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与吴用的比较
诸葛亮和吴用是类型相同的两个人物,在四大名著中都具有同等重要的位置,但因作者的差异,人物描写的血肉丰满程度却大相径庭。
诸葛亮从小说中走出来,进入《空城计》、《草船借箭》、《借东风》等戏剧剧目中,依然演主角,照样光彩照人。而吴用竟然没有以主人公面目出现在其它艺术领域中,可见小说给这两个人物提供的文学底蕴深浅不一。
即使不翻开原著也能列出诸葛亮草船借箭、三气周瑜、七擒孟获、火烧赤壁、水淹七军等一系列生动精彩的故事,使人过目不忘。描写的何等机智豁达、出谋划策,游刃有余,简直就是智慧的化身、而且有情有义、细节迭出。
《水浒传》中的吴用几乎不能信手拈来几处发现其大智大勇的范例,充其量也不过是“智取生辰纲”、“智赚卢俊义”之类的小计谋。更多地方描写吴用出行征战时“叠两个手指”或“低低说一句。”晁盖问吴用取生辰纲“软取”还是“硬取”?吴用则说:“力则力取,智则智取”。说了等于没说,看不出吴用比别人强在哪儿?
后在黄泥岗上,仅是巧用了蒙汗药而已,没有什么过人之处。再看“三打祝家庄”,更使吴用相形见绌。诸葛亮借东风是识天文;关羽在华容道截曹操,说明诸葛亮识地理。
梁山人马二打祝家庄就是因为不识进庄路径、不明祝家庄设防原因才导致损失惨重,做为权谋军机的军师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梁山最后取了祝家庄,明眼人自然清楚不是吴用的智慧作用,而是祝家庄普遍地盲动轻敌。吴用假扮算命先生,凭三寸不烂之舌,搞得卢俊义家破人亡,不能算正大光明之举。梁山好汉,肩膀齐是兄弟,排座次是难中之难。吴用在地下埋了石碣,谎言天授,轻而易举地排定了一百单八将的座次,减少了许多不必要矛盾,自己又稳坐第三把交椅。
别人心里不服也说不出口。所以吴用用计险恶有余、大度不足,尤缺机警过人之处,也是梁山起义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现在《水浒传》的署名是施耐庵和罗贯中。仅就诸葛亮和吴用智慧描写的巨大差异来看,施耐庵是《水浒传》的作者,罗贯中只是编修者。
作为“第一才子书”的《三国演义》的作者罗贯中军事谋略的修养是施耐庵无法望其项背。而《水浒传》的谋逆反叛的先躯意识又是《三国演义》正统忠君思想无法比拟的。
-
上一篇: 董平能成为五虎将的原因
-
下一篇: 公孙胜排名第四的原因