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文化  中国文化

龙门石窟什么时期最为兴盛

编辑:天下发布时间:2022-02-04 07:08:34

唐朝中期,由于佛教兴盛,洞穴和雕刻大量涌现,是龙门石窟发展历史上的顶峰阶段。洛阳龙门有唐代造像石窟十余处,经过了约一百年的沉寂时期又重新活跃起来了。

自北魏末年(公元四六零年前后)的造像的热潮过去以后,东、西魏到唐初龙门虽有若干各别的零星的造像,但无大型的开窟。

唐代龙门各窟按时间先后是自北而南(贞观年间到武则天时代),然后移往伊水东岸的。最早的是斋祓洞,系魏王泰为他的死去的母亲文德皇后而建,有著名的“伊阙佛龛碑”(贞观十五年,公元六四一年,岑文本撰文,褚遂良书)记录此事。

其次为重修北魏时代所开的宾阳三窟中的北洞。敬善寺洞和未完工的摩崖三佛是唐高宗李治时代前期(公元六六零年以前)所建。第七、八洞,万佛洞(永隆元年,公元六八零年造),第十一洞惠简洞(咸亨四年,公元六七三年),及奉先寺(公元六七二—六七五年)是李治时代后期所建。

西山最南的极南洞及东山擂鼓台诸洞都是武则天时代(公元六八四—七○四年)开凿的。因为这些洞的主要佛像都有年代可考,所以较容易着手比较其时代的变迁。

此外,各别小龛分散在各窟者很多。唐代在龙门进行的造像至玄宗李隆基时代及其以后则减少,中唐以后绝迹。由上可以看出龙门造像最繁盛的时期是公元六四○年以后,而特别是李治、武则天的时期(公元六五零—七一零年),显然这是和武则天长期住在东都洛阳有关的。

其中卢舍那大佛,是根据武则天自己的容貌仪态雕刻的佛像,更是龙门石窟中艺术水平最高、整体设计最严密、规模最大的一座造像,以神秘微笑著称,被国外游客誉为“东方蒙娜丽莎”、“世界最美雕像”。卢舍那大佛作于唐高宗咸亨三年(公元672年),位于洛阳龙门西山南部山腰大卢舍那像龛,通高17.14米,头高4米,耳长1.9米。

卢舍那大佛开凿于唐高宗咸亨三年(公元672年),也许这是唐高宗为给武则天献礼而专门开凿的。时为昭仪,为卢舍那大佛的开凿,48岁的武则天一人就捐钱两万贯,这里可以说唐高宗和武则天之间达成一种默契。

佛像一凿就是3年9个月,直到唐高宗上元二年(公元675年)才告完工。这座高高的卢舍那大佛就是则天皇后的形象与仪表及容姿,大佛的头部就是武则天48岁时容貌的再现,大有母仪天下的威严与风度。可是,则天皇后却是在卢舍那大佛这座则天皇后报身像建成后近十年(公元684年)才临朝称制。

在这期间,则天皇后在弘道元年(公元684年)废中宗(李显)立睿宗(李旦)又废睿宗,亲理朝政,改元光宅。到公元690年,则天皇后直接自称圣神皇帝,国号为周,改元天授。

大佛依山而坐,居高临下,使前来瞻仰的人们需登到半山腰才可见到大佛,增添了人们的崇敬之感。卢舍那大佛至今上半身保存完好,下半身虽然手足有些残破,但其整体所显示的当时佛雕的高超技艺仍令人叹服。

本文标签 龙门石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