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腔服饰的特点是什么
秦腔的服饰经过长期的发展演变,逐渐形成了约定俗成的规律性的程式,尺寸的大小、质地的优劣、纹饰的选择。色泽的浓淡以及各种颜色,都有着独特的寓意。
服饰的宽、大、长、直代表文、富;短、小、窄、曲,代表武、贫。
服饰厚、重、滑代表文、富;轻、薄、软、素代表武、贫。龙、虎、山、石完整寓示刚强;花、鸟、虫、鱼零乱寓示智慧;静物、花草简单寓示善良;狼、狗、鹰、雕复杂、纷乱寓示凶猛;蝴蝶、花卉细小、素洁寓示美丽、窈窕。
深、素、暗寓示老、穷;浅、艳、明寓示少、富。白色,寓示公正、纯洁、端庄、正直、少壮。
黑色,寓示清廉、凝重、严肃、粗豪、愚蠢、贫寒、愁苦、微贱。
红色,寓示伟大、热忱、忠耿、喜庆、可怕、危险。
黄色,寓示尊贵、明朗、稳练、衰老、无力。绿色,寓示鲁莽、倔强、乖谬、险诈。
粉色,寓示聪明、活泼、风流、浪漫、荒唐、妖艳、淫荡、轻佻。
蓝色,寓示青春、敏锐、朝气、正派、义气、轻快。
雪青色,寓示优美、秀丽、柔和、舒适。葱绿色,寓示智慧、宁静、沉默、安详。
紫色,寓示森严、持重、忍耐、果断。古铜色寓示老迈、慈祥、苍劲、周密。
灰色,寓示软弱、不定、两可、冷淡。
观众通过戏中角色所穿服饰的色彩,大致可以了解和判断他们的年龄、身份、贫富、少壮及其基本性格和情感。
一、头帽箱专管软、硬头帽及发髻、口条(即髯口)等。
1、软帽有:生角巾(为文武小生通用)、贫生巾(也叫苦生巾)、员外巾(方巾或斜方巾)、丑生巾(即棒槌巾)、软王帽、毡帽(高一尺,可卷,挽则变形,有红、白、黑、蓝各色)、软罗帽(英雄帽)、八卦巾、将巾(俗称铁铣头)、软包巾(即软扎巾)、三页瓦包巾、兵帽、草帽圈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后新增的有:三用生角巾、学士巾、相巾、许仙巾、布包头、皂隶帽、荷叶帽等。
2、硬帽有:师盔、信子盔、紫金冠、夫子盔、独独冠、硬王帽、纱帽、黑相、大额子(将领扎靠时用)、小额子(将领穿箭衣时用)、道冠、僧帽、纱络儿(亦称蛐蛐罩)、大凤(同凤冠)、二凤(亦称半凤)、彩女梁子、内宫帽(即太监帽)、番王帽(亦称草王帽)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后新增有:平顶冠、霸王盔、狮子盔、七星额子、武旦额子、金相帽、状元帽、硬罗帽、台顶、麻冠(孝冠)、九龙冠、五佛冠、硬包巾等。近年又有新设计制作的仿古盔帽,为一些角色所专用,有武皇冠、岳云盔等。头帽箱还备有纱帽附件尖翅(一般不能摆动)、圆翅(不能摆动)、桃翅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后新增的有金相翅、学士巾翅、金钱翅等(翅柄均可摆动)。盔缨附件有:大套翅、小套翅、大小面花、绒球、翎子、毛兜兜(即孤尾)、三角等。
3、髯口有:三绺、五绺、一字、八字、满、扎髯等。
内有靠、开衩袍(即箭衣,包括龙箭)、滚身(即夸衣)、抱衣(即打衣)、兵卒衣、龙套衣、校尉衣、彩裤、板带、背壶旗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后新增有:改良软靠、泡钉铠、女战衣、战裙、娃娃衣、各色鞑子衣等。
二、大衣箱
内有男女"mang"(左衤右莽)、男女官衣、道袍(男褶子)、褶子(指女装)、帔(龙凤帔、对帔等)、八卦衣、裙子、旦角小衣、马褂、罪衣(大襟)、媒旦衣、布衣、丑衣、风衣、风帽以及其他云肩、衬领、水袖、绦子、扇子、手帕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后,新增开氅(绣花道袍)、宫装、马夹、百衲衣、僧衣、袈裟、对襟罪衣、内侍服等。
三、其他
1、转围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秦腔改良头帽,小旦专用。陕西易俗社创制。略呈圆形,以皮竹制作,面置梅花花瓣,上饰茉莉花蕾,曾为各地剧社所采用。
2、扎判秦腔、汉调二簧为改变演员体型所专用的底衬装饰。以稻草扎束,长约六十厘米,直径约十五厘米。分别于肩部和臀部横扎一束,上腹部和双肩均用棉花和布扎制垫包,外穿袍服,通常用于神怪及武将角色。《五台会兄》中的杨五郎用扎肩,于两肩扎制绣球花形,表示出家人的特殊身份与造型。
3、五彩衣陕北秧歌服装。生角所用五彩衣,旦角所用称五彩裙,丑角所用称五色袍。以绸、缎制作,因均用红、黄、蓝、绿、黑五色彩线绘绣各种花纹图案,故名五彩衣。
4、双鼻梁鞋西府秦腔所用靴鞋之一。黑布制作,圆口、布底、鞋头缝有鼻梁状布棱两道,多为平民百姓所用。(生角用)
5、三块瓦包巾秦腔特有头戴巾。用黑麻布一丈和铁丝架在演员头上临时扎制,成三层叠瓦状,前置火焰儿结子。扮荆轲、郑恩等类人物所用。
6、三红夹夹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秦腔改良戏衣。陕西易俗社演出《拷红》一剧所专用。冯杰三设计,该社服装工人制作。大红软缎作衣,上用三色红线绣饰三枚红枫叶而成。用于小旦红娘。为该剧演出增色不少。宁夏马鸿奎赏其美,派人专程来西安不惜重金索购,待晚场演出卸装后即被带走,传为佳话,各地剧社皆有仿制。
7、跷秦腔旦角所用之假足。清乾隆年间魏长生所创造,以木制作,形似女人小脚,长约九厘米,宽三厘米,前低后高。表演时,扎置脚底,以裙相掩,行小脚碎步,甚为逼真。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遂废,近年个别剧团有所恢复。
8.改良纱帽,秦腔改良头帽。西安易俗社五十年代为《游龟山》一剧设计制作,冯杰三指导。将原用料黑纱改为黑绒,插置小型帽翅,雅致而秀气。
-
上一篇: 秦腔脸谱有哪几种
-
下一篇: 《在黑暗中》内容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