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宫含元殿的建筑有什么特点
长安一直作为都城存在,尤其是唐朝更始万国来朝。如此一来长安城的正宫正殿意义更加非凡,含元殿就是唐京师的正宫正殿,它的布局自然与别处不一样。
建筑格局
含元殿的建筑格局, 破了以往皇宫建笛形制,以新颖的凹字形特色,彰显皇权将江山双手合围之势极大突出了皇权的尊贵。含元殿的壮阔巍峨,让当时很多前来朝拜的外族, 惊叹不已。开阔的视野,威严壮观的场面, 俯视整个皇城的高地,让含元殿成为“千官望长安,万国拜含元” 的长安一景。同时 这种宫殿建筑形式,将自秦以来宫殿建筑形式发展到了极致, 并影响了后代宫阙建筑格局,乃至明清紫禁城的午门形制。大明宫庄严的气势和无与伦比的规模,使之成为历史上规模最大,档次最高,木建筑最为精湛的宫殿群。大明宫的建成,体现了唐代国力的强大。建筑工艺之高超复杂。这在当时世界上,没有第一个国家有如此建筑水平。
龙尾道
龙尾道的修筑更加映衬出了含元殿的高大雄伟,但也因这条道坡长阶高,成为年迈大臣朝见之畏途。大中十二年(858年)正月,宣宗在含元殿卜尊号为“圣敬文思和武光孝皇帝”。当时太子少师柳公权年一八十,从坡下步行至殿前,力已委顿,误听封号为“光武和孝”,结果被御史弹劾,罚了一季俸。总之,含元殿的高大宏伟历来为人所称颂,统治者为建此宫也耗费了大量人力物力。
李华在其《含元殿赋》中有着详细的描述,其中建筑木材是由江南山林中精选运来的所谓“择一干于千木”的荆杨之材。为了砍伐这些木料,“操斧斤者万人”,然后“朝泛江汉,夕出河渭”,运至长安,“拥栋为山”。建筑工人都是能工巧匠,所以殿屋修得非常壮丽,站在含元殿前,终南山清晰可见,长安街道尽收眼底。如今建筑物已荡然无存,但在宫殿遗址上仍可体会到当日登高望远,视野开阔的情景。
外朝
含元殿是丹凤门内正殿,称“外朝”,位于丹凤门正北龙首原南沿,也就是《六典》原注所谓“即龙首山之东趾”。距丹凤门四百余步,是长安城最宏伟的建筑。也是最能反映唐代气魄的宫殿。
含元殿利用龙首原高地为殿基。其大台基是因就南坡铲削并夯筑增补而成。含元殿就是建立在这高大的台基上。可以由此俯视长安城。含元殿平面呈“凹”字形,殿面阔11间,进深4间,各间广5.3米。四周加一圈深1间的廊,形成面阔十三间、深六间的下檐。含元殿东西两侧前方有翔鸾、栖凤两阁,以曲尺形廊庑与含元殿相连。
两阁前侧各有一处朝堂遗址。殿即建在最上层台基上,为重檐庑殿顶建筑,总宽近58米。含元殿居高临下,两翼开张,包括二阁在内,建筑群总宽约200米,气势弘大,大朝会时数万人列于殿下广场,李华在《含元殿赋》云:“左翔弯而右栖凤,翘两阙而为翼。”足见其壮观。
-
上一篇: 大明宫的正殿是什么
-
下一篇: 有什么描写含元殿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