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果老的通玄先生说
平山张果老传说系流传于平山县岗南镇、大吾乡一带的民间传说故事,是平山民间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张果老,姓张名果,传说是“八仙”中的长者,故称张果老。据传,张果老的家乡是平山县霍宾台村。霍宾台又叫侠门台,该村距平山县城20公里,北临岗南水库,西靠驴山,依山傍水,物产丰富。全村480多户,2200多口人,以张姓为主。
据该村80岁的张玉廷老人讲述,张果老出生在霍宾台张家胡同,排行老二,哥哥叫张能。兄弟分家后,张果老分得一个破盆、一头小毛驴和老母亲的抚养权。母子艰辛度日,张果老靠砍柴、种田维持生计。一日,回家途中在山神庙庙前桃树下,见到两位老者(北极仙翁和南极仙翁)在对棋。张果老把驴拴在一块石头上,然后到老者跟前看下棋。期间,他和驴子各吃了老者施舍的半个桃子,竟不知不觉地成仙。待他回转到家时,村人皆早已不认识他了,而村里关于他成仙的传说已历好多代人了。
据张果老自称,他是帝尧时代的侍中,到唐初,已活了三千多岁。他出入常乘一匹白驴,每倒骑之,日行万里,休息时,便把这驴像纸一样折叠起来,置于巾箱中,乘则以水喷之,便又成了真驴。
唐太宗、高宗闻其名召之,皆不去。后来,武则天又派人去请他,不得已,他跟着使臣上了路。当走到一名叫“妒女庙”的地方时,又假装死去,直挺挺倒在路上,不一会儿,尸体也腐烂了。使臣只好如实向武则天报告。唐玄宗开元二十三年(735年),唐玄宗听人报告说张果老没有死,便派使臣裴晤去中条山请他。裴晤见张果老齿落发白,很不起眼,有点看不起他。张果老见状,便又来了个气绝身死,吓得裴晤赶紧焚香相求,张果老这才苏醒过来,但仍不肯进宫。唐玄宗闻奏后,认为裴晤办事不中用,又命中书舍人徐峤带玺书相请。
张果老进宫,唐玄宗问他:“先生得道者也,何故齿发衰朽如此?”张果老回答:“我是齿
落发落发稀时得的道,只好这副样子。今陛下见问,不如把齿发尽去了更好。”说罢,把自己的头发拔了个精光,又将牙齿敲掉。唐玄宗忙说:“先生何故如此?且去歇息。”但一会儿,张果老又走了出来,面貌大变,“青鬓皓齿,愈于壮年”,唐玄宗十分惊奇。
唐玄宗十分佩服张果老,就授他“银青光禄大夫”,赐号“通玄先生”。唐玄宗还有个好道的妹妹,叫玉真公主,唐玄宗就想把她嫁给张果老。不料,张果老却坚持不受,还唱道:“娶妇得公主,十地升公府。人以为可喜,我以为可畏”。唱完大笑不止,然后掏出纸驴,吹气成形,倒骑驴背走了。
此后,张果老云游四方,敲打着渔鼓简扳,在中国民间传唱道情,劝化世人。于是,人们便将张果老说成唱道情的祖师爷了。所谓道情,源于唐代的道曲,以道教故事为题材,宣扬出世恩想。明清流传甚广。题材也更广泛,在各地同民间歌谣结合而发展成多种曲艺如陕北道情、义乌道情、湖北渔鼓、山东渔鼓、四川竹琴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