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鼓是什么乐器
板鼓是一种打击乐器,又名单皮、班鼓。唐代清乐中使用的“节鼓”可能是其前身。在民间流传历史久远。《清朝续文献通考》载:“班鼓,又名搭鼓,音嚼急,为各器之领袖,击法甚不易”。是中国戏曲乐队中的指挥乐器。
简介
板鼓,因常与拍板由一人兼奏而得名。又称单皮(一面蒙皮)、班鼓(过去戏班专用)。是汉、纳西、土家、侗、蒙古等族棰击膜鸣乐器。流行于云南、贵州、湖北、湖南、广西、广东、内蒙古、河北等省区及全国各地。
历史追溯
早在唐代(618~907)就已用于“清乐”中,那时称为“节鼓”。隋唐时期已用于隋九部乐、唐十部乐的“清乐”中,当时称为节鼓。随着明清戏曲艺术的发展,广泛用于昆曲、京剧等地方戏曲伴奏中。清代还称搭鼓,《清朝续文献通考》载:“班鼓,又名搭鼓,音噍急,为各器之领袖,击法甚不易。”
乐器构造
板鼓,常与拍板由一人兼奏而得名,并有“单皮”(一面蒙皮)和“班鼓”(过去戏班专用)之称,是中国戏曲乐队中的指挥乐器。
板鼓是形体矮小的单面鼓,鼓身用色木、桦木、槐木、桑木、榉木或柚木等硬质木料制作,由5块较厚木板拼合而成,鼓身直径25厘米,但绝大部分是木质板面,中间振动发音的鼓面仅有5~10厘米,鼓膛呈八字形,鼓边高9.5厘米。鼓皮用牛皮,张紧于整个板面直到底边为止。蒙皮的鼓膛部分又叫“鼓光”,是敲击发音部位。板鼓发音的高低,取决于鼓膛的大小和蒙皮的松紧。为保持鼓皮的张力,所钉鼓钉较多,并在底部箍以铁圈。
乐器演奏
演奏时,将板鼓空悬在系有绳子的竹制或木制的鼓架上,用两根藤或竹制鼓箭敲击,不仅鼓心、鼓边发音高低有别,使用点箭(用鼓箭点击鼓面)或满箭(平击鼓面)发音也不同,有双打(双手持箭齐打或交替滚奏)、单打(右手执箭击鼓,左手持拍板敲击)、闷打(左箭压住鼓面,右箭打鼓面,发出闷音)等技巧。
在戏曲乐队中,板鼓和拍板并用,由一人兼奏,居于指挥和领奏地位,它还是武场的灵魂。演奏者被称为“鼓佬”、“鼓师”,以各种击鼓手势和击音指挥乐队,又与拍板一起标志唱腔节奏,为演员的各种身段和动作伴奏,给锣鼓演奏增加花点,烘托舞台气氛和人物形象。
戏曲应用
板鼓构造独特,音色清脆。随着明、清戏曲艺术的发展。便世代相衍,流传至今,广泛用于昆曲、京剧、评剧、越剧、汉剧、豫剧、河北梆子、山东梆子、陕西梆子、山东柳子等地方戏曲伴奏和器乐合奏,也可以独奏(如苏南吹打中的快板鼓)。
它在伴奏或合奏中,常常居于指挥和领奏地位。在京剧音乐中,凡人物出场、角色演唱、剧情变化,除用各种打击姿势及各种击音进行指挥外,还与拍板一起为唱腔打节奏,给锣鼓演奏增加花点,以及烘托舞台气氛和人物形象。
-
上一篇: 落子是哪个省份的代表歌舞
-
下一篇: 镲是什么乐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