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时期的皇宫是什么样的
故宫又称紫禁城,它始建于明朝永乐年间,是明清两朝的皇家宫殿,迄今为止已有六百年的历史。不过,你要是认为明朝时期的皇宫和我们现在看到的故宫差不多,那可就大错特错了。事实上当时的皇宫规模比我们想象中的还要庞大很多。
明朝时期的北京城分为外城、内城、皇城、紫禁城(宫城)四个部分。我们现代人所理解的皇宫就是指紫禁城,可在当时人们的观念中,皇宫就是皇城以内的所有区域,紫禁城仅仅是皇宫的一部分。
皇城位于内城的中心区域,它南起今天的长安街,北到地安门大街,东至东皇城根南街,西达西皇城根南街,缺其西南角。南北长2.75千米,东西宽2.5千米,占地面积687万平方米,差不多有十个故宫大小。
皇城外围用一道红墙围绕起来,这堵围墙也称萧墙或红门拦马墙,顾名思义就是指皇宫禁地不允许骑马入内。皇城城墙共有两重,即外皇城和内皇城。外皇城有四道门:南面为承天门(天安门)、东面为东安门(在今东华门大街和南河沿交口处)、西面为西安门(在西安门大街中段)、北面为北安门(地安门)。内皇城在筒子河外围,南起太庙和社稷坛墙东、西、北三面各有三道门。外皇城共设有禁军岗哨七十二座,内皇城外设有禁军岗哨三十六座,每座岗哨由十名禁军组成。这种双重城墙,步步设防的主要目的自然为了防御和警戒,确保紫禁城内皇帝的人身安全。
皇城以内皆属皇宫禁地,不仅普通百姓不能进入,就连宫女、太监也只能在各自所属的区域内活动,如果胡乱串门被抓到,轻则打板子,重则直接脑袋搬家。
虽然皇城范围很大,但里面却很紧凑。在紫禁城以外,皇城以内分布着众多机构,比如宦官官署就有十二监(司礼监、内官监、御用监、司设监、御马监、神宫监、尚膳监、尚宝监、印绶监、直殿监、尚衣监、都知监)、四司(惜薪司、钟鼓司、宝钞司、混堂司)、八局(兵仗局、银作局、浣衣局、巾帽局、针工局、内织染局、酒醋面局、司苑局)。此外还有十座库房(甲字库、乙字库、丙字库、丁字库、戊字库、承运库、广盈库、广惠库、广积库、赃罚库),用于存放从全国各地搜刮上来的各种物资。
如今的天安门广场在明朝时期被称为“千步廊”。它位于皇城以外的正南面,是整个大明帝国的行政中心。当时这里左右两边各有廊房一百多间,它们是各中央机构的办公场所。按照文东武西的布局,六部(吏、户、兵、刑、礼、工)、鸿胪寺、宗人府、钦天监、太医院都位于东边廊房。五府(前、后、左、右、中五军都督府)、锦衣卫、太常寺、通政司位于西边廊房。两道红墙把五府、六部隔在墙外,一方面便于官员上朝和办公,另一方面也杜绝了闲杂人等进入皇宫产生的安全隐患。
“千步廊”呈现“T”型结构,一条狭长的石路直达承天门前,再向左右展开。在金水河上的五座金水桥和两座华表、石狮衬托下,承天门更显得雄伟、壮丽,这在建筑上是一种“蓄势”手段,“九重宫禁”的气势就这样被进一步烘托出来,既体现了皇宫的威严,也让人加深了皇权至上的印象。
-
上一篇: 敦煌学起源于什么时候
-
下一篇: 民国以后的故宫经历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