回来的当天,村人在卑南新站前立凯旋门,全村妇女、小孩盛装列队欢迎,并为长老们戴上花环,吟唱传统的史诗、聚餐等一连串的活动,是最温馨感人的一天。

为卑南族人少年的成年典礼,为训练该族少年谋生技能与胆识之重要的祭典。卑南“猴祭”正式名称为少年年祭,是以10~18岁的青少年为主角,为卑南族特有的传统祭典之一。早期,卑南族在聚落中成立少年会所,有青少年的家庭,每年会将家中少年送至会所受训约半年的时间,在会所中集体食宿、学习、竞技,学习适应群居生活,也接受狩猎、建筑等各式谋生技能的训练,就像严格的军事学校生活。传统上,卑南族少年在迈向成年的过程中,需接受一连串严格的体魄训练,并且要在猴祭中通过野外求生的考验,猎得猴子等猎物返回部落,举行过成年礼后,才算成年。

猴祭正式展开时,祭典中所跳的祭舞,即是仿效猴子敏捷的反应及动作而来的,猴祭的高潮在少年们一面摇晃扎猴,一面唱猴祭的歌,在歌声中卑南少年举矛刺杀猴子后,再举行隆重的祭典,以悼其灵。祭祀时女性不得参加,但晚上的歌舞则可男女同欢,这时,卑南少女也会穿着传统服饰出席,增添庆典的观乐气氛。

少年年祭因有祭猴仪式,故又有猴祭之称,这项活动的目的并不是以要祭猴,而是以杀猴为主。以往,猴子被视为孩子们的敌人,在杀猴的过程中,少年们学习到部落时代成为男子最重要的狩猎技能及胆识。

而随环境变迁,正规的国民学校教育早已取代少年会所,但传统的少年年祭仍深具意义因而并未消失,每年年底仍于台东卑南地区传承着。如今狩猎禁止多时,祭典中的真猴亦早改以射草扎的猴子代替。

起源

“猴祭”得起原有很多种说法,最具代表性的两则是:古时候,有一对父子上山大列,两人发现猴子,正要拉弓射猴的时候,父亲所踩的石板却松动,而儿子在打伤猴子后,抓着猴子跑回部落求援,族人才把小孩的父亲救了回来,族人为了表扬孩子的英勇,慢慢演变为今日的猴祭。另一项说法是:卑南族为了抵抗他族的侵略,从小就要训练孩子的胆识和武艺,训练的方式就是把小来带到山上去打猎猴子,又猴子长的最像人,行动又最为敏捷,所以经过射猴训练之后,以后遇到在强悍的敌人,也能应付自如。

本文标签 高山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