沔阳皮影戏的剧目介绍
沔阳皮影分文学创作及口头文学创作两种。沔阳渔鼓皮影演唱剧目多达三百多种。这些剧目少有现存的文学脚本,大都是只有剧目的条文。
表演时全靠艺人根据历史故事或剧情即兴发挥,展开情节和刻划人物。筒子腔皮影四句即换韵,歌腔则要求一段情节,且文学性较强,故江汉平原皮影艺人有“口头才子”之美誉。行话分天文、地理、人物、动植物、衣食、住行、言谈、举止、戏曲等。
沔阳皮影戏剧目十分丰富,据老艺人讲,“三根半筒子”之一的张洪显一人就能唱三百余本皮影案卷戏。旧社会,皮影戏得不到统治者与文人的重视,艺人传徒全凭口传心授,因而多数剧目失传。
按湖北省曲协统计,取材于传奇、演义小说的皮影剧目有《封神榜》、《并吞六国》、《孙庞斗智》、《三国志》、《隋唐演义》、《西游记》、《薛仁贵征东》、《薛刚反唐》、《罗通扫北》、《五虎平西》、《五虎平南》、《七侠五义》、《杨家将演义》、《武松打店》、《英烈传》等。
取材于历史故事的皮影戏剧目有《昭君和番》、《岳飞传》、《洪秀全》、《乾隆游江南》等;取材于案卷的皮影剧目有《包公案》、《施公案》、《四下河南》、《五美图》等。
取材于戏曲故事的皮影剧目有《吴汉杀妻》、《吕蒙正赶斋》、《二度梅》、《孟丽君》、《瓦车棚》等;取材于二十四孝故事的皮影剧目有《一家贤》、《董婆教女》等;取材于民间故事的皮影剧目有《双头驴》、《三门街》、《十三款》等。
名人
夏祖勤,1942年生,湖北仙桃人。现为中国曲艺家协会会员、湖北省音乐家协会会员、仙桃市戏剧家协会理事、仙桃市民间艺人协会秘书长。夏祖勤在民间文艺方面,堪称“奇才”。他精通“沔阳渔鼓、湖北道情、快板、沔阳皮影戏”等,会演出,会编写,会辅导。1991年,他主编出版《仙桃谚语》一书。
由于在这项民间文学集成工作中成绩显著,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厅、省文联、省民族宗教局特授予他“屈原奖”。从1961年到1991年的20余年时间里,他编写和演出曲艺节目300多篇,除前述有关作品外,还有歌词《放鸭姑娘》在省刊《长虹》发表,大型神话皮影戏《火焰山》剧本在《布谷鸟》全文刊登。
龚本槐(1907-1993),男,汉族,沔阳(今仙桃)长埫口人。是仙桃渔鼓皮影队创始者。解放前,怀抱渔鼓沿门赶酒,茶馆清唱。七七事变后,随同黄玉堂等艺人流浪黄陂、应城、孝感、武汉等地。
皮影队自一九五二年在长徜口成立后,参加土改运动,清匪反霸等宣传工作。一九五三年,他改编的皮影戏《武松打店》在全省民间音乐、舞蹈汇演中获一等奖。一九五八年参加全国曲艺汇演,把沔阳渔鼓推向全国,正式定名“湖北渔鼓”。
别道洋,艺名别洋(1912-1988),男,汉族,沔阳毛嘴光华人。别道洋从小跟随舅父吴运年学唱渔鼓腔沿门赶酒,以后唱茶馆皮影戏。聪明的别道洋在演唱技艺上超越了前辈艺人的演唱水平。
他对渔鼓唱词很有研究,用成语与民间的方言土语(即顺口溜)相结合,每一段唱词让人们听了是哄堂大笑。解放前他在徐渊一带演唱《四下河南》一戏,孀妇田氏夜叹家事,用渔鼓悲腔唱得满场观众鸦雀无声。
戏场内一寡妇听得流涕痛哭,回家要寻短见,多亏领居相救。别道洋是天、潜、沔渔鼓皮影戏最有名的老艺人。他的唱词与唱腔流行江汉平原各地,别洋是仙桃最大一门派(即别派),他的传承人高凤成是仙桃德高望重的皮影艺人。一九八八年,别道洋与世长辞,仙桃各地的皮影艺人都去参加丧葬,吊唁别洋名老艺人。
-
上一篇: 沔阳皮影戏的唱腔
-
下一篇: 湖北皮影戏的制作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