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文化  中国文化

春饼的历史变迁

编辑:天下发布时间:2022-02-04 06:55:17

吃春饼是中国民间立春饮食风俗之一。在一些地区(东北、华北等地区)立春有吃春饼的习俗,春饼是面粉烙制的薄饼,一般要卷菜而食。

最早,春饼与菜放在一个盘子里,成为“春盘”。宋《岁时广记》引唐《四时宝镜》载:“立春日食萝菔、春饼、生菜,号春盘。”从宋到明清,吃春饼之风日盛,且有了皇帝在立春向百官赏赐春盘春饼的记载。

明《燕都游览志》载:“凡立春日,(皇帝)于午门赐百官春饼。”到清代,伴春饼而食的菜馅更为丰富。人们备上小菜或各式炒菜,吃春饼时随意夹入饼内。立春吃春饼有喜迎春季、祈盼丰收之意。

京东春饼(香河春饼)的来历相传辽末,有一支运粮的官船,不幸沉入河中,打捞后,于此处筑台晾米,故此地得名晾米台,后有许氏迁此落户建村,取名许家台。许家人逐渐发现此地沿河岸边无需耕种便有庄稼长出,感叹神奇的同时也欣喜于自己的幸运,遂在此地繁衍生息。

因北方多擅长面食,一家人开始以当地自然生长的小麦为原料烙制薄饼贩卖于路人或舍于路人,由于店家人好而且手艺精湛,逐渐名声鹊起,当时人称“许家香饼”。又因北方人自古就有“春盘”的说法,慢慢传为“许家春饼”,随后周围村落家家户户都会制作并卷入各类应季菜品食之。

明朝初期,少数民族迁徙于香河,并带来了他们的突厥饼制法,结合香河当地相传多年的“春饼"制法演变为今天的京东肉饼(香河肉饼),应该说京东春饼的制作工艺要远远早于京东肉饼的制作工艺。取师与春饼,春饼手艺在京东并不是像有些人说的那样早已失传而是许家人早已将这门手艺传播开来,变成了家家户户都可以端上餐桌的一种普通的民间厨艺。

清朝的金门人蔡谦有次受皇上刁难,要两手同时书写。看丈夫没法吃饭,蔡谦的妻子便迅速用面皮裹好各式菜直接塞入丈夫口中,这就是“春卷”。

春卷的来历二:春卷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北方人也称为“春饼”。据传在东晋时代就有。那时叫“春盘”。当时人们每到立春这一天,就将面粉制成的薄饼摊在盘中,加上精美蔬菜食用,故称“春盘”。那时不仅立春这一天食用,春游时人们也带上“春盘”。

到了唐宋时,这种风气更为盛行。著名诗人杜甫的“春日春盘细生菜”和陆游的“春日春盘节物新”的诗句,都真实地反映了唐宋时期人们这一生活习俗。在唐代,春盘又叫五辛盘。明代李时珍说:“以葱、蒜、韭、蓼、蒿、芥辛嫩之菜杂和食之,谓之五辛盘。”

以后春盘、五辛盘又演变为春饼。宋朝吴自牧在《梦梁录》中这样描述:“常熟糍糕,馄饨瓦铃儿,春饼、菜饼、圆子汤。”到了清代,富家或士庶之家,也多食春饼。

清代富察敦崇在《燕京岁时记·打春》中记载:“是日富家多食春饼,妇女等多买萝卜而食之,曰咬春,谓可以却春闹也。”这样,吃春饼逐渐成了一种传统习俗,以图吉祥如意,消灾去难。

随着烹调技术的发展和提高,“春饼”又演变成为小巧玲珑的春卷了。这时它不仅成为民间小吃,而且也成为宫廷糕点,登上大雅之堂。在清朝宫廷中的“满汉全席”128种菜点中,春卷是九道主要点心之一。

清代时,春饼用白面为外皮,圆薄平匀,内包菜丝,卷成圆筒形,以油炸成黄脆,食之。今其俗犹普遍存在,称为“春卷”,有甜、咸等不同馅心。《类腋.天部.正月》引孙国敉《燕都游览志》:“立春日,于午门赐百官春饼。”

清顾录《清嘉录.正月.春饼》:“春前一月,门上已插标供买春饼,居人相餽贶。卖者自署其标曰应时春饼。”又引蒋耀宗、范来宗《咏春饼联句》:“十月琼肌贵,吴侬制不同......匀平霜雪白,熨贴火炉红。薄本裁圆月,柔还卷细筒。纷藏丝缕,馋嚼味融融......”

本文标签 立春二十四节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