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文化  中国文化

太白山在哪里

编辑:天下发布时间:2022-02-04 03:01:07

太白山,秦岭山脉最高峰,也是青藏高原以东第一高峰,如鹤立鸡群之势冠列秦岭群峰之首。自古以来,太白山就以高、寒、险、奇、富饶、神秘的特点闻名于世、称雄华中。

太白山是渭河水系和汉江水系分水岭最高地段,具低山、中山、高山等地貌类型,界限清楚、特点各异,特别是第四纪冰川活动所雕琢的各种地貌形态保留完整、清晰可辨。

太白山南北两坡气侯迥然不同,随着海拔高度递增,气候类型按一定规律呈连续的带状分布。气候立体差异,使植物、动物分布也形成相应的垂直带谱。气侯、动植物的差异同时影响着地表岩石风化进程,并直接参与着不同类型土壤形成。以气侯为基因、以植被、土壤为标志的自然综合体的天然景观也在垂直位置构成不同类型景观带。

诸如此,使得太白山动植物资源非常丰富。山上林木茂盛,中草药遍地皆是,尤其世界上仅存的孑遗植物——独叶草在太白山独有。丰富的植物资源为野生动物提供了充足食物,雉类之血雉、红腹角雉及兽类之大熊猫、金丝猴、羚牛等珍禽异兽于太白山繁衍生息。自19世纪始,国内外学者纷纷来太白山考察。太白山成为多种学科盛夏时避暑旅游考察研究和教学实习的主要基地。

太白山风景优美,是旅游胜地和道家活动场所。唐、宋以来,许多文人学士登临挥毫,留下脍炙人口的诗文;《关中胜迹图志》载:道书云太白山为道家第十一洞天。因此,每逢盛夏之时,登山览胜者与朝山香客络绎不绝。

位置界域

太白山跨太白县、眉县、周至县三县,主峰拔仙台在太白县境内东部,海拔3771.2米,地理座标介于东经107°41′23″~107°51'40"和北纬33°49'31"~34°08'11"之间,直距太白县城43.25公里。从东太白拔仙台至西太白——鳌山(古称垂山、武功山),两峰间直距约31.81公里,中夹20公里跑马梁。山体东西展布横亘太白县境中东部,位于鹦鸽乡、桃川乡、嘴头镇南部。西起嘴头镇,东至周至县老君岭,南以湑水河在太白县黄柏塬乡之河段为界,北以鹦鸽和眉县营头为界,东西长直距约61公里,南北宽直距约39公里。

山名由来

太白山名由来已久,现代地理定义的太白山,包括原太白山、鳌山以及联接二者的西跑马梁等。原太白山与鳌山东西对峙,又有东、西太白山之称。

太白山在《尚书·禹贡》谓之“惇物山”,《说文解字》云:“惇者,物之丰厚也。”可见古人早对其得天独厚的物产便有发现,以“惇物”名山,也可见当时经济发展与此山关系密切。

《汉书·地理志》谓之“太乙山”,据传说为太乙真人修炼之地。《录异记》载:“金星之精,坠于终南圭峰之西,其精化白石若美玉,时有紫气复之,故名。”大抵是取太白金星之意称为“太白山”的,《古今图书集成》、《关中胜迹图志》、《郿县志》等均有记载。

“太白山”之名最早见于《魏书·地理志》中,隋、唐后直沿用至今。太白山旧属武功县,山高势险,故有“武功太白,去天三百”之说。

《水经注》载:太白山“于诸山最为秀杰,冬夏积雪,望之皓然。”过去,人们以太白山气势岿然,风雨无时,仅在六月盛暑时,始通行人,俗呼“开山”。六月以外,雾雪塞路,人迹罕至,俗称“封山”。以至《水经注》有“山下行军,不得鼓角,鼓角,则疾风雨至”的近乎神话之说。现代人已不受什么“开山”、“封山”限制,即可随时登山。“不得鼓角”、“疾风雨至”的说法,仅只能说明山上气候变化无常。

鳌山古称垂山,“其山冬夏积雪,故名。或曰,初有金星坠圭峰西,其精化为白石若美玉焉,故名”。

本文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