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宫是什么宫殿
大明宫,大唐帝国的大朝正宫,唐朝的政治中心和国家象征,位于唐京师长安(今西安)北侧的龙首原,是唐长安城三座主要宫殿“三大内”(大明宫、太极宫、兴庆宫)中规模最大的一座,称为“东内”。
自唐高宗起,先后有17位唐朝皇帝在大明宫理朝政,历时达200余年。大明宫始建于唐太宗贞观八年(634年),占地面积约3.2平方千米,整个宫域可分为前朝和内庭两部分,前朝以朝会为主,内庭以居住和宴游为主。前朝的中心为含元殿(外朝)、宣政殿(中朝)、紫宸殿(内朝),内庭有太液池,各种别殿、亭、观等30余所。
“大明”一词早见于《诗经·大雅》中的《大明》篇,按《毛诗序》释意为:“文王有明德,故天复命武王也。文王,武王相承,其明德日以广大,故曰大明。”大明宫如同未央宫之名也出自《诗经》一样,都是以周王的勤政贤明作为榜样的一种自我的鞭策。
大明宫的来历还有一个奇异的传说。初建之时,从工地上曾挖掘出过一面古铜宝镜,魏征认得是秦始皇曾经用来清除异己的镇国之宝,叫“秦镜”。传说它能照见人体内的五脏六腑,纤毫可见。更重要的是它还能照出群臣的忠奸、国运的兴衰。大明宫峻工后,秦镜就被悬挂在朝堂上震慑妖邪,以后也就有了“明镜高悬”的说法。有宝镜镇守,自是一派的正大光明,所以称为大明宫。
大明宫地处长安城北郭城外,北靠皇家禁苑、渭水之滨,南接长安城北郭,西接宫城的东北隅。一条象征龙脉的山原自长安西南部的樊川北走,横亘六十里,到了这里,恰为“龙首”,因地势高亢,人称龙首原。龙首原本为隋大兴城北的三九临射之地,内有观德殿,是举行射礼的地方,唐因袭这一功用。隋初,以《周易》建设新都,认为龙首山川原秀丽,宜建都邑。龙首山分广义、狭义两种说法,广义的龙首山指“从南山北麓伸向渭河的诸高冈梁原的统称”。其范围在浐河、灞河和潏河之间。而狭义的龙首山是指靠近渭河的呈东西向山麓的一部分。
“六爻”体现了《周易》乾卦卦象理论。唐长安城的设计师宇文恺附会了“六爻”与龙首山原的几支山冈对应,这就是“六爻”地形。大明宫恰处于龙首原的“龙头”处,即广义龙首原的“九一高地”。大明宫前朝区占据龙首山的最高端,九一高地乃龙首山之主脉,龙头所在,“头高二十丈”,地势十分高亢。站在大明宫含元殿向南眺望,整个长安城尽收眼底。
大明宫建设的地理基础,与宇文恺附会的“六爻”息息相关。一方面说明唐代选择宫址,讲求一定的象征意义,是为了迎合封建礼制的需要;另一方面,也反映了规划者在遵循礼制的基础上,必然会考虑实际需要而设计建筑物的布局,这是唐人务实的一面。
-
上一篇: 封神榜隐藏了哪些秘密
-
下一篇: 大明宫的建筑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