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的九开八闭指的是什么
所谓“九开八闭”指老重庆的17道城门(朝天、翠微、千厮、洪崖、临江、太安、通远、金汤、南纪、凤凰、储奇、金紫、太平、人和、定远、福兴、东水)。1927年上半年,为拓展重庆的城市空间,重庆首任市长潘文华主持成立了新市区管理局,老重庆城墙不幸被推翻。
历史背景
重庆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属历代兵家必争之地。
根据考古发现,最早在重庆筑城是在春秋战国时期,巴人在今渝中区东部范围筑城建都。当时所筑的是土质城墙,也有城门,只是无文字记载。从公元前314年张仪筑江州城,到1371年戴鼎修筑扩建重庆城的1600多年间,重庆共有三次大规模修筑城墙的记载。
设计理念
古重庆城有城门17道,是顺应风水,讲求生克,应“九宫”、“八卦”之象而筑,以示“金城汤池”之意。其中,有九门是专供力夫挑两江河水入城的水门。另外八门本来也可开放,然而后来重庆城内火灾频生,官府认为乃水门洞开不能制克火星之故,便将八道水门统统封闭,此八门从此有名无实,仅当作摆设。
故重庆十七门统称“九开八闭”。
名称及排列
这17座城门的排列,习惯以朝天门为起点,按照顺时针方向转一圈,开门和闭门相间排列,开门多一座,所以储奇和金紫两个开门在一起。
这17座城门的名称是(按顺时针方向排列):
滨长江10门:朝天门、翠微门、东水门、太安门、太平门、人和门、储奇门、金紫门、凤凰门、南纪门;
连陆3门:金汤门、通远门、定远门;
滨嘉陵江4门:临江门、洪崖门、千厮门、福兴门。
代表性城门
朝天门
朝天门位于重庆城东北长江、嘉陵江交汇处,襟带两江,江面广阔,百舸争流;壁垒三面,地势中高,两侧渐次向下倾斜,人行石阶沿山而上,气势极为雄伟。
朝天门是公元前314年,秦将张仪灭亡巴国后修筑巴郡城池时所建。明初戴鼎扩建重庆旧城,按九宫八卦之数造城门17座,其中规模最大的一座城门即朝天门。门上原书四个大字:“古渝雄关”。朝天门,为历代官接皇帝圣旨的地方,因古代称皇帝为天子,故此而得名。
1891年重庆辟为商埠,朝天门始设海关。1927年因修建朝天门码头,将旧城门拆除。1949年的“九·二”火灾使朝天门附近2千米的区域化为一片废墟,从此,朝天门仅余城基墙垣。今天的朝天门客运码头,新建宏伟的朝天门广场,是中、外游人观赏两江环抱重庆半岛,山水相映、百舸争流的好地方。
东水门
东水门在重庆城正东。它是仅存的老重庆两道古城门之一。没有瓮城,城门没有面江,北向。过去到南岸,一向多从此门渡长江,因而是很繁盛的。到了抗日战争时期,城垣已拆,到处可以出城,改由望龙门街渡江,这里才冷落下来。门上城楼已不复存在。该门约230米,城门宽3.1米、高4.5米、厚6.6米,属石卷顶城门洞,附近有石城墙一段,也许是其所处地势险要,易守难攻的缘故。
通远门
通远门位于重庆城西,渝中半岛中部。
南宋末年,蒙古军攻破成都,宋军退守重庆,彭大雅出任重庆知府。彭大雅竭尽全力拓修重庆城,向北扩至嘉陵江边,向西扩至今临江门、通远门一线,范围大致比李严扩建的江州城大了两倍,奠定了此后直至明清重庆古城的大致格局。
之后,明洪武四年(公元1371年)指挥戴鼎筑城,清初再修通远门。1929年,国民政府首任重庆市长潘文华凿穿通远门,一改老重庆城市格局,600年不破的通远门城墙被打通,通远门依然存在,却有了城外城内的感觉。
以崖为墙,是通远门的雏形,以后的千年岁月中,在这简陋的舞台上,有无数的人间悲喜剧在此上演。无石筑城就以崖为墙,这是重庆地理使然,也是重庆人刚硬血脉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