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神赋图》摹本总览
《洛神赋图》是东晋顾恺之的画作,现已失传,流传的摹本版本众多,主要的有八件,分布于国内外各大博物馆美术馆。
迄今存在的《洛神赋图》尚有八种之多,分藏国内外,计有:一、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卷;二、辽宁省博物馆藏卷;三、北京故宫博物院藏高卷,主要为宋人画,缺六朝气息;四、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册页(一页);五、美国弗利尔美术馆藏传顾恺之画卷;六、弗利尔美术馆藏传陆探微画卷;七、伦敦英国博物馆藏宋人画卷,与北京故宫博物院所藏高卷略同;八、美国波士顿艺术博物馆王鼎、袁枢明崇祯十六年所临画卷,2018年翁同龢后人翁万戈捐赠。
其中辽宁藏本,根据“绍兴”藏印看此本制作不会晚于南宋高宗年间。徐邦达分析,图中人物衣纹作“兰叶描”,既近唐代吴道子,又似宋代马和之,每个人物旁边都有文字说明,而每段所书赋句近似宋高宗的笔法,所以作为宋人摹本无疑。
此摹本的摹成反映了当时南宋的政治背景。当时宋高宗在临安即位,重建南宋政治中心,朝廷官员为宣誓效忠,同时向北方金朝(1115-1234年)宣示南宋的政治及文化正统地位,因此在绍兴二十年(1150年)左右便开始推动许多文化复兴,包括大量制作相关的书画作品,辽宁本《洛神赋图》即在此背景下完成。先由高宗的宫廷画师临摹原画,再由书者抄录赋文。
辽宁本《洛神赋图》采“图文融和法”,将赋文分为长短不一的段落,并和相关图像形成不同组合,使图画与文字在画面上产上一种动态的互动效果与整体的韵律感。有了赋文引导,使人能了解整则图像相互之间的故事情节和关系。是六朝时期创行的图文配置法,显示这些赋文在六朝构图中就已存在,并不是南朝临摹时才加上的。
辽博本《洛神赋图》为明末睢阳袁枢藏本,有“庚子袁枢”印,即是美国波士顿艺术博物馆明临《洛神赋图》的原本。
同时,作者采用半连圈式的空间设计,用许多小土丘作为空间的区隔物,以界定各场景的范围,使场景和场景之间更为段落分明。
而北京故宫藏本是有图但在各段没有附诗赋说明,卷中有乾隆的御题和藏印,还有元代赵子昂行书抄录的《洛神赋》全文,也有历代皇帝的题和跋。至于美国藏本,和北京故宫藏本一样也无赋文,两者绘制形象近似,同属于宋人摹本。
今人研究主要以北京故宫博物院馆藏摹本为例,这卷宋摹本在一定程度上保留了顾恺之艺术的若干特点,画风仍存六朝遗韵,是保存较好、也是最接近于原貌的一件。作品纵27.1厘米,横572厘米,绢本设色,全幅作品共画了61个人物,画面中除了主人公以外,还反映了山石、树木和马匹,形象十分生动。画面主要用线造型,用线为典型的春蚕吐丝描,用色厚重、艳丽。
-
上一篇: 《洛神赋图》的影响与争议
-
下一篇: 《富春山居图》的创作背景与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