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文化  中国文化

龙女来源于什么

编辑:天下发布时间:2022-02-04 02:45:29

龙女是神话传说中龙王的女眷,常为龙王的女儿。龙女这一传说形象,最初来源于佛教。

唐代佛经汉译,因此在唐代也首次出现了佛教引进的龙女的形象。

龙女在唐朝的代表名篇为《柳毅传》,其形象为一被男主所救与其婚恋的女子。受《柳毅传》的影响,后世的众多龙女形象,主要以与人类婚恋的异类形象为主。

观音菩萨身边的女童龙女,是“二十诸天”中第十九天之婆竭罗龙王(Sagara-nagaraja)的女儿,聪明伶俐,八岁时偶听文殊菩萨在龙宫说“法华经”,豁然觉悟,通达佛法,发菩提心,遂去灵鹫山礼拜佛祖,以人身成就佛陀。

唐·李朝威小说《柳毅传》略谓柳毅应举下第,过泾阳,为牧羊女传书,遂至龙宫。

贵主还宫,洞庭凝碧;柳生不在,谁会此意

龙女形象的由来源远流长。先秦时期的《山海经》多次提到龙的产地,龙王龙女的形象可能从《山海经》中的山神形象演变而来。六朝志怪小说和唐传奇的大量涌现,使先秦时期模糊的龙女形象逐渐鲜明、丰满、美化。这一时期的龙女故事多收录于宋代李等人所编的《太平广记》。明清时期,龙女形象得到自然的升华,显现出理性的一面,相关记载见于李渔的《蜃中楼》、蒲松龄的《聊斋志异·罗刹海市》等。

相传龙女是二十诸天中第十九天之婆竭罗龙王(Sagara-nagaraja)的女儿,聪明伶俐,八岁时偶听文殊菩萨在龙宫说《法华经》,豁然觉悟,通达佛法,发菩提心,逐去灵鹫山礼拜佛陀,以龙身成就佛道。

词语来历

龙女这一传说形象来源于佛教。唐代佛经汉译后,龙女首次出现于唐传奇中。

在唐代以前,虽然本土神话也有不少龙神,但从未出现龙女这种形象。考其来源,佛教传说里,那迦蛇通常有不少妻妾子女等眷属形象。佛教传入国内后,因此也引入了龙王眷属的说法。

在龙王的女性眷属里,出现得最多的就是龙女。

龙女出现于唐传奇后,受《柳毅传》影响,龙女在传说里大多是与人类男性婚恋的异类女性形象。龙女故事里常常出现的探宝、煮海、报恩等经典情节,大多也源于佛教故事。

《太平御览》卷八0三引《梁四公记》略云:震泽中东海龙王女掌龙王珠藏。龙嗜烧燕。(梁武)帝以烧燕献龙女,龙女食之大喜,以大珠三、小珠七、杂珠一石以报帝。按《四公记》,或说唐梁载言撰。此乃龙女一词之较早见诸载籍者。

又唐·岑参《龙女祠》诗云:“龙女何处来,来时乘风雨。祠堂青林下,宛宛如相语。蜀人竞祈思,捧酒仍击鼓。”知其时龙女已为中国民间所奉祀。

再后,唐·李朝威小说《柳毅传》略谓柳毅应举下第,过泾阳,为牧羊女传书,遂至龙宫。乃知女为洞庭龙君小女,误嫁匪类,困辱于泾川龙子。其叔钱塘君闻而愤往擒食之,携女还,因欲以女妻毅。毅以义所在地不当峻拒之,然意不能无倦倦。后辞别龙君,载赠遗珍宝归家。初娶张氏、韩氏,皆相继亡,乃再婚于范阳卢氏。居月余,毅因晚入户,视其妻,深觉类龙女,而逸艳丰厚,则又过之。因与话昔事。妻曰:‘余即洞庭君之女也。’唐末复有人仿此作《灵应传》,龙女则为善女湫九娘子神。

五代·前蜀·杜光庭《灵异记》卷五亦云:“柳子华,唐朝为成都令,龙女来与为匹偶。”

至于《太平广记》卷四二一“刘贯词”条引《续玄怪录》之“龙珠”,卷四二二“许汉阳”条引《博异志》之“水龙王诸女”亦俱是龙女。龙女灵异为唐人乐道不衰如此。

本文标签 妖兽佛教唐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